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爬上青瓦,城南旧巷就飘起了甜丝丝的焦糖香。
苏小棠站在"棠火阁"朱漆门前,指尖抚过新挂的匾额——黑檀木底,鎏金大字,"棠火阁"三个字还带着漆匠连夜赶工的余温。
"小棠姐!
灶上的松子糖化了!"后厨传来帮厨阿巧的喊叫声。
她转身时,月白围裙角扫过门槛上的红绸,那是她天没亮就亲自系的,图个开张吉利。
"别急。"苏小棠撩起门帘钻进后厨,青砖地上还沾着昨夜清洗的水痕。
最里侧的三眼灶正"呼呼"吐着火舌,中间那口铸铁锅是老厨头临终前塞给她的,此刻正熬着松子糖,琥珀色的糖浆在锅中打着旋儿,映得她眉梢都是亮的。
"火小半分。"她屈指敲了敲灶门,掌勺的张叔立刻抽走半块松炭。
糖浆的气泡顿时从剧烈翻涌变成细密的小泡,像撒了把碎金在锅里。
苏小棠舀起一勺,拉成细丝时恰好能绕住竹筷三圈——正是老厨头教的"拉丝三转"火候。
"阿巧,把糖丝缠在山楂串上。"她转身时,间的素银簪晃了晃,尾端的糖渍在晨光里泛着淡金,"今日头客,得让人家尝出个甜而不腻,酸得透亮。"
卯时三刻,朱漆门"吱呀"一声被推开。
第一个客人是个挑着菜担的老丈,裤脚还沾着晨露:"姑娘,听说这儿卖家常味儿?"
"正是。"苏小棠笑着引他到临窗的榆木桌前,"今日头席,送您碗糖霜山楂。"老丈咬下第一口时,糖壳"咔嚓"裂开,山楂的酸脆裹着蜜甜直窜到天灵盖,他浑浊的眼睛猛地睁大:"这味儿像我那死了二十年的老婆子熬的!"
随着老丈的惊叹,巷子里的人陆陆续续涌进来。
卖绣品的小娘子、扛着书箱的学子、提鸟笼的大爷,连隔壁绸缎庄的掌柜都关了门来凑热闹。
当"棠火三重奏"的菜牌挂出时,堂里的议论声哄地涨了起来。
"山珍慢烤、鱼片快炒、文火收汁?"穿青衫的学子扶了扶眼镜,"这火候得换三口锅吧?"
"正是。"苏小棠系紧围裙,目光扫过后厨的三眼灶,"第一重炭火,得把松茸的鲜煨进骨髓里;第二重油火,鱼片要在滚油里打个转儿就捞,嫩得能抿化;第三重文火"她顿了顿,指尖轻轻敲了敲老厨头留下的铸铁锅,"是要把前两重的味,熬成锅的魂。"
后厨的竹帘被风掀起一角。
陆明渊倚在巷口的梧桐树下,月白锦袍外罩着件灰布斗篷,帽檐压得低低的。
他望着苏小棠在灶前穿梭的身影——她时而踮脚调整吊在梁上的竹编蒸笼,时而蹲下拨弄灶膛里的炭,梢沾着细汗,却比从前在御膳房时更有光彩。
"客官里边请!"跑堂的小二掀开帘子,陆明渊这才抬步进去,挑了最角落的桌子。
他刚坐下,就见苏小棠端着第一重的山珍煲过来,砂锅盖揭开时,白雾裹着松露、竹荪、野山鸡的香气扑出来,连邻桌的老丈都伸长了脖子。
"好香。"陆明渊低头夹起一片松茸,齿尖刚触到菌盖,瞳孔微微一缩——这松茸烤得极透,内里却还带着山涧晨露般的清润,分明没有"本味感知"的能力。
他抬眼时,正撞见苏小棠转身的侧影。
她在给学子解释火候,手指在空中划出三道弧线,像在指挥一场无声的乐舞。
第二重的油爆鱼片端上来时,瓷盘边沿还沾着星星点点的油花。
陆明渊用银筷夹起鱼片,鱼肉在筷尖颤得像要化了,送入口中却是外酥里嫩,油香裹着鱼肉的鲜甜在舌尖炸开。
他忽然想起御书房里她说的"守着一口干净的锅",此刻再看她,哪里是守锅,分明是把每口锅都养出了灵。
第三重的文火收汁是最后上的。
苏小棠亲自端着黑陶钵,钵盖一掀,前两重的鲜香突然凝出一缕回甘,像春茶里泡开的桂花。"这是用前两锅的汤吊的芡。"她笑着解释,"锅吃惯了好味,会自己往汤里添东西。"
堂里静了一瞬,接着爆出震天的喝彩。
穿青衫的学子拍着桌子喊"妙哉",老丈抹着眼泪说"活了六十岁没吃过这么熨帖的",连绸缎庄掌柜都掏出算盘:"姑娘,我家那口子月子里没胃口,能单做这个三重奏不?"
陆明渊垂眸抿了口茶,茶盏边沿还沾着他刚才敲出的指痕。
他望着苏小棠被围在中间的身影,她的笑比灶火还亮,可他知道,这亮底下藏着多少半夜擦锅的岁月,多少次被火候呛得咳嗽的清晨。
他指尖摩挲着茶盏,忽然想起自己昨日在暗卫密报里看到的——有几拨人打听"棠火阁"的背景,还有个穿灰布衫的老头在巷口转悠了三日。
日头渐渐西斜,堂里的客人陆续散去。
苏小棠站在门口送完最后一拨,转身时看见角落的桌子空着,茶盏里还剩半杯冷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弯下腰,在椅面上摸到个温热的玉扳指——是陆明渊常用的那枚,刻着"明渊"二字的阴文。
"小棠姐!"阿巧从后厨探出头,"张叔说灶上的汤要收了,您快来看看。"
苏小棠应了一声,刚要往后厨走,眼角忽然扫到巷口的梧桐树下。
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有个穿灰布破袄的老头正扶着树干,佝偻着背往这边张望。
他手里提着个豁口的陶碗,碗沿沾着星星点点的饭粒,在夕阳下泛着浅黄的光。
"阿巧,"苏小棠解下围裙搭在臂弯,"把灶上的火压半分,我去去就来。"
她踩着青石板往巷口走,春风卷起她的裙角,带起一阵若有若无的甜香。
那老头见她走近,慌忙把陶碗往身后藏,可苏小棠已经看清了——碗底沉着半块冷馒头,沾着些草屑。
"老人家,"她停在离他三步远的地方,声音轻得像落在灶上的雪,"可要用些热乎的?"
老头的喉结动了动,张了张嘴没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