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我去读小说>退婚后,我靠演技骗哭全京城 > 第103章 茶会之上显才华女学理念引共鸣(第1页)

第103章 茶会之上显才华女学理念引共鸣(第1页)

第o章:茶会之上显才华,女学理念引共鸣

汀兰水榭内,气氛有一瞬间的凝滞。

几位养尊处优的夫人看着青禾端上来的那几本账册,神情各异。吏部尚书王夫人端着茶盏的手微微一顿,都察院的李御史夫人更是直性子,眉头已经不自觉地蹙了起来。

茶话会,品的是茶,聊的是闲情。拿账本出来是什么意思?这是要当着她们的面,一条条地核对相府的开支,以证明自己管家有方吗?

这法子,未免太着痕迹,也太小家子气了。

众人心中刚升起一丝微妙的失望,苏浅月却笑了。她没有碰那些账册,只是对青禾说:“把女学的那本拿给我。”

青禾应声,从几本账册中抽出一本封面最旧,也最厚的,恭敬地递了过去。

苏浅月接过,并未急着翻开,而是看向众人,目光清澈坦然:“几位长辈都是持家理纪的翘楚,晚辈不敢在各位面前班门弄斧,谈论什么柴米油盐。只是这本账,有些特别,里面的每一笔进出,都藏着些有趣的故事,想说与各位长辈听听,解个闷儿。”

她这么一说,众人的好奇心反倒被勾了起来。

苏浅月将账册翻到中间一页,指着其中一行字,对离她最近的李御史夫人笑道:“李伯母您看这一笔,‘采买苏绣丝线三百绞,云锦二十匹’。这可不是给我自己做衣裳,而是给女学绣坊的姑娘们备的料。”

她顿了顿,声音里带上了一丝暖意:“绣坊里有个姑娘叫阿春,来京城前,夫家嫌她生不出儿子,把她休了,娘家也容不下她。她走投无路,几乎要投河。进了女学,她什么都不会,就一手绣活还过得去。如今,她带了十几个女学生,绣出的屏风、帕子,在京城的铺子里卖得最好。上个月,她靠自己的手,第一次挣了五两银子。”

苏浅月没有说教,只是平铺直叙地讲着,仿佛在说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

“她拿着那五两银子,没买吃的,也没买新衣裳,而是托人去她家乡,把她那个同样被嫌弃的妹妹接了过来,也送进了女学。她说,她不想妹妹也过她那样的日子。”

水榭里静悄悄的,只有窗外微风拂过竹叶的沙沙声。李夫人看着账册上那一行冰冷的墨字,再听着这个故事,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

苏浅月又翻过几页,指着另一笔开销:“还有这笔,‘购入干制草药,金银花、板蓝根、蒲公英等共计五十斤’。这也不是府里用的。女学里开了个小小的医科班,教姑娘们辨识些常见草药,学些简单的包扎、治风寒的法子。”

她抬眼看向定国公府的儿媳,那位周夫人。“前些日子,城西有个车夫摔断了腿,血流不止。车夫的婆娘吓得六神无主,只会哭。恰好我们女学一个叫林晓的学生路过,就是林副将的妹妹。她学过急救,当场就用布条给那车夫做了止血,又教他婆娘去药铺买什么草药来敷。大夫赶到的时候,说幸亏止血及时,不然那条腿就保不住了。”

周夫人听得入了神,忍不住问:“那林晓,今年多大年纪?”

“刚满十六。”苏浅月答道,“她以前在青州,大字不识一个。如今,她不仅能看懂医书,还能写完整的状纸了。”

王夫人一直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她一生最重规矩体统,一开始确实觉得苏浅月拿出账本的举动有些出格。可听到这里,她忽然明白了。

这哪里是在炫耀自己的管家之能?这分明是在用最朴实、最无可辩驳的方式,向她们展示“女学”这两个字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

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不是皇后娘娘一时兴起的善举。它是一绞丝线,是一味草药,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正在被改变的命运。

“那……那这一笔呢?”一个略显活泼的声音响起,是兵部侍郎家的小姐,她指着账册上一个数目不小的条目,好奇地问,“采买猪蹄、肘子二百斤……这个也是给女学学生补身子的吗?”

此言一出,众人都笑了,方才那点严肃的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

苏浅月也忍俊不禁,她合上账册,脸上露出一点属于少女的俏皮:“这个可不是。这是给我弟弟苏瑾备的。他正在长身体,半夜都会饿醒,一顿能吃三碗饭,府里的厨房都快被他吃空了。”

这句家常话,瞬间拉近了她与众人的距离。她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后,而是一个会为弟弟的饭量愁的姐姐。这让在座的夫人们感到亲切,也让她们意识到,眼前这个姑娘,虽然身负重任,却依然保留着一份纯粹的温情。

王夫人看着她,终于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我总算明白,相爷为何放心将中馈交给你了。”

她端起茶盏,目光却越过苏浅月,仿佛看到了更远的地方:“皇后娘娘,你管的,早已不是一个相府的账。你这是在为我大雍,管着一本‘人才账’啊。”

“王伯母谬赞了。”苏浅月谦逊地低下头,“我只是觉得,母亲当年教我读书识字,是希望我能明事理、辨是非,不被人轻易欺瞒。我想,天底下的女子,都该有这样的机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