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慈县的这几年,虽然只是做了个不太起眼的县丞,只是个芝麻官儿。
在正经官宦之家眼中,或许算不得什么。
但对于本地百姓来说,县丞可是本县的二把手,除了县太爷,就数县丞最大了。
因此,在平日中,方子期这个县丞也是威风八面的,说是半个土皇帝也不为过。
加上有张平安这个背景在,县太爷不会轻易动他,有油水的差事也不会落下他。
几年下来,还别说,他这个县丞真的做的挺滋润的,不比在临安当官儿差,还比临安自在。
但也因此,方子期能被捉住的小辫子也着实不少。
虽然他自诩聪明,平日在这方面也算小心谨慎。
可是官场上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俗话说,雁过留声,水过留痕。
他只要做了,落在有心人眼中那就是必然的事。
当初张平安离任后,接替他慈县县太爷位置的人便是同年李崇,是个聪明人。
后来此人在慈县接着干了不短的一段日子。
后面走的时候也是举荐的自己人接替。
因此,李崇对慈县的情况可谓是了如指掌。
张平安在从京城出回来时,便顺便给李崇去了一封信,暗示了自己的意思。
李崇跟方子期没什么太深的交情,何况对方又只是一个小虾米而已,自然乐意做个顺水人情,和张平安交好。
所以,张平安从他那里拿到了不少方子期贪污受贿、克扣工料的证据,甚至还有虚构职位,吃空饷的情况。
光凭这些,就已经足够方子期这个前五姐夫杀头了。
更何况,还有张平安留在慈县的内线买大人在。
两边一直在断断续续的联系,从买大人那里他也得到了不少有力的证据。
买大人虽然看着话不多,但一直是个有决断的人,自从下定决心跟着张平安以后,便对张平安吩咐的事情很上心。
时不时便会汇报慈县的情况。
包括李崇及后来接任的人在慈县的所作所为,张平安都大概心中有数。
这也是张平安会决定给李崇去信的原因之一。
当初五丫跟着方子期一起在慈县生活的时候,被小妾蓝氏欺负的犹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要不是买大人找了人散布消息说方县丞家风不正,有宠妾灭妻的苗头,五丫当时只会更不好过。
更别说回到临安找张老二撑腰,自己单独买宅子住了。
只这一切五丫都还不知情。
其实某种程度来说,五丫真的算幸运了!
当时谈和离的时候,张平安的确答应了用贪污的证据做交换,换取一封和离书,两边好聚好散。
可是剩余的没拿出去的证据,他让人交给官府,就算不得违背诺言了。
就算不杀头,流放三千里也是要的。
这一切都是事实,并不是他凭空捏造出来的,因此,张平安报复的心安理得。
只当为民除害了!
至于方家其他人也好不到哪儿去,方家大哥虽然在官场上混,也捞了些油水,可没个正经品级。
捏死他就更容易了。
当被上官叫进书房,看到对方一脸凝重的表情时,方家大哥就知道情况不妙。
结果果然如此!
听到要被撸职,他并没很意外。
可听到还要下大狱,吃一辈子牢饭,方家大哥就真坐不住了。
当下“扑通”一下,便跪在地上苦苦哀求起来。
他是个识趣的,边磕头边承诺道:“大人,看在小的跟您这么久的份儿上,您就帮帮小的吧,放小的一马,小的以后一定给您当牛做马的报答。”
“是吗?我身边可不缺牛啊马的啥的!”对方乜斜了一眼方家大哥后,坐在太师椅上慢条斯理道。
“大人,小的不跟您来这些虚话,只要您能帮小的度过这一关,小的愿将全部家财献给大人!求求您了!当初也是小的猪油蒙了心,才一时糊涂了!”方家大哥边说边又‘砰砰砰’的磕起头来,态度谦卑至极。
其实上官把后果说的这么严重,也有几分这个意思在,端看对方识不识趣了。
“唉,我哪儿是那等铁石心肠的人啊,你也跟了我这么久了,先起来说话吧”,对方假惺惺跟着叹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