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不相亲後5一更麽麽哒
陈爸血压太高,需要住院观察治疗,得,这下本来想着等陈夏过来就回家一趟的陈冬觉得自己肯定走不掉了。
爸妈都住院了,还不是同一个病区,来回照顾都成了问题。她如果走了,白天就陈夏一个人,根本就顾不过来。
陈夏直接花高价请了两个一对一的专业护工,她每天两个病区来回跑,让两个姐姐先把家里的事儿给安排好再说其他。
陈妈刚开始还嫌请护工花钱,可适应了两天,也不吭声了。
人家护工是专业的,无论是给她翻身还是按摩都很轻柔,不会弄痛她,每天给她擦拭身体,收拾的干干净净。
加上陈夏不停地在她面前叨叨两个姐姐都一大家子,一个要忙生意,一个要顾孩子,与其让她们都在这医院守着,还不如花点儿钱请专业人士。
对于钱谁出这件事,陈夏的解释是,大姐条件不好,少出点儿,她一个人吃饱不饿,二姐做生意条件还行,她们两个多出些,反正绝不会让他们二老操心。
加上陈大姑来看她的时候说城镇居民医疗能给报销一部分,她也就不反对了。
陈爸的血压高的吓人,如果没有陈夏持续喂回春丹,这回怕是危险了。
就连医生都惊讶他的好运,再严重一点点就有可能血管破裂,最後竟然转危为安了。
这件事也给了陈爸当头一棒,之前他一直觉得高血压不是什麽大事儿,吃药拖沓,有一顿没一顿的,结果这次差点儿就脑溢血了。
面对医生的叮嘱,陈爸这回是下决心一定按时吃药。
楼下邻居比他小几岁的张扬脑溢血,虽然抢救及时,但也留下後遗症,走路晃晃悠悠,右手擡不起来,他可不想步他後尘。
陈妈的病,有陈夏这个作弊器,恢复的不错,但出院後还是要继续静养。
在征求了陈爸陈妈的意见後,陈夏直接把他们安排进了他们县城新开的康复医院的疗养院。
家庭病房,一日三餐有人送,病房有专人打扫,干净卫生,又有专业的医生丶护士,後期还能进行康复治疗。
这种疗养院价格不是一般的贵,陈爸属于能自理,陈妈属于不能自理,两个人一个月的费用加起来7000块,医疗费另算。
陈妈原本对疗养院很抗拒,但她的情况,在家里静养,需要医生护士,得自己去医院,不可能像疗养院的医生护士这样随叫随到。
加上亲戚朋友听说这个疗养院费用很高,纷纷羡慕叶文心,虽然没有儿子,但女儿孝顺,比儿子强。
叶文心的内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加上在疗养院住着是真的舒服了,什麽都有人侍候着,加上有不少同龄人一起聊天。
那些同龄人还都是有身份的退休老干部之类的,渐渐地她彻底喜欢上了疗养院的生活。
看父母适应在疗养院的生活,不吵着回家了,陈夏也松了口气,能用钱解决的事情都不是什麽大问题。
大姐陈云那边,经济条件一般,要养两个孩子,大姐夫胡斌老家是农村的,父母年轻时为了养活几个儿女拼命干活,熬坏了身体。
上了年纪後,一身病,胡斌又是个孝子,本来他送水的工资就不高,还要每个月贴补父母药钱,更是捉襟见肘。
关于怎麽帮大姐家改善条件,陈夏也没什麽好办法。
大姐夫跟二姐夫不一样,二姐夫一心顾自己小家,大姐夫作为老大,赡养父母丶帮扶弟妹在他看来都是自己的责任。
陈夏要是敢直接给他一百万,有一大半都能花到他父母丶弟弟妹妹身上。
然後剩下的那部分又会被陈妈给坑走大半贴补陈夏两个舅舅。
後来还是二姐夫给想了个主意,他打算开一家串串火锅店,灵感来源于陈夏有次在他家熬了些火锅底料,用来涮菜那叫一个美味,他差点儿把舌头都给吞下去。
开火锅店需要不少人手,大姐和大姐夫两口子都可以到他店里帮忙,自家人,工资方面他肯定不会亏待他们。
等到他们在省城干几年,积攒了经验後,回县城自己开店也不是不行。
二姐夫做事雷厉风行,很快就把服装档口给转了出去,然後花了两个月选址丶装修,等到陈夏打算回京市时,他的火锅店已经是收尾状态了。
陈夏已经把熬火锅底料的方法交给了二姐陈云,并精心设计了多种锅底。
手把手教会陈云後,陈夏怕她忘了,用笔记本把所有的熬制步骤都给写了一遍,以备她在熬制的过程中疏漏了哪一步。
家里的事情处理完,陈夏往疗养院的账户上预存了半年的费用这才买高铁票回了京市。
本以为家里的事情都解决了,短期内不会再出什麽事,结果不到仨月,二姐陈云哭着打电话:“夏夏,咱妈不行了,你回来一趟。”
陈夏差点儿暴走:“咋回事,前几天我打电话不是还好好的吗?”
陈云叹了口气:“为二舅家的事儿劳心劳力不讨好受打击了呗,三言两语说不清,你先回来吧。”
陈夏挂了电话打开手机开始买最近一班的飞机票。
买完机票算算时间也来不及收拾行李了,凌伊直接开车把她送到机场,踩着点儿过了安检。
坐在飞机上给二姐夫郭鹏打了个电话,让他半夜来接自己一趟。
邪了门了,两次回老家都是坐夜里的航班,如果不是事情紧急,陈夏是真不想坐飞机。
虽然很多时候飞机票打折後比高铁票便宜,但她就是下意识的觉得高铁比飞机安全。
她这次坐的是山航,降落时陈夏看了一下手机上的时间,比预计时间提前一个半小时。
真不愧是硬核航空,就是不知道飞机超速会不会被开罚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