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我去读小说>回到丧尸爆发前开办生存学校 > 第113章 第 113 章 一片耳朵(第1页)

第113章 第 113 章 一片耳朵(第1页)

第113章第113章一片耳朵

计划决定好的当下,就有几人在田雪君的示意下离席,去做安排了。

与本地政府沟通,筛选人手,召集志愿者,组织培训,甚至于安排好志愿者以及各自家人的住处,这些都需要尽快完成。

第一批将被组织起来的自然是S市本地的人手。

虽然没有证据,但知道方洲的地点在S市,丧尸王大概率会将虔信者集中到这里。

至于华国其他地区,得先依靠本地监视,等发现智慧型丧尸活动迹象後,再向方洲发出援助请求。一来一去,虽然会花上几天,但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了。

华国大大小小各省市区县数量太多,连官方军力都无法实现全地区覆盖保护,不可避免地要向某些重点区域倾斜,更别提只有两千馀人的方洲。

不幸中的万幸是,智慧型感染者的数量应当也不会太多。

人手虽然有了着落,另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却随之浮现:该如何寻找虔信者们的下落?

己方在明,对方在暗。他们唯一能确定的似乎只有,对方一定会重点关照避难所丶发电站丶医院等设施。

但除了在这些地方增派人手,他们能做的似乎不多。

只有等虔信者行动了,方洲才能针对性派人出去,永远慢人一步,未免太过被动。

“不能利用监控系统吗?”宋如双问道,“我听说现在有监控视频和AI结合的技术,能不能利用AI分辨丧尸的特殊特征?这样说不定能在它们行动前就将它们先找出来,毕竟丧尸也不是凭空出现的,赶到目的地之前,它们肯定会先暴露在监控范围内。”

她的提议很快被一名戴眼镜的技术人员否定了:“依照现在的技术和条件来说,大概率做不到。”

“我国现有的全国监控联网系统前端的摄像头,数据传输主要依靠的还是民用互联网,一旦网络瘫痪,绝大部分都会立刻失效,这还没有考虑断电的问题。且各地监控中心想要正常运行,必须依赖技术人员的维护。一个省级的监控中心,各岗位加起来往往就有过百人,想保证全国监控中心最低限度运转,少说也需要七八千名核心技术人员。”

“要保护他们,需要的人手只会更多。”

“另一方面,数据中心的运行要消耗大量电力,举个例子,省级的数据中心日常消耗的电力,甚至可以和一家小型医院相媲美,若电力不足,必然要优先供应医院等设施。如果要啓用AI分析技术,消耗的电力又会更多……只是为了找出数量或许才几十上百头的智慧型感染者,就要投入这麽多的人力电力,实在得不偿失。”

“如果只是维持监控运行,就能将每头智慧丧尸准确抓出来也就罢了,但现实是,即使投入大量资源让监控正常运行,并且啓用AI做初筛,也仍然需要人工复核,这部分人手甚至没有被包含在之前提到的七八千技术人员当中。”

“再退一步说,即使AI和人工加起来,也很容易有遗漏,准确率太低,效率也太差……”那人摇着头,唏嘘道。

其他人虽然没有他这麽专业,但想了想,也就明白了。

现在的人脸识别技术纵使可以精准将出现在监控画面中的人与他的身份对应,可问题在于,他们根本不知道谁是虔信者,谁不是啊。

就算想要通过外观分辨,可除了巨怪型丧尸,其他丧尸和正常人类的外表几乎没有差异。

本想借用监控节省些人手,却差点忘记了维护监控也需要大量人力。

“……”宋如双有些头疼。

即使事先做过再多准备,当计划真正开始运行,也往往不可能如他们所想的那样顺利。

现实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

甚至有些时候,根本不是做不到,而是经过重重考虑,综合取舍下选择了放弃。

这对习惯了将题目做出来,找到正确答案就算结束的学生们而言,是需要漫长时间去适应的一个课题。在现实里,拥有理论还不够,还需要考虑综合现实因素,思考可行性,直到最终落地实践……这之後的每一步都不比解题简单。

仅仅是找出正确答案,这才哪到哪。

一直沉默旁听的扶青忽然开口:“如果不需要全国的监控中心都正常运行,只维持S市的监控中心运行即可,消耗的电力在可承受范围内吗?”

技术人员毫不犹豫地点头:“当然。”

目前的S市,因为扶青和方洲的存在,几乎是除首都以外最受关注的地方了。所有的资源丶人力都在优先向这里倾斜。

扶青沉吟着:“如果放弃寻找其他虔信者,仅仅寻找一个特定的人,还会很困难吗?”

技术人员果断道:“目前最大的技术难度就是将智慧型感染者与普通人以及普通丧尸区分开,但假设您已经有了特定人选,并且能提供他的身份,我们找到他会容易得多。”

扶青便松了一口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