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的硝烟味还没散尽,
演习导演部就扔出了第二阶段的科目——夜间城镇渗透与要点夺控。
规则更狠了,除了有限的夜视装备,通讯受到强电磁干扰,
各队之间信息基本隔绝,全得靠单兵素质和临场判断。
夜色如墨,只有零星模拟月光透过云层,
给残破的城镇废墟蒙上一层诡异的幽蓝。
风声穿过断壁残垣,
带着呜咽,掩盖了太多细微的声响。
史小凡作为观摩人员,活动范围被限制在相对安全的“导演部观察区”,
一个位于城镇外围制高点的加固掩体里。
这里视野开阔,能俯瞰大半个演习区域,
各种监控屏幕闪烁着,显示着各队的实时动态。
他靠在观察孔旁,手里拿着夜视望远镜,像一尊沉默的雕像。
旁边几个其他国家的观摩军官在低声交谈,时不时指指屏幕。
狼牙“浴火”小队和阿尔蒂斯“猎犬”的进攻路线在城镇中心区域会有交叉,
那里有几栋关键建筑,是必争之地。
透过望远镜,史小凡能看到黑暗中偶尔闪动的微光——那是加装了防反光装置的夜视仪在移动。
枪声变得稀疏,但更加致命,
每一次短点射都可能在判定系统上带走一个“生命”。
耿继辉带领的“浴火”打得很聪明,他们没有冒进,
而是利用阴影和废墟,像水银一样缓慢而坚定地渗透,
遇到小股“敌人”就快无声解决,遇到坚固据点则耐心周旋,寻找破绽。
何晨光和邓振华如同暗夜中的死神,有限的几次开枪,都精准地拔掉了关键火力点。
【“浴火”小队战术执行稳定,适应性良好。夜间环境对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
系统给出了客观评价。
史小凡的目光更多投向“猎犬”部队。
他们的风格在夜间有了些变化。
技术装备受限后,他们似乎更依赖严格的作战程序和单兵基础。
推进度依旧不慢,
但少了白天那种行云流水的技术协同感,
显得稍微有些……刻板。
他看到了“夜鹰”。
这家伙在夜间更像一个真正的幽灵,
移动路线极其刁钻,几乎完美地避开了所有可能的监视角度。
他的狙击点选择也更加大胆,有时甚至就在“敌方”眼皮底下的阴影里。
好几次,“浴火”小队的前锋差点就撞进他的射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