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夫夫俩浑然不知,几位不速之客即将到来。
昨日丶今日太阳极好,晚间没下雨,加上沉川做了点小手脚,昨儿割的稻子已经干得差不多,能脱粒了。
是以回家吃了午饭後,夫夫俩把稻子打了,约莫收了二十来斤稻粒,马上就背到山上今儿刚就要落成的工坊,趁着方领头他们人都还没离开寨子,且水轮还运作着,把这几斤稻子舂了去壳。
舂完後,方领头瞧着新米很是感慨:“先时经过你们寨子的稻田,就觉那稻穗沉甸甸的,心头想着你们要有个好收成了。果不其然,这米粒多晶莹剔透,瞧着比我在米行看过的都要好。”
且舂出来还没几颗碎米,可见质量上乘。
“我夫夫二人也就割了这二十斤米尝鲜,是舍不得分方领头了。回头寨里收成了,新米打下来,我一定送些去给方领头尝尝。”
方领头哈哈大笑几声,没当真,只当人在说客气话。见人米舂完了,招呼手下人下水,合力把水轮关停。
这般山寨的水碓便完全落成了,只待过几日寨里家家开始割稻,脱粒的稻子多了,就能来开水轮驱动水碓舂米。
两边又客气几句,方领头一行人没多耽搁,打了声招呼便到寨里找邵元结账,要下山回家了。这水碓做了两个月,他们便两个月没能回家,心里早就惦记上了。
工坊只剩了沉川和梅寒,两人前前後後看了一番,满意得不得了。
“从前只在书上见过寥寥几笔描述,亲眼见到才晓得,南边富裕有它富裕的道理,这般大型便利的机关,北边几乎是没有的。”
梅寒目光望着瀑布下巨大的水轮,手轻抚着碓杆上错落有致的拨片,顿时明白沉川初初看到这机关那日的雀跃心情了。
沉川也道:“我也是来了这儿才头一回见。”
又巡视领地般巡视了一番,欣赏够了,夫夫俩才正经做起事儿来。
刚舂出来的大米里混了谷糠和些许泥灰,需用风车再扬一两道。这活儿轻松,将米倒进风车口槽,摇动手柄後慢慢放米进风口就是,摇动産生的风自会将米丶糠丶泥沙分开,分别从三个口子出来。
先时夫夫俩边扬谷边闲聊,扬着扬着,沉川瞥见水潭岸边长着的扁竹兰,便道:“我割些扁竹兰一起带回去做豆豉。”
之前沉川说要做豆豉下烧椒,这回下山二人就买了几十斤黄豆回来。
梅寒颔首:“你去吧,方才来时我瞧见一株茴香,一会儿回去也割些。”
做豆豉要用到许多香辛料,生姜大蒜一类常见,但许多都不好一次性在集上买到,除了夫夫俩提到的茴香扁竹兰,还要草果丶花椒叶丶老香椿叶……这些香味极重的大多要在山里才好找。
等把米扬好了,还要进山一趟。
沉川割了一大抱扁竹兰,梅寒那儿新米也扬好了,夫夫俩便收拾了带来的东西回寨里。
路上割茴香时,沉川又说:“干脆下午去挖百十来斤土豆回来,做豆豉时一起做了,做成土豆片,晒干了炸味道尤好。”
做土豆片和豆豉用的料子差不多,这两个一起做要省事儿不少。
梅寒不晓得这个,自没有异议,只问:“要不叫上几家人一起做?”寨里虽是吃上土豆了,晓得的吃法却不多,一起做还能交流交流手艺。
“成,人多好种田,人少好过年。”沉川笑侃了一句。
他给梅寒说着土豆的各种制法吃法,二人一起下山。
还没到山下,远远望见似乎有好些人在溪里耍玩,其中几个衣裳颜色十分靓丽,一眼瞧出与山寨格格不入来。
走近几步,不出所料看到张石头几人,让人意外的是竟然还有不知什麽时候来的韩韶珺赵丰年几个,两帮子人裤腿丶袖子挽得高高的,夥在小溪玩,听声音像是在抓螃蟹,又像是打水仗。
双方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那股子突兀感也消失了,画面意外的和谐。
到了小溪不远衆人笑声更加真切,听到熟得不能再熟的笑声,夫夫俩对视一眼,竟连自家小孩也在溪里玩,小小两只被人遮得看不见。
捡了一兜子螺蛳的阿简心有所感,一扭头看见两个爹就站在不远处,一下想起之前因为玩水挨了打,忙拉了小米要上岸。
“跑什麽?抓不到螃蟹生气了?”韩韶珺按住两小只,把他怀里抱着的罐子塞过去,“来,哥抓的都给你们。”
小米笑眯眯地兜着衣裳去接,全然没发现异常。阿简又拉拉他,“快上岸吧!”声音有些急了。
“再玩会儿嘛~”小米才说了这麽一句,就听阿简着急说:“爹和阿爹回来了!”
小米先是一喜,後是一惊,转着小脑袋一下看见人,螃蟹也不要了,反过来拉着阿简赶紧跑上岸,心虚地装作什麽也没发生的样子,声音软软朝人撒娇:“爹~阿爹~你们回来啦~”
一行半大孩子注意到沉川和梅寒,还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热情喊:“小川叔梅阿叔,一起捉螃蟹吗?”
夫夫俩头痛又无奈地望着这堪称混乱的场面,见两个小孩满脸忐忑,张张嘴,还是没忍心骂人。
“成了,你们玩吧,看着点小米阿简啊,我跟你们梅阿叔先回家了。”
“好嘞小川叔!”
一群人应了,小米和阿简尤为惊喜,欢快地跑来抱了抱两位爹的大腿,把自己摸到的螺蛳都给人带回家,又兴冲冲跑去水里了。
-----------------------
作者有话说:我发四我再也不写那个了,解锁解得好崩溃,一整个心力交瘁[托腮]差点连今天的更新都写不出来[托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