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今天请大家来只为一件事。”
大领导的声音不高,却一下就让屋里安静下来,
“我们的‘神经系统’快要瘫痪!”
他朝总参通讯部的李部长看了一眼。
李部长站起身,打开幻灯机。
幕布上出现一张张让人心头紧的战地照片。
被炮火炸成零件的电台,满脸焦急却喊不出声的指挥员,
还有因为收不到撤退命令而陷入重围、伤亡惨重的部队……
“各位,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现实。”
李部长的嗓子沙哑得像在拉破风箱,
“西南边境的冲突虽然打赢了,但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我们的对手,在电子战这块比我们想的要狡猾。
他们用上大量的干扰设备,
专挑我们电台的工作频率,进行全频段的压制。”
“我们的电台一开机,耳机里就全是‘滋滋啦啦’的噪音,
什么都听不清。指挥员的命令传不到一线。
一线部队的紧急情报也送不回指挥部。”
“在现代战争里,这就等于成了战场上的聋子和瞎子!”
李部长一拳砸在桌子上,眼眶通红:
“仗打到这份上,憋屈!太他妈憋屈!”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电子工业部的一位副部长站起,满脸的无奈。
“长,同志们,这个问题我们不是没想办法。
我们现在部队装备的主要是式和式电台,
技术原型都是老大哥五十年代的东西。”
“这种老式电台用的是固定频率通信。
说白了就像一条单行道,人家只要把这条路一堵,你就过不去。”
“我们试过加大电台的射功率,想用更大的声音压过噪音。
但效果很差,而且功率一大目标也暴露,成了敌方炮火的活靶子。”
“我们也想过增加备用频率,这条路堵了咱们就换条路走。
可我们的电台换频率要手动调整晶体振荡器,慢得要命。
等你换好,黄花菜都凉了。而且你换过去,
人家马上也能跟过来继续堵你。”
一个个技术难题摆在桌面上,却没人能给出一个管用的法子。
这就像一个死结,越解越紧。
所有人的目光最后都跟商量好似的,
落到会议室角落那个从头到尾没吭声的年轻人身上。
科委特别顾问,林卫国。
从“龙脊”到“高原利剑”,
这个年轻人已经让不可能变成太多次可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