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我去读小说>回溯刑警破黑局风云 > 第174章 行动准备遇分歧(第1页)

第174章 行动准备遇分歧(第1页)

会议室的灯光亮得刺眼,白晃晃地打在每个人脸上,冷得像霜。空气里有股旧木头和金属混在一起的味道,是老桌子被空调吹久了散出来的,还夹着一点凉掉的咖啡味,苦丝丝的。

墙上贴着一张大的线索图,放大了三倍,密密麻麻的照片、便利贴和红线缠在一起,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红线从临江数据中心出,穿过一家叫“云桥通联”的空壳公司,最后死死钉在一个名字上——郑铭。

他的照片挂在最边上,眼神平静,嘴角微微翘起,像是在冷冷地看着我们所有人。那笑容不像是得意,反而透着一股子看穿一切的轻蔑,好像他知道我们在查什么,也知道我们永远慢一步。这张照片是三个月前调来的档案照,背景灰蓝,神情克制,可现在挂在这张蛛网一样的地图上,他就像一只早就埋伏好的毒蜘蛛,就等着猎物自己送上门。

我坐在主位,手指轻轻敲着桌子,节奏很慢,但每一下都敲在我心上。桌面有点粗糙,指尖传来真实的触感,提醒我还醒着。房间里太安静了,静得让人喘不过气,只有呼吸和心跳声是活的。太阳穴突突地跳,昨晚只睡了不到两小时,梦里全是数据流的波形图,翻来滚去,又突然碎成一片片。醒来时脑子里还回荡着k-最后一次唤醒的日志代码:[syste_duap]-tistap:o:o:|auth_level:root_override。

这不是简单的系统重启,这是有人在强行接管权限。

赵勇靠在门边,双手抱胸,一句话也没说,可他的眼睛一直盯着我,像是在等我开口。他穿着深灰色夹克,袖口都磨白了,那是常年执勤留下的痕迹。他站得随意,但整个人绷得很紧,像一头随时要扑出去的猎豹。我知道他在看什么——不是我现在做什么,而是接下来我要怎么走。他是我最早带进专案组的人之一,七年前一起办过边境走私案,那时他还只是个巡警,现在已经是反科罪侦查支队的副队长了。他信我,但也怕我出错。

李悦坐在我右边,笔记本屏幕还亮着,幽蓝的光映在她脸上,勾出一道清冷的轮廓。她今年三十岁,公安部特聘网络安全顾问,三年前因为破解“天幕计划”入侵事件一战成名。她不爱说话,可每次开口都能说到点子上。屏幕上是一段异常用电记录的波形图,起伏剧烈,像谁在无声尖叫。她的手指悬在键盘上方,没再动,也没抬头。指甲剪得很短,指节泛红,看得出来她刚疯狂敲过键盘。她在等,等我说出那句“开始”。

没人说话。

空气紧得像拉满的弓,只差一根箭就能射出去。空调嗡嗡响着,却压不住心里那股躁动。窗外夜色浓重,整栋楼就剩我们这一层还亮着灯。走廊尽头的安全出口指示牌闪着绿光,一闪一闪,像某种倒计时。我忽然想起小时候老家屋檐下的风铃,也是这样断续地响,在暴风雨来临前出低频震颤。那时候母亲总说:“听见了吗?风来了。”

而现在,风也来了。

我终于开口了:“k-被唤醒了三次,最后一次,是凌晨两点零七分。这不是测试,是正式启动。”

声音不大,但在安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每个字都像水滴落在玻璃上,缓缓滑落,留下无法抹去的痕迹。

技术组的小王立刻站起来:“那还等什么?我们现在就有证据申请搜查令!直接冲数据中心,把周临舟抓回来审!”他才二十六岁,刚来专案组三个月,但已经参与过两次大案侦破。此刻他眼里全是急切,“不能再拖了!他们已经开始行动了!”

