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江州
宋夫子回岭安府後,城中城中消息灵通的富户若有所觉,行事低调不少。李家迟迟不见李山长归来,等得心焦,派人到宋家询问,宋家却将毫不客气地将其派去的小厮赶出门,登时更令人心里摸不着底儿。
没两日,江州刘家的官兵入城,说是协助阳州司马即宋夫子弃文从武的友人督查阳州秋闱舞弊案,与府令吴大人打过招呼後,径直去了李山长家,里外一查,搜罗出金银珠宝无数,皆为来历不明之财,远非一个书院山长能拥有的,可见其收受了多少好处。
李山长丶阳州监考官员和其馀涉案考生,一律被押解进京,其家眷皆被控制查办,等待论罪惩处。
岭安府城中最大书院颇有威望的山长犯了罪,有子嗣在书院研学的大小官员和乡绅富户都有些风声鹤唳起来,尤其是做了亏心事的,最怕上头拔出萝卜带出泥,日日小心谨慎得不行。
不过这些与小老百姓并无干系,该吃吃该乐乐,只是寻常生活中多了几项谈资,都道知人知面不知心,那李山长瞧着多有威望,背地里竟也是这样一个身形不端的贪财之人。
沉川和梅寒却几方关注着,因着宋夫子宋夫人,夫夫俩与宋敏来往多了,自晓得是宋敏丈夫刘肃回江州调了兵来协助缉拿的人,还有其间的许多官场博弈丶几方对峙,一样了解了些许,都觉复杂难言。
不过有一样是肯定的,此番参与舞弊的人员必定会遭受重罚,轻则流放,重则斩首示衆,其家眷也难免被牵连,不义之财必然尽皆充公。
书院山长换了人,新山长夫夫二人也熟识,便是宋夫子交好的陈夫子。陈夫子休养几日後,继续回到书院任教,小米和阿简也开始上学。
夫夫俩这段时日处理好每日事宜後,时常驻留茶馆,很是关注赵家书斋旁边的砚香茶楼。
宋夫子刚回岭安府时,砚香茶楼的金掌柜露了几次面,然後听闻城中风声,被吓破了胆,马上收拾了细软躲到乡下去,生怕被李山长连累,砚香茶楼门庭萧条了几日,很快随着李家的查办被查封,再无人员往来,常常去砚香茶楼花销的文人茶客亦人人自危,悔之莫及。
夫夫二人便是等着砚香茶楼充公後拿到第一手消息,四处走动走动,看能不能捡个漏,毕竟他们肖想茶楼已经许久了。
梅寒的话本约莫五十万字,尚未拓印好,但二人与赵老板赵夫郎商量了,把话本分作五册拓印,如此一来,十名工匠约莫一月便能排版丶拓印一册书近千部。
而话本还未上市,尚品茗茶馆便抄录了梅寒第一册手稿,置办了一桌一椅一惊堂木,请来说书人专讲这册,一日讲个一二回,反响十分不错。
便说他们居竹路的第一家茶馆,也是占地最小的一家茶馆,本就好生意,开始说书後生意又更上一层楼,且他们店里不是那等不花销便不许人进的,来听书的人尤其多。
有些客来晚了抢不到座丶拼不上桌,自想法子带了凳儿来找空位坐,来人之多,常常将後院也挤了。一些兜售花生瓜子的小摊小贩也爱往这面来,走一趟既能卖钱又能听两耳朵。
部分客是不爱喝茶的,或是使两个铜子买包花生瓜子,或是在茶馆买碟子爆米花炸薯片,往那儿一坐便能舒舒服服听一回合说书。
九月底沉川将山寨産业巡视一番,十月初一这日便没上山,和梅寒送了小孩到宋夫子家便来了茶馆,同行的还多了宋敏。
宋敏先没同刘肃回江州,在家陪伴宋夫子宋夫人,准备待阳州舞弊案了解了,再让刘肃来接。她和梅寒颇聊得来,一日跟人到茶馆耍玩,就爱上了乳茶和小吃,隔三差五就要和梅寒到茶馆来。
今日前来却不是为了口腹之欲,而是请夫夫俩引荐赵老板赵夫郎。
宋敏在茶馆听完了话本,喜欢得很,转日再来却发现又从头开始讲话本了,问了梅寒才知,原来这话本已经卖给赵家书斋拓印,如今他们茶馆说书的这一册是拿来试水宣传的。
又得知还要半月这话本才能印好,且第二册是一个半月後的事情了,宋敏只觉天都塌了,那时她都回江州了,派人来岭安府买路上又是一段时日,更别提更往後的三四五册了。
宋敏教话本勾得抓心挠肝的,辗转反侧了一个晚上,脑子里一会儿是梅寒笔下光怪陆离的世界,一会儿是梅寒一个夫郎井井有条打理産业的模样,心里说不出是个什麽滋味。
她打小受宋夫子耳濡目染,幼时学习也算刻苦,自觉学问不比男子差,偏生大虞朝女子不得参加科举。後来选了刘肃做夫婿,除却二人情愫,更多还是因为刘家是武将之家,後宅没那般多规矩讲究,且刘家上下都是武将,对宋家尤为敬重。
出嫁後夫妻恩爱,又受婆家敬重,却没得三五个聊得来的人,与妯娌们和谐却不算亲近,没有能交心交底丶好恶相近的知己,日子过得相对自由,心里却不如何得劲。
这回到岭安府认识了梅寒,一番相处下来,看人又是写书出书,又是安排人手丶打理産业的,在这些门道上侃侃而谈且言之有物,尤为从容,越是相处越是喜欢,渐渐明白心底那股滋味是羡慕。
宋敏越想越心热,今儿一早起来,当即拍板决定向梅寒买书,等回江州开一家书斋,她也做事!
只不过并非所有书斋都和赵家书斋这样有自己的印书坊和工匠,大多是向印书坊买了拿回去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