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的话,陈伯那个仲弟,就是西汉那位以贫困出身而登顶相位的大才,陈平。
虽然历朝以来,常有人诟病陈平擅长阴谋、奸诈狠辣,但李世民用人,向来用的是他们的长处。
在他看来——
在整个秦末楚汉争霸时期,有两个人是最擅长节省战争成本的,他们总能用最小的投入,为刘邦算计出最大的收获。
而这两个人,一个是韩信,另一个就是陈平。
李世民前世打仗时,本就喜欢用最小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来解决对手,自然舍不得放过陈平这个专业人才。
而且,此人聪慧又圆滑,在楚汉阵营时,都以担任情报机密要职起家,还是做间者的一把好手。
秦国若能早早把他收入觳中,没准能在灭六国之战中派上大用
他想着将会省下来的军粮辎重,笑得弯起了眼睛。
秦王命官员先测量记录这稻桩的高度,走来抱起他,
“你方才打听那陈伯的家人做什么?”
李世民当然不能说,因为他知道陈伯的弟弟是个大才啦。
他只能找了个完美的借口,
“孩儿想着,要是陈伯这法子真有用,就把他们一家迁进我的
封地当做赏赐,所以就随口问问。”
日头还是很晒,秦王抱着孩子走到树荫下,命人取水来喂他,
“如果此人真能借着这一截稻桩,让它凭空再长出一茬粮食,乃是对我秦国农耕有大功之事,到时寡人自会赏他,哪需要你一个孩子来操心。”
玉碗遮住了李世民的小脸,只剩下一双乌黑的机灵眼睛露在外面,他大口大口喝着清凉的水,思索着,等会要用什么借口见一见陈平。
他把空碗递给宫人,笑嘻嘻抱着秦王撒娇,
“我偏偏就要操心!孩儿的封地只收一成税赋,如果阿父肯让他们自己选,人家肯定会选我这个太子的赏赐。”
秦王没好气地睥他,
“又来了,你这个头虽小,口气倒一向不小。”
李世民起身比划了一下,得意叉起小腰,
“我的个头已经长得够快了,等着吧,十八岁就比你还高!”
李斯笑眯眯附和道,
“太子和长公子的个头,在同龄孩童中确实算高的,这也是王上的功劳。”
韩非也温雅附和道,
“太子所言有理,民皆趋利。去岁旱情,三晋之地尤为严重,正因秦国有利可图,他们才会抛下故土,逃来秦国开荒太子封地确实更吸引庶民投靠。”
李斯迅速瞄了一眼君王的脸色,果真没生气。
唉,人比人真是没法比,他与韩非虽同为荀子门生,但谁让人家出名甚早,是王上放在心尖尖上的人呢?
太子这种在危险边缘蹦跶的话,除了韩非,还有谁敢接?
哪知,他这念头还没落下,就听到一贯特立独行的张苍开口道,
“太子言之有理,阳武郡正是臣的家乡,此地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年秋收之时,庶民除了缴纳朝廷税赋,还要再交半成的收成给郡中四大望族,我张氏就在其中”
他的上司治粟内史拼命朝他使眼色,张苍却继续无所畏惧道,
“其他时候倒能忍一忍,听说去年这场旱灾下来,郡中已经逃跑了两成庶民秦国田赋高,太子的封地少了五成税赋,他们肯定会选太子。”
话音一落,场面骤时安静下来,众臣交换眼神后,飞快垂下了眼睛。
自揭家族黑幕、暗讽秦国税多、公然顶撞君王自从王上亲政后,还真没见过这么莽的!
李斯不动声色,悄悄离张苍远了一步。
李世民抬起一只小手扶额,假装遮挡着太阳。
难怪史书上,张苍在秦朝当官犯了罪,到刘邦手下当官又犯了罪
师兄,你真的很勇啊你知道吗!
秦王似笑非笑看了看张苍,目光又扫过李斯,最后定格在李世民身上,
“怎么,今天你们荀门三师兄弟,要对寡人三堂会审了?”
无辜躺枪的李斯,道心又碎了一次——
王上,臣,只是如实夸赞您的孩子长得高啊,所谓伴君如伴虎,莫不如是了吧?
他只得抢先一步请罪道,
“臣知罪,还请王上责罚!”
李世民暗暗腹诽,明明是荀门四师兄弟,还有个韩非呢,你一个秦王竟能偏心偏成这样,哼!
现在可不是计较这个的时候,他用软乎乎的小脸贴了贴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