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我去读小说>全家流放?我靠基建系统富甲一方 > 第44章 上奏折(第1页)

第44章 上奏折(第1页)

当张承用嘶哑的声音说出那个“我写”时,整个房间的肃杀之气,像是被一只看不见的手瞬间抽空了。

夏云峥紧握的刀柄终于松开,长长的吐出一口浊气,看妹妹的眼神里全是自豪跟一丝后怕。

潘律一直绷紧的背也慢慢松弛下来,他对着夏青禾,无声的,郑重的拱了拱手。这一礼,跟君臣无关,只是敬佩。

而张承,则像被抽了骨头,整个人都垮在了太师椅上。他花白的头在短短一个时辰里,似乎又白了三分。那张曾经写满威严跟算计的脸,此刻只剩下死灰一样的绝望。

夏青禾脸上的笑没变,她对着门外拍了拍手。

“来人,为张大人准备上好的笔墨。”

她语气轻快,就像在吩咐一件再寻常不过的小事。

很快,两名亲兵抬着一张书案进来,上面文房四宝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一方温热的手炉。

“张大人,请吧。”夏青禾做了个“请”的手势,自己则和夏云峥退到一边,把主场留给了潘律。

专业的事,得交给专业的人。

要论舞文弄墨玩弄辞藻,十个她也比不上一个潘律。

张承抖着身子站起来,每一步都走得沉重无比。他坐到书案前,看着眼前那张空白的奏报丝帛,觉得刺眼的很。

他这辈子,写过无数份奏折。有弹劾朝中大员的,有为国建言献策的,也有揣摩上意歌功颂德的。每一份,都曾让他感到权力在握的快感。

只有今天这份,写的不是字,是他的命,是他一辈子的官声跟最后的尊严。

潘律走到他身边,声音温和但不容置疑:“张大人,有劳了。下官不才,愿为您参详一二。”

参详?是监视吧。

张承惨然一笑,提起笔,手腕却抖得厉害,一滴浓墨落在丝帛上,迅晕开,像一块难看的伤疤。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

他开始落笔,字字句句,都按着刚才潘律口述的框架来写。他把陈天啸的罪行添油加醋,极尽渲染;又把夏氏兄妹的“义举”写得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写到一半,他手腕一顿,好像想起了什么,在描述青禾镇的“惨状”时,特意用了一个典故,把这里比作“蛮夷畏服,教化未及之地”。

潘律的眉毛几不可查的挑了一下。

好个老狐狸,死到临头还想埋钉子。

这个典故明着说青禾镇民风彪悍不好管,其实是向皇帝暗示,这地方有不受王化的嫌疑,是个潜在的威胁。将来要是朝廷想翻案,这就是个绝好的借口。

“张大人好文采。”潘律笑着开口,“不过,‘教化未及’四个字,好像不太妥当。据下官所知,领主大人已经在镇里开办学堂教化民众,人人都知礼。要是这么上报,岂不是显得大人您……考察不详?”

张承的笔尖在丝帛上划出一道长长的痕迹。

他最后那点小心思,也被对方看得一清二楚。

他闭上眼,再睁开时,眼里已经一片麻木。他换了张丝帛,一字一句,老老实实的按着潘律的“建议”,重新书写。

这一次,再没任何花样。

一个时辰后,一份“完美”的奏报总算完成。张承用尽最后的力气,盖上了自己的私印跟钦差关防大印。

从这一刻起,他跟青禾镇,就被这道枷锁牢牢的绑在了一起。

---

潘律仔细的把奏报吹干,确认没问题后,郑重的将其收进一个楠木匣子里。

他对着面如死灰的张承,长揖及地:“大人深明大义,北境数万百姓,都感念大人的活命之恩。”

这句感谢,比最恶毒的诅咒还伤人。

张承挥了挥手,一个字都不想再说。

夏青禾这才跟夏云峥走了过来。

“张大人辛苦了。”她看了一眼那个木匣,就像看一份刚签完的商业合同,“您放心,我们是讲信用的人。奏报出去,您跟您的卫队随时可以离开。至于我们承诺的‘孝敬’,也不会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