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我去读小说>回溯刑警破黑局风云 > 第151章 据点内部藏玄机(第1页)

第151章 据点内部藏玄机(第1页)

风还在刮,巷口的灰土贴着地皮乱滚,像一群呛了烟的蛾子,在碎石堆里扑腾。我捏了会儿掌心的u盘,三秒都不到,指节绷得酸,确认它还在。那点凉意是现在唯一能抓得住的东西。塞进战术服内袋时,布料蹭着皮肤,窸窣一声,像谁在耳边说了句听不清的话。

灰三的车刚拐出后巷,轮胎碾石子的声音还在耳朵里跳,沙子钻进鞋帮,脚踝痒得慌。周雄就在副驾开口了,嗓音压得低:“你真要去找媒体?”

我没看他。眼角扫过他搭在窗边的手——虎口那道疤,三年前留下的。那时候他还信规矩,信流程,信“上面会管”。现在他连问都试探着来,像在试我疯没疯。

抬手冲赵勇和李悦比了个手势。动作要快,但不能急。一急就错,错一次,命就没了。

主据点西墙的破口还冒着烟,焦味混着铁锈往鼻子里钻。铁栅栏扭成z字,像是被钳子掰过,又像被什么东西咬了一口,牙印都留在了金属上。我们从缺口钻进去,靴底踩上烧焦的电缆,咔的一声,像踩断了骨头。

“不是去找媒体。”我说,声音卡在喉咙里,“是让证据活下来。”

赵勇蹲在墙根,手套蹭地,摸出一枚弹壳。黄铜的,底有刮痕。“守卫刚换岗,东侧巡逻还没接。”他眯眼看了眼表,“窗口两分钟。”

李悦已经打开终端,蓝光打在脸上,冷得像霜。手指在触控板上滑,眉头越皱越紧。“主控室在地下二层,信号被屏蔽了,gps失灵,只能靠脚走。”

我点头,贴墙往里挪。走廊分叉成y字,墙面刷着暗绿防潮漆,剥落处露出砖缝,像干河床。头顶应急灯闪了两下,忽明忽暗,像有人在远处眨眼睛。空气里一股铁锈味,混着烧塑料,还有……一丝极淡的血腥气,藏得深,不细闻根本闻不出。

我停下,手按地。

不是听,也不是看——是用身体去感觉。

回溯启动。

眼前一黑,意识像被抽进窄道。画面闪:三小时前,两个穿战术服的守卫抬着铁箱从左边第三扇门进去,箱底渗出暗红液体,滴在地砖上,拖出断断续续的痕迹。那液体反光,不像水,像血浆。另一段影像里,有人背对镜头撕文件,纸屑落进墙角金属炉,火苗窜起,照亮他右手虎口的刀疤——和周雄那道,几乎一样。

睁眼,鼻尖一热,抬手一抹,指尖沾了点湿。血。不多,但来了。头痛像钝锤敲太阳穴,一下一下,节奏稳得让人疯。可我没停。这痛我熟,不是病,是代价。每次回溯,脑子都要榨出点血来,像大脑在喊:别看,别碰,别挖。

“三号房。”我指左边,“先看那个。”

赵勇皱眉,“门没锁,推不动。”

走过去,合金门,把手锈了一半,像多年没人动过。我试了试,门框和墙之间有半指宽的缝,像是从里面卡住的。不是锁,是顶。

李悦蹲下,用检测仪扫了扫,“墙体含铅,信号衰减九成以上。这墙不光隔音,还防窥。他们不让电磁波穿进去,也不让里面的东西被扫到。”

赵勇拿战术刀撬门缝,刀尖卡住,刺啦一声。“里面可能有夹层,或者梁变形了。”

“不是梁。”我说,“是故意卡的。他们不想让人进,又不能锁门惹眼。锁门等于写‘此地有鬼’,卡门,是给人留个‘也许坏了’的错觉。”

我退两步,抬脚踹在门把手下方。金属刺响,门开了条缝。赵勇立刻顶住往里推。门后横着根钢管,一头抵墙,一头卡在门框内侧。锈得厉害,但固定得死,像是临时加固。

我们合力把钢管抽出来,扔一边。声音不大,但在死寂的走廊里,像敲了记钟。

房间不大,靠墙三个铁架,堆着带编号的塑料箱。最底下一层破了个口,暗红液体顺着箱角滴下来,地上积了小洼。李悦用采样管蘸了点,滴试纸上,颜色转深。

“像血,但浓度不对。”她皱眉,“可能是动物血,加了防腐剂。得回实验室才能定。”

我走近铁架,箱体编号“b--”,和焚烧炉边散落的文件残片一致。翻了翻,箱盖内侧贴着标签:“月供o万,代号‘青松’”。

“这不是仓库。”我说,声音冷了,“是中转站。钱、物、人,都在这儿过手。他们用血打掩护,把账本藏在装生物样本的箱子里。”

赵勇突然抬手,“等等。”

他脚下一沉,地板塌了半寸,咔一声。他单膝跪地,敲了敲,“空心的,下面有空间。不是管道层,是夹层。”

李悦立刻掏出内窥镜,探头顺着裂缝插进去。屏幕亮起,画面是狭窄夹层,堆着十几个带锁铁盒,还有几排u盘,标签写着“一季度结算”“线人酬金”“境外转账记录”。

“墙后藏了东西。”赵勇抬头看我,“破不破?”

我扫了眼门框,又看那根被抽出来的钢管。它不是随便找的,是临时拆的,边缘还有焊点残留。说明他们知道我们会来,但来不及清空。这夹层不是核心机密,是应急藏点。东西重要,但不怕丢——因为他们有备份,或者,觉得我们拿不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取。”我说,“账本、u盘,都是链环。哪怕只拿到一环,也能扯出一串。他们不怕我们拿,怕我们看见。”

赵勇用撬棍从墙角开始拆。装饰板一碰就碎,露出金属夹层。我们把u盘和铁盒一个个取出,李悦拍照记录。动作要快,但不能乱。每一件都可能是证据,也可能是陷阱。

其中一个铁盒里是手写账本,纸黄,字潦草,但条目清楚:

“月日,‘青松’到账o万,备注:警队,通风。”

“月日,‘夜莺’终止合作,原因:暴露风险高。”

我盯着“青松”两个字,手指在纸页上停了两秒。

这代号,我在三年前一份没立案的举报信里见过。信压在档案室最底层,纸都霉了。举报人说有个警队内线每月收黑钱,代号“青松”。后来人失踪,案子没了下文。我查过,线索断在第三天,监控“故障”,证人“失联”,连档案都被调走过一次。

现在,它又出现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