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我去读小说>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 第227章 底层协议和未读消息(第1页)

第227章 底层协议和未读消息(第1页)

徐卓远预判的“分秒”精准得如同原子钟。当封瑶刚刚将校史馆采集到的那些澎湃而模糊的“情感数据流”稍微归拢,试图为那个关于“成长与记忆”的算法雏形寻找一个落脚点时,他的身影就出现在了夕阳浸染的林荫道尽头,步伐的节奏与她脑海中逐渐清晰的思路节点微妙地重合。

他手里提着印有食堂ogo的纸袋,步伐稳定,如同一个执行既定任务的可靠进程,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抵达封瑶所在的“坐标点”。周遭喧闹的人声、自行车铃声,仿佛都成了背景噪音,被他周身那种固有的、过滤杂波的“信息静默场”隔绝在外。

“补给物资。”他将纸袋递过来,声音平稳,目光却如同高精度的传感器,快从她脸上扫过,进行了一次无声的“系统状态评估”,“你的核心进程负载似乎很高,cpu温度接近临界值,但未见异常错误报告或内存泄漏迹象。”

封瑶接过纸袋,温热的触感透过纸壁传来,红豆椰奶的甜香和肉松面包的油润气息悄然溢出,精准地安抚着她因高度思考而略感疲惫的“生理系统”。她甚至不用看就知道,这搭配是她上次无意间提及“糖分和碳水化合物能快补充脑力消耗”后,他默默录入“封瑶偏好及效能优化数据库”的信息。她不得不承认,徐卓远这种基于数据模型的“精准关怀”,比任何华丽的言语都更能穿透她重生后刻意构筑的成熟外壳,触碰到内里那个曾经渴望被全然接纳、被细致理解的灵魂。

“负载主要来自非结构化情感数据的解析和林墨教授提出的新‘思考范式’。”封瑶吸了一口温甜的红豆椰奶,感觉“能量槽”在缓慢回升,思维脉络也似乎更清晰了些,“他指出的方向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思路,不是调用‘历史符号’进行简单拼接,而是解析‘情感内核’,挖掘那些跨越时间的共情点。”

徐卓远安静地听着,如同一个高效的缓存区,吸收并处理着她输出的信息流。他没有打断,只是在她话语间歇时,提出关键节点确认:“所以,关键参数从‘具象符号’(如老照片、旧物件)转变为‘抽象情感共鸣’(如求知欲、挫折感、归属感)?”

“没错。”封瑶点头,眼神因思维的活跃而熠熠生辉,指尖无意识地在空中划动着看不见的架构图,“就像编译一个高级程序,不再直接使用现成的、可能过时或有兼容性问题的库函数,而是要理解底层算法的逻辑,然后用新的、更优雅的语言重写。在校史馆里,我似乎捕捉到了一些关键的‘情感频谱’……比如面对未知的求知渴望、面对困难的坚韧沉默、还有一代代学子间无形的精神传承,但如何将这些‘频谱’编译成能被现代用户本能理解并产生共鸣的‘产品语言’,是最大的挑战。”

她一边说,一边下意识地用指尖在空气中轻轻划动,仿佛在勾勒那个尚未成型的“算法雏形”——一个连接过去与现在,承载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的载体。

徐卓远的目光落在她微微蹙起的眉心和因专注而抿起的嘴唇上,沉默了片刻,忽然开口,语气是他一贯的冷静,内容却让封瑶微微一怔:“根据你的历史行为日志分析,当你进行深度创意编译时,高糖分热饮和适度的肢体放松有助于提升‘编译效率’约。目前热量补充进程已启动,建议同步启动肢体放松子进程。前方五十米处有公共休闲长椅,当前日照角度(黄金光照度)及环境噪音等级(低于分贝)均符合最优思考环境参数。”

他……连这个都建立数据模型并计算进去了?封瑶看着他那张没什么表情却写满“绝对理性”的脸,心底那片最柔软的区域再次被触动。这种被细致入微地“计算”着关怀的感觉,对于前世那个敏感自卑、总觉得自己是他人负担、细微需求不被人在意的她来说,是绝不敢想象的奢侈。而这一世,她学会了珍惜这种独特的、属于徐卓远式的温柔。

“好,接受你的环境优化建议。”封瑶从善如流,捧着温热的饮料,和他一起走向那张沐浴在夕阳光辉中的长椅。脚步落在铺满落叶的小径上,出沙沙的轻响,像是一种默契的伴奏。

坐下后,两人之间陷入了一种奇特的静默。并非尴尬,而是像两个并行的算系统,在各自的处理单元内进行着高强度的运算,同时保持着底层通信链路的畅通,随时准备进行必要的数据交换。