他语气激动,手撑在桌上,身体前倾,额头上青筋微跳。我能理解他的冲动——k-可不是普通数据库,它是全国八千多万用户生物识别信息的核心枢纽,涵盖指纹、虹膜、声纹、步态特征甚至脑电波模型。一旦泄露,不仅个人隐私荡然无存,连国家安防体系都会出现致命漏洞。境外组织拿到它,等于掌握了一把万能钥匙,可以伪造身份、渗透机构、操控智能终端网络。

“够吗?”老陈冷冷打断他。

他是队里资历最老的刑警,四十出头,鬓角有白,左耳缺了一小块——十年前缉毒留下的伤。他靠在墙边,语气平稳却不容置疑:“你拿什么定罪?一段电流波动?几个假身份?法院不会认这些。我们现在动手,人是抓了,三天就得放。到时候他们换个马甲,咱们连线索都没了。”

小王脸涨得通红:“可再拖下去,数据就要传走了!k-里可是八千多万用户的生物识别信息!要是落到境外组织手里,等于给敌人开了后门!谁担得起这个责任?”

“正因为后果严重,才不能莽撞。”老陈拍了下桌子,声音不大,却让整个房间一震,“越是关键时刻越要稳。我们现在掌握的是链条,不是铁证。没有资金链闭环,没有通信实锤,连‘幽灵’的真实ip都没找到。就这么收网,就是打草惊蛇。你以为他们不知道我们在盯?他们就在等我们犯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话音落下,屋里炸开了锅。

有人主张立刻行动,说不能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也有人说必须补全证据,否则就是浪费警力、破坏程序正义。争吵声越来越高,盖过了空调的嗡鸣。有人翻资料,有人比划手势,还有人走到线索图前,指着某条线大声质疑。一名年轻女警员甚至直接质问李悦:“你们技术组是不是漏掉了什么关键日志?不然为什么到现在还没锁定传输路径?”

李悦没回应,只是低头继续操作,仿佛外界纷争与她无关。

赵勇皱眉看了我一眼。

我没说话,闭上眼,试着把刚才的画面重新调出来——k-被唤醒时的数据流,频率跳动的节奏,信号持续的时间。我用了自己三年前开出的“犯罪场景回溯”能力:集中精神,把碎片信息在脑子里拼成动态影像,还原事件生的全过程。

眼前浮现出一串串跳动的数字,像星河流动。服务器机房内,冷却系统出低频震动,灯光忽明忽暗。某个终端突然激活,通过三级加密验证,权限提升至最高级。时间戳显示:o:o:。紧接着,大量数据开始打包压缩,传输通道悄然开启,目标指向未知节点……

头痛猛地袭来,像有根针从太阳穴往脑里钻。我咬牙坚持到最后一步——终于,在数据包头部捕捉到一个微弱的签名标识:“yl-v”,那是“云桥通联”内部专用的版本编号,绝不会出现在公共网络中。

睁开眼时,我已经有了决定。

“我们不是在争论要不要抓人。”我说,声音比之前低了些,带着一丝沙哑,却更坚定,“而是在决定,怎么让人进去就再也出不来。”

屋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愣住了。

我看向老陈:“你说证据不足,那还差哪几块?”

他一怔,没想到我会问他。但他很快翻开记事本:“第一,查清楚‘云桥通联’的资金流向,有没有洗钱路径;第二,锁定‘幽灵’的技术痕迹,至少找到一个真实服务器位置;第三,郑铭签字的审批文件有没有伪造,得请纪委鉴定。”

我又看向小王:“你觉得现在能动,依据是什么?”

“现有材料已经能证明他们之间有协作!”小王语飞快,“假身份共用跳板服务器,物理通道依赖猛虎帮控制的基站和变电站,再加上郑铭违规操作项目招标——三条线都指向k-。哪怕单条不够定罪,加起来也足以申请强制措施!而且……”他顿了顿,压低声音,“我怀疑周临舟已经拿到了部分核心密钥,如果他们在小时内完成最终同步,整个系统都会被接管。”

我点点头:“你们说得都有道理。”

然后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每一个人的脸。

“所以我建议,设一个期限——七十二小时。在这段时间里,全力补齐老陈说的三项关键证据。如果到期前完成,我们就按计划收网;如果完不成……”我看向支持立即行动的人,“我们也动,但只控制周临舟,不碰其他环节。把他隔离审查,切断外部联系,逼他自己露出破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