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我去读小说>古代种田养家日常+番外 > 第121章(第1页)

第121章(第1页)

不到两个时辰,郑青云就回到家,一双眼比夜间的?星星还亮。

“怎么?样??卖成多少?”方竹等人直勾勾盯着他,一个比一个心急。

郑青云也没卖关子,直接取下钱袋子,从里头掏出?几块银锭,“光狐皮就得十八两。”

“真好。”方竹拿起那枚最大?的?银锭,捧在手心观赏,半晌才传给陈秀兰。

一家子把?银锭摸个遍,最后才收进箱子里锁好。

得了一大?笔钱,每个人都挺欢喜,嘴角就没下去?过,围在堂屋烤火吃晌午饭还在说这事儿。

陈秀兰:“还是要有钱才安心,以后等孩子出?生也不愁吃穿,都能?用好几年的?。”

郑青云却有别的?打算,郑重开口:“我?打算等开春找人回来挖口井,家里的?鸡越喂越多,还有菜苗果树都要喝水,有口井就方便不少。”

挑水爬上坡着实是个辛苦活,郑青云灌满一石缸,来来回回要跑几趟。方竹她们都是看在眼里的?,闻言自然没人反对。

陈秀兰:“是该打口井,不说吃水,就是天热的?时候湃点儿果子,存肉都是顶好的?。”

一想到炎炎夏日里,各种各样?的?果子扔进水井,捞出?时还带着凉气,吃到嘴里清甜又?解暑,几人面上不约而同浮起笑容。

况且一口井算上材料和人工,十两银子就差不多,以家里目前的?积蓄,根本不成问题。

一时间都生出?期盼,只是冬日里太冷,马上又?要过年,不适合请师傅进门动工,还是等天暖和一点再?做打算。

———

泡好的?麦子装在竹筐里,陈秀兰日日都记着洒水。如此发了四五天,终于长出?一层小指长、绿油油的?嫩芽。

陈秀兰清早起床就把?前两天让郑青云买回来的?糯米淘洗干净,用清水泡上,才去?忙别的?事情。

剁草喂鸡、吃饭刷碗、缝制棉衣,一晃两个多时辰过去?,白花花的?糯米已经膨胀不少。

灶里又?生起火,热烘烘的?,烤得人脸颊发红。泡好的?糯米被?拨进木甑子,架在锅上用大?火蒸着。等待的?间隙,陈秀兰把?麦芽剪下来,切得细碎。

方竹就坐在灶门口,时不时往灶洞里添块柴,仔细听着陈秀兰传授熬糖的?关窍。

糯米香气愈发强烈,用铲子轻轻一碾就碎,陈秀兰招呼方竹退火,自个儿把?甑子里的?糯米舀进木盆碾压。

等稍微晾凉后,才把?切好的?麦芽拌进去?。

“成了,先放着,等晚些?时候再?来看。”陈秀兰找块干净的?布蒙在木盆上,满眼都是笑意?。

接下来便是漫长的?等待,一直到下午,陈秀兰不知第多少次掀开布巾看过才发话:“出?水了,洗洗手可以准备熬糖了。”

包裹着糯米的?棉布在重重挤压之?下,渗出?大?量水分,滴滴答答落入盆中。

待火燃起后,便倒入锅中小火慢熬。汁水在郑青云的?不停搅拌下,逐渐黏稠,到最后变成红褐色。

“要不要留点儿搅搅糖?”郑青云把?糖稀盛进盆里,低头问坐在板凳上啃番薯的?方竹。

“留点儿吧,那个好吃。”

郑青云会意?,连忙洗出?一只陶罐,擦干水分后,把?糖稀趁热装进去?。往后想吃,只需要拿筷子挑起拉长,搅成团就成。

至于剩下的?糖稀,则在郑青云持续不断地拉扯之?下,渐渐发白,变得坚硬,最后被?分成小块。

陈秀兰还特意?炒了一些?豆子,在石臼里捣成粉,均匀地裹在麦芽糖块上。

新做好的?麦芽糖块又?香又?甜,方竹很是喜欢,但想起肚里的?娃娃,也没敢吃太多。

腊月二十一,天上又飘起小雪。

郑青云起个大早,把家里的牲口禽畜都安排妥当。回到院里时?,正好碰见方竹推门出来,连忙迎上前去——

“怎么就起了?不多睡会儿?”

方竹打个哈欠,眼角挤出两滴泪来:“王婶他们不是今天杀年猪?”

“我和?娘去帮忙就行,你就在家?歇着。”

方竹不依,“又不是瓷做的,你别那么紧张。我现在也不怕腥,在家?做绣活闷得慌,看看热闹也好。”

听到说?话声的陈秀兰从灶房探出头来插话:“想去就去,也没几步路。不过等杀猪饭做好肯定?不早了?,先在家?吃点儿东西垫垫肚子。给你热两块米糕,再弄个香油蒸蛋行不?”

“好。”方竹笑眯眯点头,抓紧洗漱好便去给她帮忙。

大黑和?二白都在家?,又离得不远,有?什?么声响跑两步就赶回来,一家?子干脆都去秦家?帮忙。

他们到时?,杀猪匠还没来,只有?几个和?秦家?父子交好的汉子在院里忙活。

灶房热气蒸腾,锅里的水已经烧得滚烫。王金花在准备配菜,许香荷跟秦小芳在给圆圆喂米粥。

圆圆如今满了?九个月,一张嘴便露出四颗白米粒似的小牙。看到方竹她们进?门就挥起肉乎乎的手,啊吧啊吧说?个不停,饭也不吃了?。

好不容易哄着圆圆把一碗粥连吃带撒的霍霍完,杀猪匠林平总算挎着木箱子赶来。今儿别个村子还有?一家?要跑,他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就把形状各异的大小刀具在板凳上一字排开。

秦德福赶紧招呼包括郑青云在内的几个汉子去后院儿揪猪。

秦家?人喂猪喂得精细,往年攒下的麦麸和?谷壳也多,精料和?草料从未少过。刚捉回来不过十来斤的小猪如今已长成两百来斤的大家?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