封瑶沉浸在自己的创意世界里,那个关于“成长时光胶囊”的概念越来越清晰——它不应该只是一个冰冷的存储设备,而是一个能呼吸、有温度的载体。或许,可以是一个能与校园特定地点(如校史馆、老教室、古树下)产生交互的实体物件?记录下此刻的心情、困惑与期望,封存一段时间,或在达成某个目标后开启,同时能匿名“收听”到过去学长学姐在类似心境下留下的“情感回响”?它需要承载“记忆”,又能指向“未来”,更重要的是,要能激“此刻”的共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徐卓远,则安静地坐在一旁,目光落在远处被风吹动的香樟树影上,似乎也在运行着什么复杂的进程。只有他微微抿紧的唇角,和偶尔无意识摩挲手指的小动作,泄露出一丝不同于往常的、极细微的情绪波动,仿佛在处理一个优先级极高却尚未找到最优解的隐藏任务。

忽然,封瑶的思绪被一阵由远及近、略显急促并带着运动后喘息声的脚步声打断。

“徐卓远!果然是你!”一个充满活力的男声响起,带着几分毫不掩饰的熟稔和惊喜,“我老远就看到这‘生人勿近’的磁场了!”

封瑶抬头,看到一个穿着篮球服、满头大汗的高大男生跑了过来,皮肤因长期运动呈健康的古铜色,笑容灿烂得几乎要溢出来,是那种典型的、能量充沛的阳光运动型男生。他的目光在徐卓远和封瑶之间快转了一圈,最后落在徐卓远身上,语气带着毫不客气的调侃:“好家伙,信息不回,实验室也找不到人,我还以为你被外星人抓去升级系统了,原来跑这儿来进行‘低交互度补给任务’了?这位是……?”

他的出现,像是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不仅激起了涟漪,还短暂改变了湖水的化学成分,打破了两人之间那种默契的“并行运算”状态。

徐卓远眉头几不可查地蹙了一下,仿佛被打扰的核心进程产生了轻微的卡顿和资源冲突。他看向来者,语气平淡得像是在陈述一个物理定律:“沈哲,物理学院,本科三年级。封瑶,文学院,本科一年级。”言简意赅,没有任何多余的解释,像是一份极简的程序说明文档。

沈哲却是个自来熟,毫不在意徐卓远的冷淡,笑嘻嘻地对封瑶伸出手,手掌因为刚运动完还很温热:“文学院的学妹啊?你好你好!我叫沈哲,跟这家伙高中就是一个竞赛队的,被他用智商碾压了三年,没想到大学又落他手里了!真是阴魂不散!”他话语爽朗,眼神清澈坦荡,很容易让人产生好感。

封瑶礼貌地与他握了握手,微笑道:“沈学长好。”她注意到徐卓远在沈哲出现后,周身那种原本因她而略微松弛的“场”又恢复了惯常的、高密度的疏离和封闭。前世,她几乎没见过徐卓远的朋友,他一直像一座运行着孤绝算法的孤岛。原来,他也有这样看起来“正常”甚至活跃的朋友,这让她对徐卓远的过去多了一分具象化的了解。

“找我有事?”徐卓远直接切入正题,显然不希望沈哲这个“高能耗进程”占用太多他当前分配给“封瑶协作任务”的时间片。

“哦,就是之前跟你提过的那个跨学科项目,‘基于人工智能的古诗词意象情感流向分析及可视化呈现’,我们组缺个能镇得住场的算法核心,队长下了死命令,让我务必把你这位‘大神’拉进来……”沈哲语很快,带着显而易见的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项目成功的曙光。

“项目详细说明书、技术路线图、人员构成及分工、预期成果指标,我邮箱。我需要至少小时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束后,你会收到我的‘是’或‘否’的回复。”徐卓远打断他,流程清晰,逻辑严谨,不留丝毫讨价还价的余地,像个自动回复机器人。

“得,就知道是这标准流程。”沈哲夸张地耸耸肩,似乎早已习惯,他又看向封瑶,眨了眨眼,带着点促狭,“学妹,跟这家伙相处不容易吧?整天跟个人形自走算似的,一切行为皆可建模,一切对话皆可日志。也就你能受得了他这种‘非人类’的交流方式。下次他要是‘系统宕机’或者进入‘死循环’了,你来物理学院找我,我带你打篮球、玩桌游,体验点接地气的、有‘人味儿’的活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