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下去,恐怕只能和董卓去争益州牧刘焉的援兵了……
大战在即,段宁的军中难得氛围有些压抑,可就在昨夜,营地里,却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尚书蔡邕。
“谁说我没管他?我可是把宝贵的军粮都分给他了。”
蔡邕孤身前来,自称替王司徒前来劝降董卓,请求段宁放他前往弘农。
段宁对蔡邕的口才不甚了解,但是她了解董卓。
董卓要是能降于她,就不会被她一路追着跑了。
都这么狼狈了也没派个使者来探口风,要让他投降自己,恐怕比杀了他还难受吧。
硬攻弘农代价太大,她正盼望着有点变数呢。
而她的军营里,不正好有个了解蔡邕的吗?
“你的父亲……口齿伶俐否?”
蔡琰也得知了父亲到来的消息,听姑臧君这么问,猜到了父亲此行的来意,叹气道:“若是父亲口齿伶俐,我也无法来将军营中了。”
段宁和蔡琰同时沉默。
段宁问道:“那……文姬要去见见他吗?”
董卓性格暴虐又多疑,蔡邕能被段宁放行去见他,难保董卓不会对他产生怀疑,若是……这恐怕就是父女的最后一面了。
蔡琰却摇头,神情淡淡地:“我曾劝他不要为董贼谋,他不听。”
“如今董卓势弱,他又来劝降。”
“既要做权奸,又想要名声,天下哪有这样两全的美事呢?”
蔡琰自嘲地一笑,道:“其实我也何尝不是这样呢?”
“既想要做孝顺的女儿,又想有自己的一番事业……”
“将军不用顾虑我,就放他去吧,我是他的女儿,也是将军的部下,他是我的父亲,也是汉朝的臣子。”
“人总是要在这许多身份中,选出对自己最重要的那一个……”
-------------------------------------
蔡邕没有想到,段宁不仅爽快地给他放行,还给他送了粮食补给。
他知道女儿在段宁的帐下,但想到不知自己此行是否有命活着回来,最终什么也没说,谢过段宁后,便辞行继续往西了。
半日之后,他在董卓账下谋士李儒的帮助下,顺利进入了弘农县城。
他确实是奉王允之命来弘农的,却不是为了劝降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