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我去读小说>临安不夜侯 > 第913章 第二战场(第2页)

第913章 第二战场(第2页)

这些金人官员,最老的一批,也是年轻时候就进入中原的。

更不要说现在的那些统治阶层的中坚力量了。

而且金人崇尚汉文化,越是高层越喜欢一切向汉文化靠拢。

结果就导致,现在很多金人,在汉文化、汉礼仪的掌握和讲究上,甚至超过了统治区的很多汉人老百姓。

他们对于宋国,已经没有了不同族群之间的抵触。

那么剩下来的影响他们心态变化的就只有两点了。

一是对金国的忠诚,二是对亡国的恐惧。

现在他们知道,只要归顺大宋,他们的个人利益丝毫不会受到损害。

而完颜亮这个皇帝,又是一贯的……不怎么得人心。

那金人还能剩下多少反抗意志呢?

为此,匆匆逃到汴梁,制定好防御对策后,又转回燕京的完颜亮,不得不派出亲信督战。

尤其是血浮屠的人,被分拆开分赴各地,充当各地官员的类似副官的角色。

实则他们却是督战官,一旦发现当地官长有了反心,亦或是抵抗消极,立即出手斩杀。

这种情况下,杨沅在陕西开辟第二战场就是相当有必要的了。

一旦陕西开战,不但会减轻中原战场宋军的压力,而且会对金人造成一种四面楚歌的压迫感。

杨沅很快就接受了西夏诸部将领的归顺,再度承诺会保证他们的利益。

杨沅又请官家下旨,对此次率先投诚的西夏诸部将领,皆予封赐。

几个主要部落首领,个个都封了侯。

一直在嗷嗷请战的西军,也得到了杨沅的正式答复:准备开启收复陕西之战。

军令下达的时候,枢密院和同舟会的密探,便已潜入陕西。

他们的目的是摸清京兆府、凤翔府等地区现在金国驻军和粮道情况。

这个时候派遣秘谍才有作用。

一旦正式开战,那就只有军队的斥候,才能获得前线的第一手情报了。

后勤方面,也是杨沅极为看重的地方。

出兵出兵,不是你有多少兵,想出就能出的。

后勤补给要是跟不上,很多时候那就是“送菜”。

经过连年战争,尤其是之前的陕西大溃败和钱荒,川峡地区的民力已经有些疲敝了。

杨沅需要钱,但又不想消耗民力过巨。

否则地方上执行起来层层加码,难保不会官逼民反,再次闹出事端来。

于是,杨沅就让乔贞和钱策商量个办法出来,并且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构想。

钱策也是钱塘钱氏家族的佼佼者,较钱端礼逊色些也有限。

他和乔贞一番商量,便提出了一整套的军费筹措方案。

一是发行交子和会子。

但是如果发行过多,会导致通货膨胀和信用贬值,所以只能匡定一个可靠的发行上限。

那不足部分呢?

首先是向两浙东路、两浙西路、江南东路、江南西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等地区,施行科配和专卖权抵押,向富户们借钱。

顶在战争前线的一直是淮东、淮西、荆湖和利州等路。

人也是这些地区死的最多,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受的影响也最大。

施行科配和专卖权抵押以借贷款项的地区在后方。

它们几乎没有受到过战争的影响,虽说他们贡献的赋税也更多,但是牺牲之大终究比不上战区。

如今,也只能让他们多付出一些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