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陷入死一般的沉寂。
对百官而言,今天的早朝实在太过难熬。
不是当场被杖毙,就是被革职入狱。生如此多出人意料的事情,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皇帝的脾气与手段,他们根本摸不透。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随时可能遭遇重大变故。
如今的他们,人人自危,毕竟他们自身的底子也并不干净。
朱由校并未立刻下令如何处置那些晋商,而是直接跳过此事,转而讨论其他议题。
他之所以在朝会上公开此事,是想借此引出那些走私之人。
既然事情已经摊开来说,朱由校也不想再遮掩。
他随即下令起草圣旨:山西总督陈奇瑜改任宣大总督,由吏部左侍郎兼任兵部左侍郎,全面负责山西军务、兵备及粮饷等事务。
不再设置山西总督一职,恢复设立山西巡抚,由右佥都御史王三善担任,协助陈奇瑜整顿边防军务,处理地方政务与民生事务。
朱由校如此安排,是担心山西的官员将领因惧怕朝廷追责而铤而走险。
那些早已不将朝廷与皇权放在心上的势力,若被逼到绝境,引动乱只是时间问题。
陈奇瑜与王三善皆具备一定的军事才能,治理政务方面也颇为得力。
周延儒可称得上文武兼备,因此派遣他们二人前往山西,已是极为妥帖的安排。
若真有民变生,他们也能迅应对平定,更何况还有满桂驻守宣府的军队作为后盾。他倒要看看,山西的天,到底能不能翻得了!
紧接着,他又下达一道旨意,任命孙传庭为山西右布政使,专责赈济因灾荒而流离失所的百姓。
安排妥当山西的人事之后,朱由校随即着手拟定明年的财政预算。
三百万两税银与四百五十万两辽饷中,拨出二百万两交予兵工厂作为运作经费。
他在朝堂之上顺势表达了一番艰难处境,今年所征赋税不再纳入内库,全部用于兵工厂的开支。
不过,他要求户部出具一张五十万两的欠条,待将来国库宽裕之时,便可凭此条索取银两。
众臣心中暗自腹诽,皇帝此举实在有些厚颜。此前抄没众多官员家产,所得财物难以估量,怎会真的缺银少钱?
可尽管心中明了,却无人敢出言质疑,否则便是掉脑袋的下场。
程国祥也为这番安排感到啼笑皆非,皇帝自己说的话,最终却仍要户部来承担。
但他还是依旨意,以户部名义开具了欠条,只因深知皇帝的性情,皇帝并非有意刁难。
他又令户部准备一百万两白银,用于登莱水军的建设、战舰的打造,以及镇守将领们的军粮放。
建造水军,耗资巨大,光是港口建设就已属大工程。
朱由校不愿因银钱短缺而草率应对,致使港口设施破败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