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我去读小说>洪荒:洪荒演义 > 第193章 函谷紫气化佛光菩提树下证如来(第1页)

第193章 函谷紫气化佛光菩提树下证如来(第1页)

函谷关那饱经风霜的巍峨城楼,在清晨的薄雾中渐渐模糊,最终化作天地尽头一道苍青的剪影。身后,是烽烟未熄的中原大地,是玄门三教劫后的疮痍,是碧游宫废墟上不散的呜咽。身前,是黄沙漫漫,是荒原无际,是通往遥远西方、佛光初绽之地的未知长路。

一头板角青牛,踏着沉稳的步伐,行走在荒芜的古道上。牛背上,老者倒骑,宽袍大袖,须皆白,面容清癯古拙,正是太上老君化身。他双眸似闭非闭,仿佛与身下青牛、足下大地、头顶苍穹融为一体,气息缥缈,近乎于道。身后,一个身着粗陋麻衣、脚踩草履的身影默默跟随。他身形高大,步履却异常沉重,每一步落下,都在干燥的黄土上留下一个深陷的脚印,仿佛背负着截教万仙的业障与一座倾倒的碧游宫。正是多宝道人。往昔截教大师兄的意气风、万仙来朝时的威严,早已被万仙阵的血火与师门覆灭的悲怆冲刷殆尽,只剩下洗尽铅华的沉默与深不见底的疲惫。一身磅礴的上清仙光,尽数收敛于麻衣草履之下,不见半分外露。

这一老一少,一牛一人,沉默地行走在天地之间,构成一幅奇诡而苍凉的画卷。唯有那太上老君周身自然逸散的氤氲紫气,浩浩荡荡,绵延铺展三万里,将古道、黄沙、荒原乃至远方的天际都染上一层尊贵而神秘的紫意,无声地昭示着圣人的西行。

日升月落,风霜雨雪。古道漫长,时光仿佛在这西行路上变得粘稠。起初,只有沉默。多宝沉浸在巨大的失落与迷茫中,截教的崩塌如同梦魇,日夜啃噬道心。太上亦不言,只是任凭青牛信步,看云卷云舒,观草木枯荣。

这一日,行至一处大泽畔。水汽氤氲,烟波浩渺,无数水鸟翔集,鸣叫声声。青牛驻足饮水。太上依旧倒坐,目光投向那自由自在的飞鸟,终于开口,声音平淡如古井无波,却直透多宝神魂深处:

“多宝,观此飞鸟,可有所悟?”

多宝茫然抬头,看着那些生灵,半晌,沙哑道:“…自由,无拘。”

太上微微摇头,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枚青翠的菩提叶,叶脉清晰,生机盎然。“非也。”他指尖轻弹,菩提叶飘落水面,随波逐流,“此乃太清。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无为,非不为,乃顺势而为,如叶浮水,不滞于形,不逆于势。”多宝心神微震,看着那片随波起伏的叶子,往日截教“截取一线生机”的刚猛霸道,与这“无为不争”的圆融自然,在他心中产生第一次无声的碰撞。

又一日,行至一荒废古国遗址。断壁残垣间,唯余几根巨大的石柱耸立,雕刻着早已模糊的古老图腾与律法条文。烈日灼灼,将石柱的影子拉得老长。太上指着那残存的秩序痕迹,声音多了几分肃穆:

“此乃玉清。万物有序,天理昭彰。昔者此国,律法森严,纲纪肃然,方能立国久远。法度,乃维系天地、梳理阴阳之经纬。纵大厦倾颓,法理之痕,犹存天地。”他指尖一点,一道清光拂过石柱,其上模糊的古老文字竟微微亮起,散出一种庄严肃穆、不容亵渎的秩序气息。多宝凝视着那些亮起的符文,截教“有教无类”的包容万象,与这“纲纪法度”的严谨森然,如同冰与火,在他道心深处交织、冲突。

