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你做护工,会不会觉得委屈?”
“护工?”
因为杨存道给他提供了这个护工的工作,老郑对医学的热情又从余烬中复燃了起来。那些年轻时的信仰,借着这个契机,又苏醒了过来。
带着“终于回到医院”的心情来上班,那些生与死、忙碌和纷乱,还有全年无休,又机械地重新回到了他的记忆里。离开医院很多年,仪器和设备更新得很快,他几乎忘记了有些东西该怎么使用,当然,也轮不到他去使用,他的工作只服务病人,或者帮护士们跑跑腿。
“只要能回来就好。”他自我安慰道。
老郑工作十几年之后,一个看起来很平常的晚上,他去急诊送血样,遇到了第一次单独值夜班的穆之南。
彼时的穆医生从傍晚六点开始,就在心里默默祈祷说千万别来病人千万别来病人,自己还要装作轻松自如游刃有余的样子摆弄一支笔,实际上他以一种别扭的姿势在椅子上正襟危坐,腰都酸了。
老郑路过,跟他打招呼:“穆医生值班啊,吃饭了么?”
“没呢,不怎么饿。”
“趁着没病人赶紧吃。”
“哦,这样啊,好的。”
“第一次值夜班么?紧张啊?”
穆之南被看穿了,有些不好意思:“是有点儿。”
“没事儿,陈主任天天在科里夸你,说你完全可以独当一面了,别怕。”
“哪有。”
“夜班急诊手术的机会其实不太多,接了病人能处理就处理了,处理不了就联系上级——”
宽慰的话还没说完,穆之南便接到电话,小儿外科准备接病人,车祸,救护车10分钟后到。
穆之南没想到自己第一次急诊夜班,就同时遇到两个重病人,家长抱着孩子坐车,后排的开放型骨折,前排的颅脑外伤。
他跟着两张床匆匆跑进抢救室,心里有一阵子真实的慌乱,他茫然地回头看了一眼,老郑上前一步,抓着他的手臂:“我去给老杨和陈主任打电话,你联系神外和骨科的值班医生过来会诊,先抢救颅脑外伤的,小孩颅内压升得很快,抓紧!”
穆之南点头,突然感觉心里有底了。
杨朔当初组建picu的时候,第一时间找老杨要了郑宏,他说老郑是儿科的定海神针,他们的故事,也发生在急诊夜班。那时候杨朔刚回国,还在小儿内科,夜班接诊了一位13岁的女孩,救护车送来,主诉腹痛,恶心,呕吐,有过短暂晕厥,家长在旁边念叨说:“肯定又是偷偷喝奶茶了,就跟你说奶茶店用的冰都不干净的,很多细菌的……”
女孩面色苍白,看得出没什么力气:“妈你先出去好么。”
“我不要出去,我为什么要出去,就得让医生告诉你,奶茶这种东西以后不要喝了,长长教训!”
“我知道了,我不喝了,你这么吵医生怎么看病,你先出去交钱吧。”
杨朔也觉得这位妈妈确实有点吵:“您稍微安静一下,我听诊。”
家长不说话了,片刻之后问:“医生,我囡囡什么问题啊?”
杨朔刚一抬头,便看到门外站着老郑,朝他使了个眼色,于是说:“先查血,做个腹部b超,我们看看检查结果好吧,您稍等一下。”
他把诊室帘子拉上,走到门外,老郑低声说:“杨医生,刚救护车送来的时候我帮忙搬的,好像有点出血,您看要不要查查hcg,请妇科来会诊,我帮你稳住家长。”
“你是说——”
“很像,她一直想让她妈出去,您先开单子,我带家长去缴费。”
检查后诊断,女孩是宫外孕,轻症,转入妇科治疗,杨朔再想找老郑,他已经悄悄回病房了。
第二天一早杨朔回到值班室,遇到刚来上班的穆之南。
“穆主任,能请教您一个问题么?”
“你说。”
“老郑真的只是个护工么?”
穆之南笑道:“是护工啊。为什么这么问,你觉得他是什么人?”
“感觉他那气质,像个少林扫地僧。”
穆之南先是疑惑了一瞬,领悟到他的意思之后笑了,不说是也不说不是,就只笑。
“你别光笑啊,笑得我心里发毛,哎穆主任,这人什么来头?”
“没想到杨医生感觉还挺敏锐。但老郑的故事很长,一时半会儿说不完,而且涉及到个人隐私,还是你自己跟他聊吧。”穆之南卖了个关子,换好衣服离开了。
给杨朔急得抓耳挠腮。
不过这种小问题难不倒擅交际的小杨医生,当天中午穆之南下班吃饭,杨朔就已经了解清楚了。
“怪不得我第一次看见老郑,就感觉他像个主任,那气质,当过兵的果然不一样。第四军医大的高材生啊,真是可惜了。哎您知道么,其实他当时那个手术,现在看来……”
“他真的很神,居然能从那姑娘和妈妈的对话猜出些可疑之处,才13岁,呕吐腹痛第一诊断肯定是肠胃方面的问题吧……”
“哎穆主任,你说老郑这样,会不会让有些医生觉得反感,想说这老头管得真宽之类的?”
穆之南想了想:“我不这么认为,医学上的可能性非常多,很多时候疑难病和罕见病就靠这样的灵光一闪。”
“对!”杨朔频频点头,“虽然排除一些问题之后也会往他说的方向怀疑,但我真的很感激他第一时间给我的提示。”
“而且老郑也不是胡乱发表意见的人,他在这儿工作十多年了,也能看得出哪些医生不好说话,哪些医生性格好,豁达。”
“穆主任你觉得我豁达?”杨朔眼睛都亮了起来。
龙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