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北京第二天,宁婉(贾张氏)一早就赶到市府办公室。桌上已经堆满了待处理的文件,最上面是外贸公司来的订单确认函。
她戴上老花镜,仔细核对每张订单的细节。平谷笤帚厂的一万把扫把要在两个月内交货,密云草编社的五千个草篮期限更紧,延庆土布作坊的围巾和靠垫还要开新样品。
小陈,她叫来秘书,通知各厂,下午开生产调度会。
下午的会议室坐得满满当当。除了参展的二十多家企业,还来了不少听说消息的其他厂家负责人。
贾处长,一个玩具厂的厂长迫不及待地问,听说这次广交会效果很好,能不能也带我们厂参加下次展会?
参加可以,宁婉(贾张氏)环视众人,但得有拿得出手的产品。质量不行,去了也是白去。
她转向笤帚厂老张:你们厂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产能。一万把扫把,两个月能完成吗?
加班加点应该没问题,老张回答,就是原材料供应有点紧张。
原材料我来协调。宁婉(贾张氏)在本子上记了一笔,但要保证质量,不能凑合。
接着是草编社李社长:我们要的染料到了吗?
到了到了,李社长连连点头,按您说的,都是环保染料。
会议开了整整一下午。宁婉(贾张氏)把每个厂的问题都记下来,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需要协调的限期落实。
散会后,王局长特意留下她:老贾,这次干得漂亮。市里领导很满意,说要给你们处请功。
功劳是大家的。宁婉(贾张氏)整理着会议记录,关键是后续工作要跟上。
第二天,她带着处里的年轻人开始跑工厂。第一站是平谷笤帚厂。
车间里工人们正在赶工,见宁婉(贾张氏)来了都围上来。
贾处长,多亏了您,我们厂总算活过来了!
活过来更要好好干。宁婉(贾张氏)拿起一把半成品扫把,这捆扎不够紧,用久了会散。
她亲自示范正确的捆扎方法,工人们看得认真。
在密云草编社,她现染色工序有问题:颜色不均匀,这样不行。要浸染,不能刷染。
李社长赶紧记下来:我们马上改。
延庆土布作坊的情况最好。老织工们严格按照传统工艺,每道工序都一丝不苟。
贾处长,老织工捧出新织的样品,您看这个花色行不行?
宁婉(贾张氏)仔细查看:不错,但可以再大胆些。试试把传统纹样和现代图案结合起来。
一个月后,第一批出口产品开始货。宁婉(贾张氏)亲自到仓库验货。
笤帚厂的扫把捆扎结实,折叠顺畅;草编社的篮子颜色鲜艳,做工精细;土布制品更是无可挑剔。
装箱吧。她满意地点头。
货那天,各厂负责人都来了。看着装满产品的卡车缓缓驶出仓库,老张激动得直抹眼泪:
多少年了,我们厂的产品也能出口了
宁婉(贾张氏)拍拍他的肩膀:这才刚开始。把质量守住,往后订单会越来越多。
回到办公室,外贸公司送来新消息:德国客商对扫把很满意,要追加订单;法国客商看中了新花色的草篮;日本客商对土布旗袍感兴趣,要求寄样品。
看来这把火算是烧起来了。王局长来看她时说。
火是烧起来了,宁婉(贾张氏)翻看着新订单,还得添柴加油才行。
她召开处务会,布置新任务:接下来要重点抓三件事:一是帮助各厂建立质量体系,二是开新产品,三是培训外贸人才。
处里的年轻人们干劲十足。小陈主动请缨:处长,我带组去各厂指导质量管理。
小李也说:我负责新产品开调研。
宁婉(贾张氏)分配任务,但要记住,下厂不是去指手画脚,是去帮忙解决问题。
周末回四合院,邻居们听说她最近的工作,都来打听。
贾处长,听说您带着好多小厂都出口创汇了?
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宁婉(贾张氏)一如既往地谦虚。
晚上,贾东旭帮她按摩肩膀:妈,您这新工作比当厂长还累啊。
累是累点,宁婉(贾张氏)闭目养神,但看着那么多厂子活起来,工人有活干,心里踏实。
窗外月色明亮,映着她花白的头。
喜欢今天也在影视剧里打工请大家收藏:dududu今天也在影视剧里打工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