再一日,行至西方边缘,已能隐隐感知到远方灵山那宏大却略显驳杂的佛光普照。太上停下青牛,于一块顽石上盘膝而坐,目光似乎穿透了空间,落在那佛光源头。

“西方之法,亦有可取。”太上的声音带着一丝奇异的韵律,仿佛蕴含着某种苦寂空幻的禅意,“其言‘空’,非顽空,乃洞悉万物缘起性空之智慧;其言‘寂灭’,非消亡,乃烦恼息止、真如显现之境界。此非彼之宏愿大乘,乃吾观其根本,参悟所得之‘小乘’精义——见苦、断集、证灭、修道。自渡,方能渡人。”他掌心浮现一团朦胧的光晕,光晕中似有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之苦相流转,又归于一种澄澈明净的寂静。这是老子以无上智慧,剥离西方教宏大外壳,直指其修行解脱的根本内核!多宝眼中精光爆闪!太上的“小乘佛法”精义,如同钥匙,瞬间打开了他紧闭的心门!那源自截教、烙印于他元神最深处的“上清截天之道”——为苍生截取一线生机的勇猛精进、不拘一格的包容与变通,此刻竟与这“小乘”的自渡智慧、太清的无为顺势、玉清的纲纪秩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共鸣与交融!

四股截然不同、却又隐隐相通的洪流——太清无为、玉清秩序、上清截天、佛门小乘,在多宝那历经劫难、早已被磨砺得坚韧无比的道心深处,如同四颗旋转碰撞的星辰!剧烈的冲突带来撕裂般的痛苦,无数大道感悟碎片在识海翻腾!每一次碰撞,都迸出照亮灵魂的智慧火花!每一次交融,都让他对天道的理解跨越一个鸿沟!麻衣下的身躯微微颤抖,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但他的眼神,却在痛苦中变得越来越亮,越来越深邃,如同蕴藏了整片星空的古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太上看着多宝的变化,古井无波的眼眸深处,掠过一丝微不可察的赞许。他不再言语,只是轻轻一拍青牛。青牛哞叫一声,迈开步伐,继续西行。身后的多宝,沉默依旧,但每一步踏出,脚下枯萎的荒草竟有丝丝绿意顽强冒出,头顶的天空,那浩荡的紫气似乎也变得更加凝练、更加圆融。四教精义,正在这沉默的西行路上,于一位截教弃徒的道心之中,孕育着足以颠覆西方格局、重塑佛门源流的惊天因果。

岁月流转,西行路上的风霜刻印尚未褪去,遥远的西方,天竺迦毗罗卫国,正值百花盛放的季节。

净饭王的王宫深处,檀香袅袅。王后摩耶夫人依循古礼,回娘家待产。行至蓝毗尼园,园中无忧树枝叶繁茂,花开正盛,香气馥郁。夫人行至一株巨大的娑罗树下,举手欲攀折花枝,忽觉胎动。就在这吉祥树下,异象陡生!

天空霞光万道,瑞气千条,龙吟凤哕之声响彻云霄!大地涌出温润清泉,洗涤尘埃。无数奇异香花自虚空洒落,缤纷如雨。摩耶夫人无痛无苦,于树下诞下一名男婴。

那婴孩甫一落地,竟不哭不闹,一双眸子清澈明亮,如同蕴含了宇宙星辰!更令人瞠目的是,他竟自行站立,足下大地自然涌现出七朵璀璨纯净的金色莲花,承托其足!他面向四方,各踏出七步,步步生莲,金光流转!最后,他站定中央,小小的右手指向浩瀚苍穹,左手指向厚重大地,口齿清晰,声音虽稚嫩却带着一种贯通天地的无上威严,响彻蓝毗尼园:

“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梵音如雷,震动三界!九霄之上,仙神侧目;九幽之下,鬼神惊惶!净饭王与摩耶夫人及所有目睹此景的臣民,皆不由自主地匍匐在地,顶礼膜拜!此子,正是多宝道人真灵转世之身,乔达摩·悉达多太子!

