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姜念命左右副将领兵,让鸣军驻扎地后退了五十里。,
又比如,鸣军送来了和谈书。
这一封和谈书,是西北无数将士用生命换来的。
姜念珍贵无比的交给了杨责,顺带也提出了另一个要求。
“太子殿下,等和谈彻底谈拢后,让臣辞官还乡。”
姜家的祖宅在南边。
自从镇守西北,已经很少回去了。
击退了鸣军,算是了却一件大事。
姜念认为,是时候归还兵符还乡了。
拿到和谈书的杨责一顿,他望向姜念,一时没有回答。
如今军中,姜念是难得的将帅之才。
若是她辞官还乡,杨责还真的找不到第二个人顶替姜念的这个位置。
更何况,就算有合适的人选,那姜家军也定然不服。
“将军不再考虑考虑?”杨责想挽留她,“如今刚刚击退了鸣军,西北百姓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
若是她日后镇守西北,定然比之前要轻松很多。
“臣心意已决,望太子殿下成全。”姜念双手抱拳,双膝跪下。
态度十分明确。
杨责知道,他劝不动。
“孤记得,你还有两个弟弟。”杨责把主意打到了那两个少年身上。
若是提拔他们,姜家军也不是不能稳住。
“他们如何抉择,臣素来是不过问的。”姜念回答。
如果杨责想要让他们做什么,就只能去将他们叫过来再行询问了。
“孤知晓了。”杨责挥了一下手,没有再多说什么。
姜念知道,杨责这是同意自己请辞的要求了。
走出营帐的时候,姜念的脚步是从所未有的轻快。
以前她是姜家女,是姜家军的统领者,是景国敬仰的姜大将军。
可是等这件事结束之后,她就只是姜念了。
只是阿父阿母的姜念。
姜家军若是想归家的,便可归家。
若是不想归家,姜念也自然会为他们打点好去处。
姜念要请辞的事情,杨责并没有对外宣扬。
但是到底,还是将姜辞和姜援叫过去,询问了一番话。
之后,他们就来找姜念了。
对于两个少年这个时候来她营帐的意图,姜念再清楚不过。
她把手中的热茶放到手边的桌子上,看着眼前已经长大了的少年,
“太子殿下应当已经把什么都告诉你们了,我就不多说了。”
“你们今后是何打算?”
两个少年都是极有主意的人,姜念相信他们早就有了自己的成算。
“同阿姐一样,辞官归乡。”姜援笑着回答,“仗打完了,早点离开比较好。”
十年内,鸣军应该不会再犯西北。
十年能改变很多事情。
可以让一个对他们信任不已的帝王产生各种各样的猜疑。
臣子不好做,手握兵权的臣子更不好做。
姜援像不喜欢打仗一样,不喜欢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