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我去读小说>迷人的老祖宗都是我爹(汉) > 108二合一(第2页)

108二合一(第2页)

祭奠仪式对他实在是没什么吸引力,不就是飨以酒肉,娱以萧乐嘛,最多为了给公孙弘面子,皇帝和皇后亲自前来临吊,他也不是没见过这两人,没什么好稀奇的。

相比之下,还是他偷偷搞了两年多的大计划更有趣一些。

小萝卜丁回到院中,关起门来,又喊上刺儿一道整理今年的小麦育种记录。

卫无忧专心于手头的小本本,叮嘱刺儿:“昨日已经把出苗后单穗的生产习性、叶型、抗寒、分蘖能力强弱给按照等级整理好了。”

“今日,咱们一个人整理灌浆期抽穗早晚、穗形、叶形和株型、整齐度和抗病性,另一个整理成熟阶段的株高、落黄性、抗病性、抗旱性、丰产性和穗部形状。记得还是按照等级高低排序。”

刺儿闻言应了一声,屋中便只剩下翻阅纸册和案卷的声响了。

这些东西,是两年前建立庄子之后,卫无忧便暗地里和刺儿去做的。

南风虽然派人每年保留好小公子要的这些单穗,次年再分别单独种下,却从不清楚个体的数据,自然也就猜不到卫

无忧到底想要做什么。

小麦良种的培育事关国本,是最能直观地改善大汉生产水平的举措,卫无忧在不确定此事能不能成的情况下,自然不想被太多人知晓。

越多人知道,就意味着能被干扰的因素越多。

便是刘彻本人的全力支持,对他来说,有时候也是一份拖累。

刺儿整理的是今年成熟期的小麦单穗数据,昏头昏脑一下午,等到横向对比了某一株的各项数值之后,猛地瞪大了眼,跌跌撞撞奔向卫无忧。

院内的门紧闭着,这主仆二人还嫌不够,将大殿殿门也关上了。

刺儿递上纸页,小声又抑制不住激动:“小公子,您快看这个三二六号,这、这是不是就是您说的那种……原原种?”

卫无忧笑了:“可以呀,刺儿,有长进!”

在后世的小麦原种繁育技术中,将小麦种子分为三类。

第一种叫做“原原种”,便是育种家们育成新品种的最初那一批新种子;

第二种称为“原种”,是由最初的种子繁育出来的;

而第三种便是原种繁育出的“良种”,良种的产量、抗病性等自然不能和头两者相提并论,但是广泛培育之后,比当前大汉种植的小麦品种自然是要强出不少,种子也相对更便宜一些。

卫无忧看过刺儿递来的纸册之后,调侃的笑容逐渐凝固在小脸上,随即爆发出惊喜。

因为对比之后,便能发现,不论是出苗后的数据,还是灌浆

期和成熟期的抗病性、产量乃至倒株状况,这“三二三号”单穗的各项都远远超越了旁的单穗。

要知道,这些单穗已经是前年表现最优异的一批麦子,留种筛选下来的。能远远将其他优良的单穗甩在身后,没准,真叫他找到了可以广泛培育的小麦原种。

小萝卜丁起身:“今年试验田里头的麦子收了之后,放在何处?”

刺儿掩饰不住声音中的兴奋:“都按照您说的,各自单独标上标签,保存在实验室的一号仓库了。”

“走,去庄子上。”

……

卫无忧心急火燎跑去京郊,趁着休沐便直接宿在了庄子上。

他这回来,不只是为了小麦原种的查验和记录,还有双季稻。

先前他便已经察觉,西汉时期秦岭内的生态不似北方,更像是个小南方。这里地处南北分界线上,仅刘彻圈起来的这片地界,不仅能种麦,也能种稻。

于是,水田区就被他搞上了双季稻。

如今已经过了早稻的季节,但是正逢上晚稻收取的时间,萝卜丁便打算顺道一起,看看能不能收获双份惊喜。

毕竟光光阿父出差了,没人制得住他,可不得趁机多留出时间,做点该做的事情。

越是随着年龄增长,他好像越舍不得这群人了。

这里成了他的家,是最能触及他内心深处柔软的地方。这些人不再是历史书上的一个名字,而是他的亲人,是他在大汉生活下去的同行者。

长安城万

家灯火,而今也有数盏与他有关。

这种感觉,是卫无忧的性格无论如何都割舍不开的。

想到霍去病那句“活到二十八就知足”,小家伙不免有些心酸。

去病阿父这话说得随意又潦草,其实却并非单纯不经事的少年了。他是血战沙场后,一路拼杀出来的冠军侯,骠骑将军于他既是荣耀,也像是催命符。

恐怕,小霍对此心知肚明,才会如此调侃自己。

卫无忧攥了攥拳头,转而更有精气神地投入到育种技术研究当中去。

便是不为旁人,只为了与越发难缠的刘彻对峙时能有些底气,他也该抓紧时机了。

……

出殡之后,公孙弘的服丧期长达三年之久。

从高祖到文帝时期,整个大汉初年还沿用着“大功十五日,小功十四日,纤七日”便可除服的丧制;

而到了武帝时期,已然不似汉初,公孙弘自己都给他继母服丧了三年。

尤其开设太学,尊崇儒学之后,汉律便朝着“不为亲行三年丧是为不孝,不可选举”的岔道上撒丫子狂奔而去。

公孙家的子弟作为长安上层贵胄,自然更要引以为戒做好表率,得到了这份“闲人”待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