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我要给你找个男人~
芈茵二人离宫一事由秦维桢负责护送。
其实无需赵政吩咐,秦维桢便主动请缨了,这是他的母亲,但又不是,个中的感情复杂,一想到这或许是最後一面了,总归满含不舍。
秋风乍起,前两日方才转凉,今儿个却又骤然入了夏,燥热得很。
秦维桢骑在马上,偶尔回首望向那马车上的人,是那样的肆意,如同游鱼入海,的确不该被困在宫墙之中……
之前秦维桢教导扶苏的时候,先教他习文断字,然後再教他那些诸子百家的名言道理:“‘朝闻道,夕可死矣’的朝是早晨的意思……
整句话意为如果在早上能够领悟到真理,那麽即便在当晚死去也不遗憾了。”
扶苏那双乌溜溜的大眼睛盯着秦维桢不停地转动,颇为无辜道:“哥哥,为什麽我们说的话和写在竹简上的话完全不同。”
秦维桢一时无言,为什麽呢?他小时候似乎也有这样的疑问:“因为竹简和丝帛价格高昂。
哪怕是王公子弟也要节省成本,庶人更是用不起。”
扶苏似懂非懂:“那哥哥,死是什麽意思啊?”
为什麽小孩的问题会这样多?似乎很幼稚,但又似乎很深奥,秦维桢斟词酌句:“死的意思就是人不在这个世上了。”
扶苏疑惑:“不在这个世上那他去哪了呢?”
去哪了呢?他也不知道,秦维桢忽然想起小时候他也曾这样问过母亲,母亲的回答是什麽?
母亲抱着幼年时的他在院子里仰观漫天星辰,她说:“那些人不是自己想离开的,是上天要带他们走了。
在人间有他们牵挂的人放不下,他们会变成天上的星星看着他们爱的人。”
秦维桢喃喃:“他是变成了天上的星星守护人间的家人了……”
“原来是这样啊。”扶苏的眼睛亮晶晶的,他搁下笔起身迈着他那小短腿撞进了秦维桢的怀里,“那哥哥讲故事给我听好不好?
娘就会给我讲故事。”
秦维桢将扶苏抱进怀里,擡手摸了摸他的脑袋,那细碎的头发柔软,手感不错:“那娘会给你讲什麽故事?”
扶苏摇头晃脑地答道:“像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子路百里负米的故事,屈原投身汨罗的故事,苏秦张仪佩六国相印的故事……”
秦维桢的记忆渐渐苏醒,他想起来了他的母亲擅长寓教于乐,也会给他讲很多故事,那故事讲得生动,也同样教会了他许多美好的品质:仁丶孝丶悌丶忠丶信丶礼丶义……
“那今天我们讲一个孙膑围魏救赵的故事好不好?”秦维桢捏了捏扶苏那肉乎乎的脸颊,“小扶苏听过麽?”
扶苏摇了摇脑袋:“没有,先生快讲~”
那个在秦维桢记忆中永远温柔的母亲,或许只是在孩子面前永远温柔,她有她的气节与风骨,最後才会病死在这宫墙之中。
咸阳城繁华,有几十万人口居住,那街道上热闹,仿若太平盛世,这是秦国的底气,如今七国战乱割据,但秦人都笃信即便他们被侵犯,也不会落到失地割城的地步。
因为我大秦铁骑攻无不克丶战无不胜丶所向披靡。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秦维桢低吟浅唱着这首无衣,这是大秦的战歌,没有华丽的辞藻,那重复的语句却莫名觉得慷慨激昂。
行至咸阳城外,车马也停了下来。
芈茵先下了马车,然後扶着萱草也跳了下来,她走到秦维桢的面前行了个礼:“扶苏的那个父亲这辈子也就那样了。
我这个做娘的自私,就将扶苏的以後托付给你了。
望先生对他善加教导。
他爹对他寄予厚望,但其实这世上能长成他爹那样的又有几个?
我怕他长大了後面前有父亲那一座高山,会自卑起来,但其实他只要和自己比较就好了。
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当佩三尺剑,有吞吐天地之志,海纳百川之量。
其实我对他也抱有很大的期望,但又怕他过得太辛苦。
这可能就是为人父母都会有的忧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