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我去读小说>拂了一身满 > 第91节(第1页)

第91节(第1页)

&esp;&esp;他微微眯了眯眼,继而不动声色地看向坐在少帝身边的太后,她的美丽与日俱增、依稀更比过去几年多出了几分难以言喻的女子的妩媚,他在宫中如此之久,最清楚一些微妙的变化因何而生……

&esp;&esp;“陛下当心些……”

&esp;&esp;他笑着为少帝挽起衣袖、不愿见他在此地沾上什么脏东西,躬身退到一旁时神情又渐渐冰冷下去。

&esp;&esp;望向宋疏妍的眼神……若有所思。

&esp;&esp;

&esp;&esp;而在尚书令宋澹意外病故之后,整个金陵的政局便难免随之一改。

&esp;&esp;仁宗驾崩前曾于遗诏中委任五大辅臣,今五去其一仅存其四、洛阳金陵二派之均势自然要受不小的冲击——朝野上下默默观察许久,皆揣度当今太后会否让自家叔父填先父的缺,结果等了数月尚书令之位依然空置,方知这位有实无名的女君当下暂无抬举母族之心。

&esp;&esp;而江南各世家豪族眼见她用刀活生生将自己的娘家捅了个半死,便明白自己绝无可能侥幸得到什么法外恩赦,于是只好一个个挥泪扼腕吐出过去百十年侵吞的大量土地田产、又依户部所点东拼西凑如数上缴赎款,不出三月朝廷便收足了一百五十三万七千六百余贯,约合太清末年全国一季的赋税收入。

&esp;&esp;而在现成的赋税财款之外,更大的利好却在土地重新分配后带来的民生安稳——自江北大量迁徙而来的流民百姓终按人丁数目分得良田,原先困扰朝廷的安置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各地民乱渐平、总算是没有再爆发什么成规模的冲突。

&esp;&esp;与此同时,当初太后亲自在制科中遴选的几位新官也都没有让她失望,除了许宗尧清查土地人口卓有功勋之外、留守金陵任从三品户部侍郎的贾昕亦表现得可圈可点,他在南都城中破半数坊墙、又将每日宵禁时间缩短整整两个时辰,大大利于商业发展,已令金陵这个匆忙上马的国之新都渐渐有了过去东西两都的繁荣气象。

&esp;&esp;而对于安定朝野人心而言,最紧要的却还是江北战场之胜负。

&esp;&esp;没人愿做偏安江南的小朝廷、便是尚未亲政的少帝都有光复中原还于旧都的雄心,自打江南土地清查颇见成效后日日念着同突厥开战夺回失地,每日都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esp;&esp;君侯当日在扬州江畔卸甲刺字许万民一诺,自然也将北归之事视作头等要务——大周已太久没有过好消息,一场大战的胜利将缓和朝内现存的诸多矛盾,亦将提振人心士气暂压各地可能滋生的民乱。

&esp;&esp;“你的意思,这次是要主动向长安宣战?”

&esp;&esp;望山楼内偶有私语,宋疏妍与方献亭独处时也难免要提及如今这朝中的头等大事。

&esp;&esp;“嗯。”

&esp;&esp;他应了,楼顶的夜风有些冷、偏她又一向喜欢坐在窗口,他只好用厚厚的毯将人裹住,拥着她时也要常常去探她的手温。

&esp;&esp;“太清年间战事多是被动,眼下新政向好、谢辞和姜潮又暂稳住了东突厥,我朝西进颇有余裕,若能夺回京畿道则于局势是一大改,朝野内外将随之安。”

&esp;&esp;西都长安便在京畿道,夺之不仅可定天下民心、更可立足而望关内,届时将钟曷卫铮逼回陇右、突厥之兵驱至漠北,即便一统不能实现也可将战局控在西北一隅,朝廷的负担便不至像眼下这般重了。

&esp;&esp;“何况还有几方节度……”

&esp;&esp;方献亭的声音低沉,眉头亦是微锁。

&esp;&esp;“此前施鸿杜泽勋生事、我只借机一平南境,江北几镇之总却都未尝至金陵朝拜你和陛下,难免令人不安……太清之后朔方、河西治所皆有内撤,此次兴兵我也有意以此二镇之兵为主,恰好也可一探他们对朝廷的忠心。”

&esp;&esp;他实在想得太远太细,仿佛与这个国家有关的一切都在他的筹谋之内,她心中觉得安稳、又难免心疼他的劳累,当时也难得露出些许小女儿情态,偎在他怀里说:“你说得自然都对……只是我终归是舍不得让你去打仗的。”

