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我去读小说>天人幽冥 > 第105章 灵台寺(第3页)

第105章 灵台寺(第3页)

青鸟掏出铜钱递过,老翁布满老茧的手接过钱币,眯着眼仔细数了数,这才满意地引着两匹马进了厩内。马厩里还拴着几匹毛色油亮的骏马,想是其他香客的坐骑。

两人沿着石阶向山上行去。青苔覆盖的石阶被无数香客的步履磨得光滑如镜,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赵木陀低声道:"看这石阶的光亮程度,这灵台寺的香火应当很是鼎盛。"

青鸟没有答话,只是抬头望向半山腰处若隐若现的寺庙飞檐。晨雾缭绕中,那翘起的檐角仿佛一只展翅欲飞的苍鹰,正冷冷地俯瞰着上山的香客。石阶两侧的古松在风中沙沙作响,像是在诉说着这座寺庙往日的繁华与如今的诡谲。

两人来到寺庙门前,只见山门紧闭,门前围着一大群情绪激动的百姓。三个和尚——一个须眉皆白的老僧,另外一个中年的和尚和一个年轻沙弥——挡在紧闭的大门前,面色凝重。

青鸟不动声色地观察着那中年和尚。从侧面看去,和尚的鼻头泛着不自然的红晕,酒糟鼻的特征十分明显,但奇怪的是,他身上并未散出丝毫酒气。僧袍下的身形也颇为清瘦,并无半点肚腩的痕迹。

"这酒糟鼻"青鸟暗自思量,"却不见酒徒的体态,倒是蹊跷。"他注意到和尚捻动佛珠的手指修长干净,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全然不似贪杯之人的手。

山风拂过,只带来淡淡的檀香气息。青鸟与赵木陀交换了一个疑惑的眼神。这和尚的酒糟鼻与他的整体气质显得格格不入,倒像是刻意为之的伪装。如此看来,这灵台寺的水,怕是比想象中还要深。

"把人放出来!"人群中一个壮汉挥舞着拳头怒吼,声音在山谷间回荡。

"还我女儿!"一位头花白的老妇哭喊着,嘶哑的声音里满是绝望,她颤抖的手紧紧攥着衣襟,仿佛这样就能抓住已经失去的骨肉。

两人不动声色地靠近人群。青鸟目光扫过这些愤怒的面孔——每双眼睛都噙着泪水,每道皱纹里都刻着深深的忧虑。有父亲紧握的拳头在颤抖,有母亲无声的泪水浸湿了胸前衣襟。他们中有的衣衫褴褛,有的还穿着体面的绸衫,此刻却都因同样的痛苦而聚集在此。

山风卷着香炉里残留的烟灰飘过,给这场对峙蒙上一层凄凉的色彩。青鸟站在人群边缘,手不自觉地按上了腰间的锈剑,眉头深深皱起——这灵台寺内,究竟藏着怎样的罪恶?

那老和尚双手合十,雪白的眉毛随着他安抚的动作轻轻颤动:"阿弥陀佛,诸位施主请冷静。此乃佛门清净之地,怎会私藏各位的家眷?"他的声音洪亮,眼中毫无波澜。

一旁的中年和尚连忙帮腔,光滑的脑门上渗出细密的汗珠:"想必是有人散布谣言,才让诸位施主产生误会。"他捻着佛珠的手微微抖,念珠碰撞出细碎的声响。

躲在老和尚身后的年轻沙弥脸色煞白,瘦小的身子不住地往后缩,一双眼睛惊恐地扫视着愤怒的人群,像只受惊的幼鹿。

"放屁!"人群中一个粗布短打的汉子猛地踏前一步,拳头捏得咯咯作响,"我妹妹上月来你们这烧香,就再没回家!不是你们干的还能是谁?"

"就是!"一个中年妇人挤到前面,眼中噙着泪花,"谁不知道你们这灵台寺是圣灵教的窝点?骗了那么多娘子,现在还装什么清高!"她声音嘶哑,像是已经哭喊了太久。

老和尚面对这连番质问依旧站在原地,袈裟下在微风中微微飘动。他看着眼前的愤怒人群,脸上毫无惧意,反而神色坚定。山门前的铜钟被风吹动,出沉闷的声响,仿佛也在为这场对峙叹息。

那中年和尚连忙回道:“诸位施主怕是被人骗了,我们这里是佛门禅宗,怎么会是圣灵教的聚集之地呢?”

一个身材瘦削的年轻人猛地冲出人群,双目赤红如血,声音嘶哑得几乎破音:"还在狡辩!王家屯的王娘子三日前拼死逃出魔窟,已将你们这寺庙里的龌龊勾当全盘托出,难道还能有假?!"他颤抖的手指直指老和尚的鼻尖,"我妹妹就是进了你们这寺庙才失踪的!"

老和尚双手合十,雪白的眉毛剧烈颤抖着:"阿弥陀佛昨日官府差役已来彻查过,诸位若不信,大可去衙门询问。"

先前那妇人连忙说道:“必定是你们这些圣灵教之人给了官府好处,官府自然称没有此事。话还不是你们想说什么就是什么。”

老和尚抬起浑浊的双眼,声音突然提高,"姚刺史为官清正廉明,岂会与邪教勾结?"

