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的时间过得异常缓慢且低效。
客厅里,两人各自占据一端,距离比平时刻意拉远了许多。
余夏面对着他的三块显示屏,屏幕上代码停滞不前;江静知对着她的文献库,文档里的字句却迟迟无法连贯成章。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心照不宣的、刻意维持的“正常”。
这种正常,比直接的尴尬更消耗心神。
他们两个大脑的cpu资源,几乎全部被后台那个高负载的进程所占据——用于“分析对方每一个细微动作的潜在含义”。
偶尔的眼神交汇会迅闪开,传递文件时指尖不经意的触碰会让两人同时微顿。
沉默被放大,细小的声响变得格外清晰。
午饭时,气氛依旧微妙。
江静知做饭时,余夏没有来学厨。
吃饭时,两人默契地选择边吃边刷着各自的手机,仿佛屏幕里的世界比眼前的现实更值得关注。
对话比平时少了一大半,但那种无声的、敏感的磁场却更强了。
就在这时,两道急促的手机铃声几乎同时响起,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宁静。
江静知看了一眼,是导师骆教授。余夏那边,是吴老师。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接起电话,走向不同的角落。
电话内容的主旨惊人地一致:
骆教授吴老师:“静知余夏,紧急通知!学院刚刚启动优秀毕业论文的遴选,你们合作的题目在备选名单里!需要立刻再次审核所有的图文和数据,确保万无一失!同时,按照《生物信息学快报》的格式要求重新整理,答辩通过后,可以直接以共同第一作者投稿!”
这突如其来的、紧迫且意义重大的共同任务,像一道强光,瞬间劈开了弥漫在两人之间的暧昧迷雾。
“明白!”
“好的,马上处理!”
几乎在放下电话的瞬间,两人之前的别扭和尴尬仿佛被一键清除。
他们迅回到工作区,眼神交汇时,里面已经没有了之前的闪烁和试探,取而代之的是熟悉的、专注的锐利。
“我来重新跑一遍核心算法的数据验证。”余夏的声音恢复了绝对的冷静。
“我来负责所有结果图的标准化重绘和文献引用格式校对。”江静知的回应同样干脆利落。
“需要共享参考文献库的权限。”
“已经给你开通了最高权限。”
键盘敲击声密集地响起,屏幕上的窗口飞快切换,讨论术语变得专业而简洁。
那个困扰了他们一上午的、名为“情感解析”的高负载进程被强行终止,所有系统资源被重新调配给名为“项目攻坚”的核心任务。
高效的配合,专业的互补,那种曾经让他们引以为傲的默契,在外部压力的催化下,迅回归并占据了主导地位。
一天过去,主要部分的修订接近尾声。
余夏将最终的数据包给江静知,轻轻舒了一口气。
江静知接收文件,进行最后的整合,紧绷的神经也稍稍放松。
工作暂告一段落,客厅里恢复了安静,但气氛已截然不同。之前的尴尬和敏感被一种共同完成挑战后的松弛感和成就感所取代。
余夏看向江静知,眼神里没有了早上的慌乱,而是带着一种基于共同奋斗而产生的沉稳和欣赏。
他沉吟片刻,开口时,语气是一种介于工作伙伴和更私密朋友之间的自然:
“看来,我们合作得……确实不赖。”
江静知迎上他的目光,看到他眼中清晰的肯定和那丝不易察觉的温和。
她回想起上午他那副手足无措的样子,再对比此刻这个冷静可靠的他,嘴角不禁浮现出一抹清浅而真实的微笑。
“嗯,”她点了点头,语气同样放松,“一直都不赖。”
这句简单的认可,像一把钥匙,轻轻地打开了那扇因过度敏感而紧闭的对话之门。
江静知看着余夏那张沉静的脸,想起他曾被爷爷训诫要“喜怒不形于色”,不禁生出几分戏谑的同情,半是调侃地说道:“好不容易完成了一项重大任务,你的表情难道不应该表现得开心一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