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姐,我查出来了,”姚小波将一份报告递给于佳佳,“这些粉末是水泥的成分,而且还含有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
于佳佳接过报告,仔细地看了起来。
报告上显示,这些化学物质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常用的一种注浆材料。
“注浆材料?你是说……”于佳佳抬起头,看向姚小波。
姚小波点了点头,说道:“我查阅了泵站的历史资料,现这里曾经是一片软土沉降区,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曾经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注浆加固。”
“你的意思是,陶罐下方的地面,曾经出现过沉降?”于佳佳问道。
“没错,”姚小波说道,“而且我比对了实验室里保存的历史照片,现这里的沉降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只是被暂时掩盖了起来。”
于佳佳深吸一口气,她猛然想起赵工笔记本里记录的一句话:“陶哭之地,必有旧伤裂。”
看来,陶罐的“哭泣”,正是因为地下的“旧伤”开始裂开!
于佳佳没有选择直接上报,因为她知道,如果仅仅凭着一只陶罐和一些瓷砖粉末,是很难说服那些技术官僚的。
她需要一个更加有力的证据,一个能够让所有人信服的证据。
于是,于佳佳找到了刘振华,向他提出一个有些奇怪的请求:“刘站长,我想组织一次职工技能比武。”
刘振华有些摸不着头脑,问道:“技能比武?比什么?”
于佳佳神秘一笑,说道:“比听漏。”
刘振华更加疑惑了:“听漏?这也能比?”
于佳佳点了点头,说道:“当然能比。咱们泵站的管线纵横交错,很多都埋在地下,如果生了渗漏,很难及时现。这次比武,就是要看看谁的耳朵最灵,能最快地找到漏点。”
刘振华想了想,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既能提高职工的技能水平,又能排查安全隐患,一举两得。
于是,刘振华答应了于佳佳的请求,并亲自安排了比武的场地和内容。
比武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让参赛选手通过听诊器,在三段隐蔽的管线上进行盲测,判断是否存在渗漏。
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性,于佳佳特意请来了老吴,让他和泵站里一位资深的技工同台竞技。
比赛开始了,老吴和那位技工各自戴上听诊器,小心翼翼地在管线上摸索着。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现场的气氛紧张而凝重。
突然,老吴抬起头,指着b区的一段管线说道:“这里有问题,有渗漏。”
几乎与此同时,那位技工也指着同一段管线说道:“我也觉得这里不太对劲,好像有水流的声音。”
刘振华立刻让人调来仪器,对b区的管线进行检测。
然而,仪器上显示一切正常,没有任何报警。
刘振华的脸色有些难看,他走到老吴和那位技工面前,问道:“你们确定这里有问题吗?仪器上可没有任何显示啊。”
老吴和那位技工对视了一眼,都坚定地点了点头。
“刘站长,相信我们,”老吴说道,“我们的耳朵比你的电脑准。”
刘振华沉默了片刻,最终还是选择了相信老吴和那位技工。
“好吧,”刘振华叹了口气,说道,“我这就安排人手,对b区的管线进行开挖检查。”
深夜,郑卫东亲自带队来到泵站,指挥着工人开始对b区的管线进行开挖。
挖掘机轰鸣着,一铲一铲地挖开泥土。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的土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