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知,即便是在党争最激烈、抱团最明显的万历时期,万历皇帝也从未如此直白地表达过。
若是放在一年前,皇帝若敢如此直言,这些文臣早就拍案而起,群起而攻之。
但如今,却无人敢出声反驳。他们并非不懂坚持,只是性命更重要,惜命之心,他们远胜旁人。
一年来的征战与勤政,大明已从动荡边缘重回正轨,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中兴的前兆。
但在这些官员眼中,皇帝始终带着敌意。
皇帝的一举一动,所推行的种种新政,已经触及他们的根本利益,自然不愿与皇帝同心同德。
朱由校主动挑明,其实也是一种警告。将来若要动手整治,也不必再找借口。
官员们久久不语,倒是让朱由校有些意外,这并不像他们的作风。
他只得继续说道:
“这几日朕回宫之后,京城暗流涌动,远未到风平浪静之时。朝中不少官员四处打听朕的动向,不知意欲何为,诸位可否为朕解惑?”
话音未落,太常寺一名官员从队列中走出,躬身奏道:
“陛下,臣也正想请奏此事。陛下南征凯旋,既然已回宫中,为何不告知臣等?”
这正是众人心中所疑,毕竟皇帝的行踪过于神秘,难免令人猜忌。
他们虽未做亏心事,却也难安其心,唯有知晓皇帝的所作所为,才能安心度日。
“朕的行止,还要向你禀报不成?”
对这种小人物,朱由校毫不留情,既然敢站出来,就得承受后果。
“臣不敢,臣只是担忧陛下龙体,西南气候远非京师可比,陛下回宫却不见臣子,实在令臣惶恐不安。”
朱由校冷然回应:
“好了,如今你们也亲眼见到了,朕的身体无恙,不必担忧。”
“朕的问题,你们还未曾作答。这几日,私下都在打听些什么?有什么想知道的,不妨说来听听,也许朕正好清楚。”
宫中早有传言,厂卫耳目遍布天下,无处不在,让人难以防范。他们起初并未将这些话放在心上,如今看来,传言属实。
他们自认为行事极为小心,却仍被皇帝察觉,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眼下谁还敢再去碰这根红线?这样重的罪名,无人承受得起。
探听宫中之事,本就重罪,若再暗中窥探皇帝行踪举动,更是死罪难逃。
朱由校缓缓拉开御座前的帘幕,目光如炬地望着殿下的百官准备开喷了,继续开口:
“今日在这殿上,有人嘴上不把门,或是太过好奇。”
“在任期间,不思尽忠职守,反而对无关紧要之事格外热衷。”
“下了班出了宫门,坐轿招摇,仆从在百姓面前逞威风,好不气派。”
“整条京城大街,仿佛是自家院落,恨不得雇上百人锣鼓喧天,一路高唱。”
“平日里言语轻狂,动不动就把‘陛下’挂在嘴边,搬弄是非,毫无忌惮。”
“也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是什么身份,竟敢私下议论君上,谁给了你们这个胆子和权力?”
喜欢大明铁血帝:吾乃天启,重塑乾坤请大家收藏:dududu大明铁血帝:吾乃天启,重塑乾坤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