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我去读小说>退婚后,我靠演技骗哭全京城 > 第47章 证据确凿不私藏巧借苏哲递朝堂(第1页)

第47章 证据确凿不私藏巧借苏哲递朝堂(第1页)

第章:证据确凿不私藏,巧借苏哲递朝堂

从回春堂出来,苏浅月没有立刻上相府的马车,而是让车夫在原地等候。她带着张妈,抱着那个用油布包裹的木匣,拐进了旁边一条僻静的巷子。

巷子里空无一人,只有风穿过时带起几片枯叶,打着旋儿落在脚边。张妈抱着木匣,只觉得这东西沉甸甸的,压得她有些喘不过气。她看看苏浅月平静的侧脸,又看看怀里这不知装着何物的匣子,嘴唇动了动,终究没敢问。

苏浅月站定,背对着巷口的光亮,脸隐在阴影里。

“张妈,这东西,您觉得该交给谁?”她忽然开口。

张妈被问得一愣,下意识地抱紧了木匣:“这……老奴不知。小姐说交给谁,就交给谁。”

“若是交给赵玦,他手握兵权,又是皇子,对付宁王,想来是事半功倍。”苏浅月的声音听不出情绪,像是在陈述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

张妈连连点头:“是啊,珏王殿下一直护着小姐,他肯定会为小姐做主的!”

苏浅月却轻轻摇了摇头。

她伸出手,指尖拂过木匣粗糙的油布表面,那下面,是母亲沉寂了多年的冤屈。交出去,很容易。交给赵玦,他会感激,会雷霆出击,会把赵承往死里整。然后呢?

然后,这就成了一场皇子间的夺嫡之争。一场肮脏的、以扳倒对方为目的的政治倾轧。母亲的死,周砚的冤,那些被毒药控制的朝臣家眷,那些寒窗苦读却被偷走人生的士子,都将沦为这场斗争的注脚和筹码。他们的公道,会被淹没在“清君侧”的口号里,被扭曲成争权夺利的工具。

这不是她想要的。

“张妈,借别人的刀杀人,刀会钝,手会软,往后一辈子,都得看持刀人的脸色。”她转过身,巷口的光线勾勒出她单薄的轮廓,“我的仇,得用我自己的方式来报。这把剑,不能假手于人。”

她从张妈怀里接过木匣,那重量让她手臂微微一沉。她抱紧了,像是抱着一个沉睡的婴儿。

“回府。”

马车在相府门前停稳。苏浅月抱着木匣,径直穿过庭院,没有回自己的院子,而是朝着苏哲的书房走去。

正是午后,苏哲刚从衙署回来,正在书房里喝着闷茶。科举舞弊的案子闹得满城风雨,寒门士子群情激奋,几位御史已经联名上奏,朝堂上暗流汹涌,他这个丞相,正处在风口浪尖上,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

听到下人通报说大小姐求见,他有些不耐地皱了皱眉:“让她进来。”

苏浅月抱着木匣走了进来,将东西轻轻放在了书案上,然后对着苏哲行了一礼。

“父亲。”

苏哲抬眼打量她。几日不见,这个女儿似乎又变了些。眉眼间那股挥之不去的怯懦和忧郁淡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他看不懂的沉静,像一口深井,望不见底。

“何事?”他呷了口茶,语气平淡。

苏浅月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走过去,亲手为他续上热水。茶叶在滚水中舒展开,一缕清香弥漫开来。

“女儿听说,为科举舞弊一案,父亲近日颇为烦心。”

苏哲冷哼一声:“你倒是什么都关心。”

“此事关乎朝廷取士之本,女儿虽是女子,也知其利害。”苏浅月将茶杯推到他手边,声音不疾不徐,“贡院门前,学子静坐请愿,群情激愤。父亲可知,民心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处置不当,恐动摇国本。”

苏哲的眉皱得更紧了。这些大道理,那些御史言官天天在他耳边念叨,他听得耳朵都快起茧了。他没想到,这些话会从自己这个不问世事的女儿口中说出来。

“那你待如何?主考官刘成是宁王的人,背后盘根错节,谁敢轻易动他?”

“女儿听闻,被抓的学子中,有一位名叫周砚。”苏浅月话锋一转。

苏哲想了想,似乎有这么个人,据说是带头闹事的之一。

“此人是个人才。”苏浅月道,“女儿今日去了他家,见到了他的母亲。周母身患咳疾多年,家中一贫如洗。周砚为替母治病,十年寒窗,悬梁刺股,只盼一朝高中,能让母亲过上好日子。这样的人,会拿自己的前程和母亲的性命去舞弊吗?”

苏哲沉默了。他混迹官场多年,早已见惯了尔虞我诈,但他并非铁石心肠。苏浅月描绘的画面,让他心里某个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一下。

苏浅月看着他的神色变化,知道火候差不多了。她伸出手,轻轻推了推书案上的那个木匣。

“父亲,这是我查到的,主考官刘成收受贿赂,与宁王府暗通款曲的证据。”

苏哲的呼吸一滞,猛地看向那个木匣,眼神锐利起来。他放下茶杯,伸手就要去拿。

苏浅月却按住了木匣的另一端。

“父亲,这里面的东西,不止这些。”她的声音低了下去,带着一丝极力压抑的颤抖,“还有一样东西,与母亲有关。”

“母亲”两个字,像一根针,扎进了苏哲的心里。他伸出的手停在了半空中,脸上闪过一丝复杂难辨的神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