被粗暴堵住嘴的冒顿:???突然就变脸,有病啊你!
王翦一下看出了对方这举动背后的猜疑,立刻小声道,
“看来阁下身边,早已是群狼环伺啊!如今,月氏国中精锐尽出,若是头曼暗中与东胡乌孙联手,趁机将月氏的后方洗劫一空”
月氏王压下心惊胆战,脸色青白地看着对方这张令人信服的面容,牙齿打着寒战问道,
“老将军可否如实告知我一事,般波,究竟是从何时开始与秦国联系的?”
王翦十分为难地叹了一口气,转身摆摆手,
“白日之言,老夫已是拼着家小性命提醒的阁下,此事,乃我大秦机密,老夫断不敢再言!”
哪知他越是这么说,月氏王就越是深信不疑,对方若是有意挑拨,又岂会不趁机大肆进谗?
他急忙追了上去,再三恳求劝说,王翦仍是闭口不答,最后,月氏王心一横,
“那可否让本王来问?如果事情果真如此,还请老将军点个头,可好?如此,你也并未泄露秦国机密”
王翦喟叹一声,终究应了。
月氏王立刻问道,
“敢问,是不是在我三国联军伐秦之前,般波,就已经跟秦国暗中联系了?”
王翦:
这话,倒给他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思路。
他目中露出悲悯之色,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月氏王见状,牙齿咬得开始咯吱作响起来,好啊,这趟伐秦,果然是他们想趁机吞并月氏的毒计!
此时此刻,他恨不得一巴掌拍死自己,冒顿是匈奴的王子,又岂会真心实意来为他月氏出谋献计?若非自己鬼迷心窍贪心不足,又怎会落入对方精心设计的陷阱!
想到岌岌可危的月氏后方,想到随时会陷入背刺的月氏大军,他眼眶通红朝王翦郑重一拜,
“在下识人不明,贪婪自大,才落到如今这四面受敌的地步,老将军乃强国大将,见多识广足智多谋,还请您为我月氏指一条明路啊!”
王翦忙扶住他的双臂,劝解了一番后,终是开口应了下来,
“唉,阁下虽误信谗言攻伐我秦国,却是心胸宽广之人,对老夫和大秦数万军士又有救命之恩”
他压低了嗓音,
“我家太子如今就在城中,如果你也主动暗投我秦军,配合我秦军一举一动到时,我大秦必能助阁下保住月氏”
感觉自己已身处燕国和匈奴的包围之中,谁也不敢再信,只把王翦当成救命稻草的月氏王,连忙欣喜万分地应下了
李世民那封故意落入月氏王手中的信,还真招来了“匈奴主将般波”。
可等他披上斗篷,带着杨端和蒙恬二人匆匆来到城下时,身姿魁壮的“般波”立刻快走了几步,朝着他噗通跪下,悲声低呼道,
“请秦太子救救我月氏!”
李世民的双眼登时睁大了。
这是什么意思?
他让人送出那封信,又故意让他落到月氏王的手上,是想利用对方的疑心,趁机俘捉前来“应约”的将领,先握着人质再跟对方周旋——
因为他在敌营亲眼所见,月氏王身边有个颇得他信任的一个将领,身形就跟般波极为相似。
而不出他所料的话,对方必会趁着黑夜,派此人冒充前来打探消息。
眼下,人倒是来了,说的这莫名其妙的话,他却听不懂:什么叫让他救救月氏?
月氏不是正在威风凛凛攻打秦国吗?怎么突然就要他去救了?
杨端和立刻怀疑有诈,正要拔刀上前,却听对方继续道,
“请秦太子放心,我王已经从燕王和匈奴般波的手中,保住了王翦将军和秦军五万人的性命,他们如今在我月氏营中安然无恙”
月氏王说了,般波虽然与秦军勾结得更早,但他今日为了防止暴露身份,竟想杀掉王翦他们那帮人,呵,现在正是狠狠告他一状的大好机会!
论忠心,没人能比月氏更忠心!
这不,月氏王不但让这心腹将领,带了王翦的亲笔信,和一封盖着他自己印玺的称臣信,还让对方把先前攻下的云中四城的印玺舆图也带来了。
在借着士卒手中的火把,看清王翦的信中内容后,李世民和蒙恬杨端和三人都陷入了诡异的沉默。
没办法,当惊喜来得太过猝不及防时,是会这样的。
谁能想到,王翦带的那支队伍落入敌手,这件让他们忧心不已的坏事,竟然在一日之间,就变成了“秦国在敌营有驻军”的喜事?
收下对方投诚大礼包的李世民回过神来,忙让人领着这位名叫“伏筐”的月氏将领,回到了署衙中。
在连灌了几大杯热乎乎的浓茶后,伏筐再次跪下来向李世民请罪,说月氏王承诺,等他安排好后,最慢五日内,就会让那些秦军带着那些军粮逃出来,恳求他看
在自己一片忠心的份上,能庇护一二月氏军队——
毕竟,如果有秦、燕、匈奴联手,月氏这趟必会有去无回。
李世民忙把对方扶起来,让月氏王先按兵不动、不要放人回来,又写了两封信让对方带回去,还顺手让人给他装了一大袋茶叶送给月氏王表示安抚。
他已经大致猜出前因后果了。
月氏和匈奴本就是死敌,就算他们为了共同的利益暂时联手,这“情谊”,也实在脆弱得比纸张还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