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母亲——这到底是为什么——”
&esp;&esp;万氏又怎么晓得?在她眼中自家女儿便是瑰姿艳逸窈窕无双,一根头发丝儿也比那死了娘的贱种强上百倍,奈何对方就是走了大运一步登天,天大地大也没处容她和她的宝贝甜蜜饯儿说理!
&esp;&esp;“浅儿,浅儿……”
&esp;&esp;她自己也想哭的,当时却不得不死命忍着做出一副豁达坚强的模样,更豪迈地说着:“那颍川方氏有眼无珠,放着上好的珠玉不要、偏要去选污糟的瓦石!是他们没有福气!是他们配不起你!”
&esp;&esp;“你且放心,他们的日子过不好!那小贱人往后还有的是锉磨要受!母亲定会为你择选更好的夫婿!让你过得比她好上千倍万倍!”
&esp;&esp;一番劝解唾骂实在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可又实在难以取信于人——这世上哪里还有比贻之哥哥更好的夫婿呢?家世、样貌、才干……他已处处拔了尖儿,分明就是这世上最好的郎婿!
&esp;&esp;宋三小姐哭嚎得更惨,不愿再听母亲说这些虚假之词、只盼她能代她一把将宋疏妍掐死了事;万氏却心知自己已不能再动那小蹄子,毕竟是未来的颍川侯夫人,待得了诰命封赏更是尊贵无比,若果真磕着碰着方氏之人又怎会善罢甘休!
&esp;&esp;她真是憋屈不已,宋三小姐却怒气上头不解母亲的筹谋苦心,当时只怒骂道:“好,好——母亲懦弱胆怯怕了那一朝得势的贱人,我可不怕!我必要让她知道她自己是个什么东西!想安安稳稳嫁入方氏?休想——”
&esp;&esp;宋疏妍自然知晓继母与三姐姐背地里是如何对自己的婚事不忿,但这些莫名的仇怨打从她出生起便一直契而不舍地纠缠着,也早令她不以为意了。
&esp;&esp;金陵虽有万般不好,可却胜在有方献亭为她寻来的名师——张简先生果真登了宋府的门,小老儿约莫六十上下,鹤发长髯仙气飘飘,一半像隐士一半又像道士,左手终日抱着个大葫芦,里面总有喝不尽的佳酿美酒。
&esp;&esp;“便是你这女娃娃要随老夫学画?”
&esp;&esp;他颇有些轻慢地问她,看过她往日自己临摹琢磨的画作后更频频叹息摇头;宋疏妍深知自己学艺不精只是浑画,羞臊之余也难免想解释一句,说:“学生技艺粗疏从未有幸得名家指点,让先生见笑了……”
&esp;&esp;张简摇头而笑,一边摇摇晃晃地喝着酒一边随口同她说:“笔墨丹青以心为要而技艺次之,你这女娃娃是着相之人,轻易难通精髓。”
&esp;&esp;那话说得十分玄虚,令彼时尚不过十六岁的宋疏妍难解其意,对方像也不指望她懂,只又问:“你要同老夫学什么?”
&esp;&esp;学什么?
&esp;&esp;她眨眨眼,说来倒不擅同此等洒脱不羁的世外之人打交道,答话时愈拘谨了些,恭敬道:“若先生不弃……不知可否授学生写影传神之技?”
&esp;&esp;所谓写影传神便是为人画像,于她而言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桩私心——她想将那人的样子绘下来,寄去钱塘给外祖母看,也悄悄藏一幅在自己的枕下……聊慰相思。
&esp;&esp;张简听言却又笑了,叹:“道释、仕女、王侯将相……古来写影无非如是,却是着相之最。”
&esp;&esp;顿一顿、像是觉得她愚不可及,仰头饮酒后又道:“金陵城中本有画工无数,若你只要学这些,自去寻他们便是了。”
&esp;&esp;说着便似要拂袖而去,实在令宋疏妍手足无措——她确是真心喜爱丹青,幼时无人陪伴总是独处、静默处只有纸笔为友,令她寄情的“春山”从来只在画中,如今她从画里走出来、却又想将一切留在里面记得更牢靠些。
&esp;&esp;张简见她恳切相求、倒也确有一片诚心,无奈又叹:“老夫过去曾欠着方氏一桩恩情,未料却被如今这位小侯爷翻出了旧账——他心思更重,与你倒是般配。”
&esp;&esp;说着似有些不满、又轻哼了一声,终而摇头道:“也罢——老夫不爱写影传神,勉强可教你画些物像,你想学便学,不想学便罢。”
&esp;&esp;她自然想学,心中却又念着先生方才的话——“心思更重”?难道是说方献亭……所着之相比她更深么?