这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在沸腾的油锅上。愤怒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众人面面相觑,方才的气势荡然无存。有人开始小声嘀咕:"姚大人确实是个好官"

中年和尚见状,连忙趁热打铁,捻着佛珠说道:"诸位施主亲人失踪,贫僧深感痛心。但此事确与本寺无关,还请大家去官府报案,莫要在此扰了佛祖清净。"他说着躬身一礼,额头上未干的汗珠在阳光下闪闪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群中的怒火渐渐熄灭,取而代之的是迷茫与无助。几个妇人开始低声啜泣,男人们则攥紧拳头,却不知该向何处泄。山门前的铜钟被风吹动,出悠长的声响,仿佛在嘲笑这场不了了之的对峙。

人群中顿时陷入短暂的沉默,众人面面相觑,一时不知所措。那中年妇人颤抖着声音问道:"那那我们该怎么办才好?"

一位须皆白的老者拄着竹杖走出人群,声音沉稳有力:"老朽有个主意。我们分作三批:一批去王家屯寻那王娘子问个明白;一批去找姚刺史问清官府查案的详情;剩下的人去各处打听,看能否找到其他线索。"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三三两两地商议着分组事宜,渐渐向山下走去。交谈声在山道上回荡,惊起几只栖息的飞鸟。

待人群散尽,老和尚长舒一口气,低诵一声"阿弥陀佛",正要转身回寺,忽听一声洪亮的呼唤从身后传来:

"几位大师请留步!"

三人齐齐回头,只见两个男子正迎面走来。当先一人约莫二十来岁,满脸虬结的胡须如同杂草般支棱着,油腻的头板结成一缕一缕,在阳光下泛着令人不适的亮光。更令人皱眉的是,随着山风飘来一阵浓烈的汗臭味,熏得小沙弥不自觉地后退了半步。

身后的男子约莫四十岁,面容比前头那位整洁许多,胡须修剪得整整齐齐,头也梳得一丝不苟。只是那身粗布衣裳上沾满了可疑的污渍——有些像是油渍,有些又像是干涸的血迹,在阳光下泛着诡异的色泽。

两人缓步上前,朝三位僧人拱手一礼,那年轻男子声音低沉温和:"在下马三岳。与兄弟路过宝刹,久闻灵台寺乐善好施,我兄弟二人又囊中羞涩,特来借住一日。待到江州城收回了钱款,必为贵寺添些香油。"说话间,那双看似温和的眼睛却不着痕迹地扫过寺庙的每一处角落,连墙角的阴影都不放过。

老和尚尚未答话,那中年和尚已抢先合十道:"阿弥陀佛,两位施主来得不巧。鄙寺简陋,前些日子来了几位备考的士子,已将禅房住满。还请两位去别处看看。"

来人闻言,脸上顿时显出愁苦之色。那满脸胡须的汉子搓着手哀求道:"大师行行好!我兄弟二人来江州收账,如今身无分文。不奢求禅房,便是柴房也能将就一宿。"他粗糙的手指不安地绞在一起,眼中满是恳切。

老和尚慈悲地看着二人,从怀中取出一块温润的白玉佩,递了过去:"二位,寺中确实不便留客。这玉佩你们拿去换些银钱,寻家客栈安顿吧。"

一旁的年轻沙弥急得直跺脚:"师父!这可是太师父留下的遗物,怎能"他的声音里带着哭腔。中年和尚也连忙劝阻:"师父三思,此物贵重,岂能轻易赠人?"

老和尚却淡然一笑,指尖在玉佩上轻轻摩挲:"不过一块顽石罢了。"他单手立掌,声音如清泉般流淌:"《华严经》有云: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即等于尊重承事如来。阿弥陀佛。"

中年和尚与年轻沙弥闻言,也双手合十,低诵一声"阿弥陀佛"。两人见师父心意已决,虽不再多言,但年轻沙弥仍眼巴巴地盯着那块玉佩,脸上写满不舍,嘴唇微微颤抖着,似乎还想说什么却又不敢开口。

赵木陀见状,心头一热,不禁为老和尚的慈悲所感动。他正欲开口推辞,却见身旁的"郎君"突然一个箭步上前,竟一把将老和尚手中的玉佩夺了过来。

"这玉佩成色不错啊!"那满脸胡须的汉子粗声粗气地说道,将玉佩举到眼前反复端详,粗糙的手指在玉面上摩挲着,"定能卖个好价钱!"他咧嘴笑道,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

年轻沙弥"啊"的一声惊呼,眼眶顿时红了。中年和尚也皱起眉头,下意识地向前迈了半步。老和尚却依然神色平静。

赵木陀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位"郎君"会突然做出如此无礼之举。山风拂过,吹得树叶沙沙作响,仿佛也在为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而叹息。

喜欢天人幽冥请大家收藏:dududu天人幽冥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