太子在宫中锦衣玉食长大,聪慧过人,文武双全。然其心不在富贵权柄,常在花园静坐,思索生老病死之谜。一次出城游历,于四门分别目睹老者佝偻、病者呻吟、死者僵冷、以及一位安详出世的沙门行者。生老病死之苦与解脱者的宁静,如同惊雷,彻底震醒了太子心中沉寂的佛性。

二十九岁那年的一个月圆之夜,悉达多太子毅然舍弃太子之位、娇妻爱子,脱下华服,换上粗布僧衣,悄然出城,踏入茫茫苦行林,寻求解脱大道。他先后追随数位苦行大师,修习最严苛的苦行,日食一麻一麦,形销骨立,几近死亡边缘,却仍未悟得真谛。最终他明了,苦行非道。

他拖着虚弱至极的身躯,行至尼连禅河畔,洗净尘垢,接受牧女苏耶妲的乳糜供养,体力渐复。随后,他行至伽耶城外一处静谧之地,一株巨大繁茂的菩提树下,铺开吉祥草为座,面向东方,下大誓愿:“若不能悟得无上正等正觉,宁可此身粉碎,终不起此座!”

于是,太子端坐菩提树下,进入最深沉的禅定。日升月落,斗转星移。风雨雷电不能动其心,天魔波旬率魔女妖娆诱惑、魔军恐吓袭扰,亦不能扰其志。他的心神沉入无垠的宇宙玄奥,追溯生命的本源,体察众生的轮回之苦。

七七四十九日,枯坐不动。识海之中,四教精义——太清的无为自然、玉清的秩序法理、上清的勇猛截取、佛门小乘的苦集灭道,不再是冲突的洪流,而是在那“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本源意志统御下,如同四条奔腾的大河,最终汇入同一片智慧的汪洋!前世今生,截教覆灭的悲怆,众生沉沦的苦相,天道轮回的轨迹…无数感悟如同星辰般明灭、串联。

第四十九日深夜,万籁俱寂。太子深邃的目光穿透无明黑暗,洞悉了前世身为多宝道人的一切因果,明了了自身降世的使命。就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天边,一颗璀璨的星辰——启明星(金星)骤然亮起,划破深沉的夜幕!

就在那启明星光芒刺入眼帘的刹那!

“嗡——!”

一道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纯净到极致也宏大至极致的金色佛光,自悉达多太子头顶轰然爆!光柱直冲霄汉,贯通三界!菩提树沐浴在佛光之中,枝叶舒展,瞬间绽放出亿万朵金色婆罗花!整个伽耶山被照耀得如同琉璃净土!无数天女虚影显现,抛洒曼陀罗花,奏响天籁法音!大地六种震动,万兽俯,百鸟齐鸣!

困扰无数世、无数众生的无明黑暗,在此刻被这觉悟之光彻底驱散!生死轮回的枷锁,被彻底斩断!一切烦恼,如汤沃雪,消融无踪!

太子缓缓睁开双眼。那双眸,清澈依旧,却已蕴含了洞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无上智慧,充满了对一切众生的无边慈悲。他已然彻悟宇宙人生的真谛,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此刻,他不再是乔达摩·悉达多。

他是——释迦牟尼佛!(释迦族的圣者,觉悟之人)

释迦牟尼佛悟道后,于鹿野苑初转法轮,为憍陈如等五比丘说法,小乘佛教自此弘传。随着声名远播,追随者日众,其蕴含四教精义的独特佛法,直指人心,迅在西方广袤的土地上扎根、蔓延,其势如燎原之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一日,释迦牟尼佛终于踏上了灵山圣境。大雷音寺前,八宝功德池水波光潋滟。阿弥陀佛(接引)与准提佛母端坐莲台,身后是燃灯上古佛、观音、文殊、普贤等诸佛菩萨,以及三千原西方教根基弟子。气氛庄严,却也暗流涌动。释迦牟尼佛的到来,带着一股沛然莫御的新生气运,隐隐撼动着原有的佛门格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