&esp;&esp;“那便请先生教学生画马吧。”
&esp;&esp;她轻轻说着,眼前出现的却是濯缨的样子,骏马长嘶意气风发,四蹄如飞翩若惊鸿,那个踞坐马上的男子也一并眉目清晰了起来,原来望川时所见不是水而是水中月、折枝时所图不是花而是花上蝶,她在隐蔽处藏了若干小心思,弯弯绕绕所寄还是相思,可不信先生能一一发现呢。
&esp;&esp;“这倒稍有趣些……”
&esp;&esp;果然张简点了点头不觉有异,又随手徐捋长髯提笔点墨。
&esp;&esp;“画马非独在画形而更在画骨——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一步一态皆有气概,追日逐月更显灵性,却不是朝夕可成的功夫……”
&esp;&esp;他说话间寥寥几笔、纸上已现出一匹鬃尾飞扬的骏马,双目炯炯刚劲矫健,乘风御雨栩栩如生;她自赞叹不已,又想倘若是那人的马神采当更有几分特别,通灵般的倨傲神气、看人时又总带几分轻蔑嫌恶,披星跨斗不过寻常,不舍昼夜方显风骨。
&esp;&esp;我自会用心将它画得很好。
&esp;&esp;待学成后挑出最好的那幅随书寄去……可就能得到你姗姗来迟的一封复信了么?
&esp;&esp;
&esp;&esp;随先生学画的日子过得很快,而方献亭寄来的第一封书信也终于在春末辗转送到了她手中。
&esp;&esp;那并不是一封复信,看落款题的日子是二月廿五、彼时她自钱塘寄去长安的信当还没到呢,也许他也想念她了,是以才与她一前一后提笔落墨;信中言辞简短,比她删改誊抄的一页纸还要短上不少,只说他已给她父亲去信、请她不必担忧两人婚事不遂,若有所需皆可遣丁岳去办,若他此后复信迟缓当是征战所致、亦不必挂念。
&esp;&esp;平铺直叙无有起伏,唯一有趣的却是最后一段——
&esp;&esp;“西都故邸久无人居,庭生杂树春草没径,移之而植新梅,及卿北归当已亭亭。”
&esp;&esp;她读后会心一笑,自然知晓所谓“新梅”所指正是自己,疏影横斜水清浅,众芳摇落独暄妍,琼英与雪风本该长厢厮守,最好的花色也都该盛开在他的庭院;某一时眼前忽又浮现那晚他来同她告别的光景,高大的男子声音低柔,说两人婚后无论长安还是颍川的府宅都可由她随心装点,到时她定要亲眼去看看他说的“新梅”是不是同钱塘石函湖心岛上的一般烂漫,还要仔细查问一番那是否都是他亲手所植。
&esp;&esp;甜蜜漫溢难以遮掩,尤其在她院中“新梅”更成了一句调侃的笑语,坠儿脚伤已近大好,如今又是整日蹦蹦跳跳生龙活虎,打从知晓方侯信中写了什么那逗趣的小嘴就一刻不停,总要说些揶揄的话惹她家小姐脸红。
&esp;&esp;“我看方侯那信却是写错了,”她妙语连珠滔滔不绝,“什么新梅旧梅的,春都要过了还种的什么梅树?合该写作‘新妇’才对——那‘亭亭’也错了,二八年华的新妇该是婷婷玉立,分明少了半边字!”
&esp;&esp;前前后后都是浑话,却把听的人全逗得前仰后合,便是去主母房中晨省也不消停,甚至越往那院里凑越喜欢口无遮拦,叭叭地跟家中婢女显摆颍川侯是何等为自家小姐钟情,人远在千里之外都不忘借花寄情,可不就跟小姐随张先生学画马是一样的心思么?
&esp;&esp;万氏母女本就为这桩婚上火动怒,如今听了坠儿显扬又岂能心平气和?尤其宋疏浅,真是怒得气冲天灵盖,不顾正房大丫头束墨屡番阻拦、在母亲到堂上前便拎起裙裾朝她四妹妹疾步冲去,一张漂亮的小脸红啊白啊青啊紫啊,颜色真比宋疏妍作画时仔细调的墨汁还要丰富几分。
&esp;&esp;“放肆——”
&esp;&esp;金声玉振一句喝骂,什么贵女体统在此刻都已作不得数。
&esp;&esp;“不过就是使了些下作手段攀上贻之哥哥,何至于在此喧嚷聒噪出言无状!——方氏之人可曾瞧见过你这副小人得志的嘴脸?宋疏妍,你真是低劣得让我作呕!”
&esp;&esp;这一番辱骂实在有些荒谬,仿似浑不记得自己年初曾用了怎样不入流的手段想将妹妹推入宣州汪氏,如今算计不成就要撒泼打滚,实难免令人心生轻蔑;宋疏妍自懒得同她计较,只别开眼睛静静在堂上等着继母来训话,宋疏浅却被她这副淡漠的模样刺激得越发恼怒、总将对方的漠然看作是不可一世高高在上。
&esp;&esp;“该死的贱人——”
&esp;&esp;她是发了疯了。
&esp;&esp;“你还不是颍川侯夫人呢,摆这天大的款儿给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