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坐在台下,目光紧紧锁定在一位r国设计师作品上。
那是一位身形瘦削的男子,他的设计打破了常规。
宽松的轮廓,刻意拉长的衣摆,不对称的线条贯穿始终。
东方的韵味悄然融入其中。
深灰与墨绿的配色,仿佛来自京都庭院的暮色。
布料则带着和服绸缎般的光泽。
这种东方精神与西方技术的融合,居然毫不违和。
反而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生命力。
另一位f国设计师走的是张扬路线。
他一开场便用金属扣片、皮革绑带和夸张的垫肩震撼全场。
衣服上大量使用铆钉与喷漆纹理。
颜色则是紫红与电蓝交织。
苏晓玥紧盯着每一处细节。
那看似杂乱无章的拼接背后,其实藏着严谨的缝合逻辑。
金属片的排列顺序、皮带穿插的方式……
都有其内在规律。
她记下那些可以拿来用的针法和拼接方式。
心里盘算着如何为飞裳注入更多层次。
最让她心头一震的,是一位意大利大师的高定系列。
这位年逾六十的老匠人,以极致的手工艺闻名于世。
这一季的主题是“梦境之丝”。
刺绣密得几乎看不到底布。
金线、银丝、细珠在暗色丝绸上交织出森林与飞鸟。
花瓣层层叠叠,叶脉纤毫毕现。
苏晓玥看得入神,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手包边缘。
她忽然想起那个寂静的夜晚。
母亲和安吉娜女士并肩坐在灯下,修复那件破损的凤凰礼服。
东方的盘金绣与西方的珠片缀法交替使用。
两种截然不同的技艺竟也能如此温柔地贴在一起。
彼此成就,毫无冲突。
那一刻,她第一次真正理解了“交融”的意义。
看完最后一场秀,她站在广场上,头脑异常清明。
飞裳的路,没走错。
这条路,不是一味跟风欧美,盲目追求所谓的“国际化”。
也不是死守老一套,拘泥于传统的形式。
而是要把东西方这两股截然不同的线拧在一起。
在张力中找到平衡,在差异中创造共生。
时装周最后一天,苏晓玥又去了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