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公在春朝上宣布秦国要变法图强,今日春朝召集众人在此,就是要商议这件事。
也许是太过突然,一时之间政事堂特别安静,没有一个人说话。
直到甘龙问起变法策略,才打破了这份安静。
楚易安的情绪异常高昂,接下来就是卫鞅舌战群儒的名场面了。
变法触动了那么多人的利益,那些人没有当着秦孝公的面将卫鞅弄死已经是顾忌着孝公的面子,和在场有个脾气相当暴躁的嬴虔,也就是孝公的庶兄了。
这位可是真狠人,以前跟魏国打仗的时候他侄子不听指挥,导致丢失营寨,这位可是直接把侄子的脑袋都给砍了下来。
动作上不敢,但是言语上众人却一点也没客气。
等卫鞅说完了变法策略,当即有人发难,说不知道旧制的弊端新法难以实施,让卫鞅说一下旧制的弊端在哪里。
因为谈话才刚开始,语气倒也没有那么激烈。
可卫鞅才说了一条旧制的弊端,政事堂当即就有人气的拍案而起,整个政事堂的氛围也瞬间剑拔弩张起来。
毕竟刚才卫鞅说的是秦国现如今施行的政策还是春秋时期的旧制,这种政策只能治民于小争之世,而不能强国于大争之世。
在现场某些人眼里,就是卫鞅完全看不起秦法,才将它说的那么不堪。
要知道百里奚就是靠着这套秦法帮助穆公称霸诸侯的!
到了卫鞅嘴里,何至于变成这样?
卫鞅舌战群臣(字数已补呀)
卫鞅虽然不是秦国人,但是却深知各国历史,对各个国家的政策简直是了如指掌。
他没有因为有人拿已经成功的百里奚和秦穆公出来说事而选择沉默,反而声音激昂的反问。
若旧制有用,为什么秦国几百年了还是没有恢复穆公霸业?反而尽失河西之地?一路从函谷关退回栎阳?
卫鞅的反问直指问题中心,让众人都更加气愤却找不到话来反驳。
毕竟他说的是事实,否则秦国何至于历经四代昏君后一路从称霸诸侯的强国沦落为弱国。
无可辩解。
接着卫鞅说起了秦法旧制的第二个弊端。
世族有罪不罚,庶民有功不赏,将士征战沙场就算是立下赫赫战功也得不到爵位,农人怎么种地都依然贫困。
卫鞅深入秦国的山野荒村,很多东西都是他亲眼所见。
可在场的人却拿春朝上那些因为军功而获得了封赏的人来反驳他。
然后将问题指向了秦孝公提拔上来的新人和卫鞅。
那些新人明明没有立功却获得了爵位,反而将有功之人从重要位置上撸了下来,这在很多人看来都是极其不可理喻的,也让他们十分不快。
而卫鞅呢?他有什么功劳?凭什么成为秦国客卿还备受秦孝公尊敬?
这哪是有功不赏?这分明是无功有赏。
吵到这众人的情绪都已经有些把持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