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我去读小说>[清穿]七皇子的团宠日常 > 第 109 章(第5页)

第 109 章(第5页)

瞧了半晌也没认出是什么品种,有些好奇地问道:“这是什么花儿,哪儿来的?”

太皇太后笑道:“小七搬过来的,说是长在南方的兰花,咱们这儿没有的,可新鲜了。”

这么一说,康熙就来了兴趣,弯下腰看了又看:“那玻璃房子这么管用,还真能种出南方的花儿。”

胤祐说:“不到那能种出南方的花儿,还能长出南方的蔬菜和水果。花匠说,因为暖和又有阳光,所以……”

他说到这里停顿了片刻,像是在思考什么。康熙倒是被他吊足了胃口:“所以什么?”

“所以

,咱们应该盖一座玻璃房子住在里面。”

“……”

皇贵妃笑道:“不好不好,玻璃容易碎,上次皇上赐的那盏琉璃灯不就被你摔碎了吗?刮风下雨的多不安全。”

她的手有意无意的扶在雕花窗棱上:“你再想想。”

小家伙受到启发:“那就把窗户换成玻璃的吧,这样关上的时候,屋子里也是亮亮的,可以读书。”

康熙屈起手指敲了敲他的脑袋:“行啊,那就先把你书房的窗户换了成玻璃吧。”

他们收获的稻谷和小麦在晒了几天之后,然后经过一系列处理之后,就变成了可以实用的粮食。

拿去一称重,试验田是同样的大小,但今年的收成却比去年好。康熙对此大为满意,还当着所有皇子的面,夸他做得很好,关心农耕就是关心老百姓的温饱。

又给了他不少赏赐,让他明年再接再厉。

接下来就是今年的水患问题。虽然因为靳辅革职,没有再大规模修筑重堤,但该修补或是加强的地方却并没有松懈。

用水泥做成的混凝土修补过的河堤十分稳固,再加上于成龙提议的挑浚下游河道,解决河道淤堵问题,让河水能够顺利流入大海。

今年,即便是在汛期,各地也没有出现大规模水患,山东、河南、江苏几个大省都迎来了近几年来最大的一次丰收。

这个消息让帝王龙颜大悦,这才是增加税收的正确打开方式,老板姓能吃饱,国库也更

加充盈。

戴梓这个本来极不受康熙待见的汉臣,也因此受到了皇上的重用。

进入八月上旬,天气渐渐凉快下来,他们又要准备回宫了。

四阿哥和胤祐两个人商量了一下,今年收获的稻米和小麦留下一小部分送去承乾宫,其他就按阿玛去年安排的,分发给畅春园山脚下的老百姓。

他们回宫那一日,沿途的百姓看到皇家出行,远远地跪拜,叩谢皇上。

这里开始建皇家御园的时候,他们还背地里骂官家劳民伤财,现在连续两年得了皇上赏赐,刚搬来的时候,又减免了他们的赋税,恨不得皇上常年住在这里,不要回宫。

他们刚回到宫中就传来一个消息,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去世了。

他在临终前,让另一位同来自比利时的传教士安多,将自己毕生的著作都运进宫来,送给了康熙。

这些著作包括天文、地理、军事、航海、历法、数学、医学等等。

胤祐曾经听过南怀仁讲课,那些周游列国,见过不同的风土人情,还有曲折离奇的传说,以及不同地方的植物、动物还有人……

这些都让胤祐深深地向往,小家伙也曾笑着对阿玛说:“我也好想坐着一艘大船,到南大人讲到过的那些地方去瞧瞧。”

康熙对此的态度却颇为不屑:“咱们大清就是世界上最大最富有的地方,那些弹丸小国有什么可去的?”

胤祐觉得阿玛说得不对,任何地方,任何

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去看过了解过才知道。

比如南大人就提过,意大利善于制作玻璃,宫中大块的穿衣镜就是他们制造的。

可见他们在很早之前就掌握了制造大块平板玻璃的技术,值得学习。

还有,荷兰人善于造船,他们能造出有几千个酒桶那么大排水量的船。

据说在遥远的黑龙江,萨布素将军和沙俄开战就要用到战船。

难道他们的造船术不值得大清学习吗?

但是阿玛接下来做的事情,更让年幼的小朋友不解。

他把南大人留下来的那些书籍大部分放进了弘德殿封存起来,尤其是关于天文方面的,不需任何人查阅。

那些书上记载的东西多有意思,为什么阿玛害怕被别人看到?

胤祐还专程向额娘请教过这个问题,皇贵妃只是摸了摸他的头,说:“小七,我们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生命都是有限的,但时间确实无限的。就像你看到的星光或许是来自千万年以前发出的一样。将有限的生命放进无垠的时空就只是沧海一粟。”

小家伙眨了眨眼:“额娘,我听不懂。”

“听不懂没关系。我只是想告诉你,阿玛虽然被称为天子,但他也是凡人。只要是凡人他的生命就是有限的。我们无法预知千百年之后的事情。所以,不要妄想可以一直掌控别人的思想,到最后只会自食恶果。”

“记住,人们要的是富足的生活,安居乐业。自

古以来,揭竿而起的老百姓都是因为吃不饱,穿不暖,颠沛流离,而不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

额娘的话让胤祐思考了很久,他好像明白了什么,但又完全没有明白。

但是他知道,每天读那些《四书》、《五经》没法让他们修建出更坚固的河堤,也没法让他们种出更多粮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