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皇家尊严有损。
夏白神色严肃地回应:“禀殿下,尚未足够。这关系到大明长久的治国方略。”
“影响遍及整个天下。”
“若朝廷缺乏锐意改革、积极进取的决心,天下局势只会愈发向宋代靠近。若以汉唐为标杆,如今的大明显然还有差距。”
朱元璋背着手,伫立不动。
治世超越唐宋,远胜汉唐。
这不是夏白头一次提到这个观点。
然而朱元璋对此向来嗤之以鼻,汉唐又能怎样?早已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
不过都是过往的失败者。
他所追求的是千秋万代的基业。
自然要远胜汉唐!
朱元璋缓缓说道:“我创立的大明,必将超越以往所有王朝。”
夏白颔首表示认同。
随后他又提出新的问题:“再请问陛下,您希望拥有的臣子是怎样的?”
“是那些一味阿谀奉承、毫无主见,只顾自身权势利益的臣子,还是忧国忧民、一心为公的贤才?”
话音刚落。
还未等朱元璋答话,旁边的大臣便坐不住了。
李善长勃然大怒:“放肆!”
“我大明臣子无不忠心耿耿,从无异心,一心为公,岂容你在此诋毁诽谤?”
“陛下,此人为挑拨君臣关系,居心叵测,恳请陛下赐他死罪。”
“臣附议。”
……
夏白轻笑一声,淡然扫视着群情激愤的大臣,正色道:“诸位大人或许皆为正直忠诚之士。”
“但治理国家单凭忠心远远不够。”
“我先前呈上的土豆,其实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种植次数增多后,产量会逐渐下降。”
“我曾私下尝试过几种解决办法,但成效不大,后来我想到一个方法,那就是信任基层百姓的智慧与能力。”
“粮食产量直接关系到底层百姓的生活,在这方面,普通民众往往比其他人更加关注和担忧。”
“所以在来到应天府之前,我已经将部分土豆分发给了开封府的百姓,并且把相关问题一并告知他们。”
“臣以为,他们终能找到*之道。”
“但此事非朝中群臣所能为。”
“近来寿州与滁州遭遇洪灾,伤亡甚众,究其根源,实因两地交界处一段河堤崩塌所致。”
“此乃官吏失职之过!”
赵瑁沉声说道:“天灾非人力所能抗拒,我辈身为朝廷官员,这段时日已是竭尽全力救灾,何谈失职二字?”
“荒唐至极!”
夏白点头附和。
他并非否认朝廷正在积极赈灾。
但这是否就是百姓所需?
绝非如此。
百姓期盼的是天灾不至于严重影响日常生计,希望的是朝廷具备更强的防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