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的军队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变得很强,他们得重新估量赵国了。
而更让人始料未及的是,以赵国攻打中山国这么一场小小的战斗为导火索,战国竟形成了新的局势。
韩魏赵楚结盟,燕国与秦国结盟,两大同盟开始比早期纵横更为激烈的争战。
秦军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回秦国,宣太后当场昏过去,嬴稷和魏冉也是脸色难看。
这一战众人再次看到了白起的能力。
他已经劝说过此战不能打,可没有人听,这件事总要有一个人出来担责。
最后,宣太后站出来一力担下此番罪责,以死谢罪。
秦淮书:……
秦淮书一言难尽的看着楚易安,要不是之前听她说过宣太后的事迹,他就真信……才有鬼了。
这书过分美化了好多人,每一个都写的好像圣人。
可是人性对权势,名利的看重才更客观和贴合现实。
圣人是少数,纵然大义起,也是群雄激愤国破家亡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再顾不得其他,唯有豁出性命以血搏一条生路。
在其他时候,人的本能都会驱使他们做出更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而且嬴稷的王位是宣太后争来的,她怎么可能自尽?
偏偏秦淮书还不能说什么,只能看着楚易安叹气。
楚易安:……
倒也不必如此。
赵国崛起
宣太后的葬礼结束后,赵国如何突然变强的消息才一点点暴露在众人面前。
自赵雍即位,便一直对外营造‘弱赵’的形象,为此不惜自降两级国格。
被好多人嘲讽,赵雍却浑不在意。
倒也不是他愿意被人嘲讽,实在是内忧外患加在一起,让人心力交瘁。
外患哪个国家都有,除了各诸侯国的威胁外,赵国还面临严重的胡患威胁。
内忧就更严重了。
一堆事加在一起,若不以弱示敌,还非要搅和到那些战争中去,赵国怕是永远不会有强大的一天。
所以上位后赵雍很快开始变法,朝野同心,愣是没让这次变法引起多少关注。
变法取得成效后,赵雍又开始思虑解决胡患。
他率兵与胡人大战一场,杀敌三万,随后任用廉颇守国境,防止胡人再次作乱。
廉颇攻虽不足,守却有余。
在廉颇镇守期间,赵雍大力推行胡服骑射。
轻兵快马,将轻锐快速发挥到极致,愣是将军队的战斗力强行拉了上来。
然后便开始着手彻底解决胡患。
大大小小经历了不知多少场战斗,赵国每战必胜,将胡人中的其中一支部族驱赶到了千里之外。
赵军因此威名大振。
可消息传开后其他胡人部族和匈奴联合在一起,一起攻打赵国。
赵雍毫不退让,全力出击。
阴山之战斩首二十多万,斩杀匈奴大小单于不知凡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