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时空
刘晓希想到什么就多说了点。
“其实在晚唐时期,因为吏制腐败,哭昭陵的也越来越多。
当时,有晚唐诗人李洞就写诗说,‘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
因为求不到公道,百姓们也只能寄托于唐太宗的英灵。
唐朝灭亡后,五代时期依旧存在哭昭陵的‘传统’。
到了宋代,基本上就没有了。
虽然陆游曾写诗说,‘孤忠无路哭昭陵,’其实更多的是借典抒怀。
更何况南宋时期,陕西落入金国,也没办法去昭陵哭诉了。
加上还有岳飞庙的出现,人们就转移地方去哭了。”
听到前面,李世民伤心不止,他觉得百姓们肯定受到大委屈了,又气又怒,可是偏偏没办法对始作俑者飙。
再听到刘晓希说陕西落入金国,他实在忍不住把宋朝皇帝骂一顿。
“真有出息,长安一带都落入敌国之手,偏偏有出息的大臣又不用,只知道偏安一隅,毫无志气、贪生怕死”
贞观大臣们也不劝,骂人好、特别是宋朝皇帝该骂,骂一顿还能败败火气,总比哭来得伤身体。
而处在唐末的百姓们,一想到太宗又忍不住落泪,他们太苦太苦了啊。
一想到以后还要经历过五代十国,大家更伤心。
偏偏现代时空,刘晓希正提及了晚唐。
“说起唐太宗就离不开秦王破阵乐。
秦王破阵乐,是一军歌,从唐初流行到唐末。
据说在唐朝晚期,因为内忧外患,黄巢又匆匆来袭。
当时唐僖宗西逃,凤翔节度使郑畋演奏此曲激励将士们反攻敌军,为唐朝续命十年,也有说法是年、o年的。
不过关于这一段,在正史中没有记载,倒是能看出来唐太宗民间传说中的影响力之大。”
贞观年间
李世民安静的听刘晓希说完。
他已经不在意这段是真的假的,他已经知道了,自己在世人的眼中是一位明君就够了。
虽然会有其他声音骂他,可历朝历代,就没有任何一个帝王全是好评,他不纠结这个。
如今只想活得更久些,身体无恙,可以为天下人多做些事情,也无愧于百姓们如此情真意切的对他。
只是,一旦他站在百姓们那头,展民生教育,向底层倾斜资源,那就意味着要和世家大族们对上了,以后他有得忙的。
自家陛下的伟大志向,贞观臣子们除了长孙无忌看出来些外,其他人倒是不甚清楚,不过以后就慢慢知道了。
—
刘晓希说完了唐太宗,虽然意犹未尽,但暂时想不到其他的,干脆点开下一个帖子。
{心地善良、内向、且共情能力强的人,适合什么样的工作?}
这好几个前缀词,还连在一起,要问这样的人适合什么工作,其实祖辈们也不太清楚。
虽然他们也知道后世的一些职业,可真适合干什么,终究还是后世人比较了解。
“唉,我家柱子也是个闷葫芦,要是知道适合做什么就好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说话多的工作,肯定不适合内向的人”
“反正内向的人不适合做销售,心地善良也不适合卖货忽悠,过不去良心这一关。”刘晓希也在一边嘀咕,边看向网友们的回答。
{网友一:都说慈不掌兵,善良又内向,共情能力还强,大概比较适合去做慈善事业,或是妇幼行业、医生也可以}
百姓们不知道这提到的几个行业行不行,但大夫们有人点头有人摇头。
虽说医者仁心,但是当大夫每天接触大量病人的话,也需要说话的,要接触形形色色的病人和家属。
华佗说,“当大夫内向不行啊,要是遇到蛮横无理的病人,你太内向了就只能被人指着鼻子骂。”
说起蛮横无理,他脑海中就想到曹操,呵。
孙思邈提议说,“我看那慈善事业可以。”
{网友二:这种性格是天生的,善良没什么不好,内向本身也不是坏事,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比如研、it方向都可以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