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有人表示不同意。
【让一个女生来演文天祥算什麽事?节目组是找不到其他男的了吗?】
【无语,现在节目组不会都要拿这个当噱头和卖点了吧?】
幸而时初月这会儿根本看不到观衆评价。
刚才的紧张是刚才的事情,等到一进入角色後,她就立刻放松了下来,一步步走的又稳又从容。
“宋瑞,宋瑞!”
身後有人叫文天祥的字,“你走的太快了。”
时初月回头,拱了拱手,笑问:“先生有何事?”
短剧要是独角戏也没有意思。
所以一般来说,剧情会给明星配几个助演,而她的助演则负责扮演这份《谢昌元座右辞卷》书法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谢昌元。
这份书法虽然被作为文天祥的作品展出,但其实是两个人合写的。
谢昌元是文天祥的朋友和长辈,也是这份书法前半部分的书写者,而从书法名字就可以看出,这份书法原本是他个人座右辞卷,只不过後来加入了文天祥对于他的座右辞的点评,就成为了两人共同的作品。
“去我家喝一杯吗?”
谢昌元笑着说,“刚好给你看看我新写的座右辞,帮我参考参考。”
时初月说:“好啊。”
场景切换。
谢昌元捧出了一份书法,也就是今日即将介绍文物的复制版。
时初月眯着眼睛,像是在仔细端详,这份座右辞主要围绕着君子的处世尺度所展开,无论是论据还是论点,都写的挺中规中矩。
“‘世变愈下,人心愈非。’”
时初月特别摘出他这句,笑了,“先生倒也敢说。”
“可谁说不是这样呢。”
谢昌元一边笑着,一边却目光放远了点,“就现在的环境,上至官员下至百姓,一个个都在茍且偷生,生怕蒙古铁蹄下一秒就踏到自己身上了。”
“君子?这时代哪里还有君子。”
谢昌元声音渐渐小下去,“也就是我这麽随便写写罢了。”
时初月拧起眉,似乎有点不认同。
她面上却不显,只是伸手提笔,凌空而书,似是在对这份书法後续做出新的注解。
“妙啊。”
谢昌元看着她写,笑道,“宋瑞这一补充,也远在我之上。”
“若只论周公孔孟之道,先生已经说得很好了。”
时初月语气悠悠,道,“但若论别的,恐怕先生还未曾点到位。”
“何谓君子?”
时初月看向镜头,语气也跟着上扬了起来,“我所认为的君子,并不至于局限于先生所认为的这些。”
“我心中的君子,在春秋时期,是秉笔直言,不畏强权的齐国太史,晋国董狐。在汉朝,是持节牧羊十九年忠心不改的苏武,在唐朝,是安史之乱爆发时竭力守城博一线生机的张睢阳,颜常山。亦是写出师表时为国鞠躬尽瘁的诸葛亮,也是率兵北伐,收复失地的祖逖。”
她一句比一句语气铿锵用力,直接把观衆的情绪给带了起来。
“总而言之,我心中的君子,是该以身保家卫国,虽死而无悔的。”
“先生既说了,蒙古铁蹄不知何时就会南下,那我文某虽不才,也愿做一回君子!”
谢昌元像是被她的情绪惊到,看了看四周,连忙说:“不可!如今朝廷还不知什麽情况,你切勿莽撞!”
时初月却语气坚定:“乐人之乐者忧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身为朝廷一员,我理应就该为国家丶为百姓尽上我的一份我的微薄之力。”
谢昌元语气也跟着上扬起来:“可你早就不是朝廷一员了!”
时初月一愣。
接着,她苦笑一声,语气里带了一份心酸,“是啊,我早就不是了。”
奸臣贾似道当政,文天祥因直言而遭到贬斥,早在前几年就已自请致仕。
她的情绪推进的很好,像是被谢昌元这句话拉回了现实,语气渐渐落寞下去,让人不由得为她而揪心。
“但不知先生可听说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我虽身不在朝,却无时无刻不记挂着朝中动静。”
时初月只落寞了那一秒,却又立刻,“如今蒙古的铁蹄就悬在我们的脑门上,他们的野心绝不只有金和西夏,迟早有一日他们必会南下。到时候如果朝廷真有需要我的那一刻,我定然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