&esp;&esp;她有她的担忧。

&esp;&esp;诚然她知他是名门武将无所不能,也知如今图谋北进是大势所趋,可他毕竟将将把八万神略兵权割舍于她、如今刚刚增加的税收又不足以免除他的一切后顾之忧,她担心他会因此陷入险境,若是终究孤立无援、那……

&esp;&esp;他也明白她的忧虑,只是天下局势瞬息万变、与东突厥的和议未必能够维持长久,若他不趁机将西北战事推进、日后再要寻到类似的机会就难了,犹豫只会葬送时机,乱世之中人人都是险中求生……

&esp;&esp;“不必担心……”

&esp;&esp;他轻轻一吻她的额头,言语间的安抚之意温柔又平和。

&esp;&esp;“如今的局势已比去岁好了许多,你身边的人也多起来了,我在外也安心些。”

&esp;&esp;的确多起来了。

&esp;&esp;文臣中有贾昕许宗尧,武将中又有姜潮和娄氏兄弟——说起娄氏,他们在此次土地清查中的表现也是不俗,娄风亲自带兵至各州县督办搜缴事宜、不惜与几个强横的豪族兵戎相见,百姓见之皆拍手称快、对其一族的议论也终于不再只是一面倒的谩骂,长此以往想必关内娄氏之名亦可振兴。

&esp;&esp;“可你身边的人却少了……”

&esp;&esp;宋疏妍叹了口气,心说如今姜潮娄风都留在了她身边、他的长兄方云崇又去了南境,此去征战他还能倚仗谁?

&esp;&esp;“我自心中有数,还不必你在这里唉声叹气。”

&esp;&esp;他笑着捏捏她的脸颊,怜爱之意溢于言表,目光投向望山楼以外的灯火时又显得肃穆,她其实也知道这个此刻正拥抱着自己的男子从来都不是只属于她一个人的。

&esp;&esp;“你有什么数……”

&esp;&esp;她有些负气地小声嘀咕一句,在他低头询问她方才说的是什么时又不肯再重复了。

&esp;&esp;这厢朝廷紧锣密鼓地备起了北伐征战之事、无论兵部户部都是忙得脚不沾地,然而与之无涉的名门贵女们却不会受到分毫搅扰,尤其新岁将至各府走动频仍、各种名目的聚会更是多不胜数,金陵城中只闻欢声笑语、哪里可见半寸苦闷愁云?

&esp;&esp;中书令范大人府上近来作礼、贺其六女的十四岁生辰,新都中有头脸的夫人小姐几乎来了个遍,便是一向同洛阳派多有不睦的宋家人也来了,打从进门便引来不少注视议论。

&esp;&esp;如今他家在朝中的地位十分微妙,宋公去后声势一落千丈,便连名望也彻底比不得过去为他们所鄙的太傅陈蒙,加之又在土地清查之事上同太后闹成那般难看模样,若非还剩一个“外戚”的名头强撑着恐怕真要轻贱得人人可欺了;唯一还有体面在的也就是宋二小姐宋疏清,她的倚仗却不是娘家、而是选对了边的夫婿贾昕,如今带着自己的生母吴氏四处应酬结交,可比前段日子在灵堂上发了疯的正室万氏派头大得多了。

&esp;&esp;而另一位出乎众人预料的客人便是永安县主卫兰了。

&esp;&esp;她已许久不曾出入此等热闹的场合,贵女们也知她是高攀颍川侯府不成自觉丢了脸面、这才不敢轻易在人前露脸;人心总是恨人有笑人无,贵女们当初对这位县主当众拉扯君侯衣袖有几分嫉妒艳羡、如今便对婚事不成的她有几分奚落嘲笑,只是顾念着她父亲阴平王正得势,不得已还要在表面上对她客客气气恭恭敬敬。

&esp;&esp;卫兰也知晓这些人心中的弯绕,只是她已不介怀这些琐碎,今日来此的目的不过只有一桩罢了——她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不言不动,目光则在宴席上下逡巡,终于在角落里寻到一个妇人瑟缩的身影,独自一人喝着闷酒、目光投向正风光的户部侍郎夫人时又说不出的眼红憎恶。

&esp;&esp;——啧。

&esp;&esp;找到了。

&esp;&esp;卫兰勾唇一笑,悠悠然自斟一杯果酒向对方走去,美丽的裙裾似天边彤云,便是被人背地里说几句也还是顶出挑顶尊贵;宋疏浅察觉身侧有人、心道一声“怪哉”,也不知如今还有哪家贵女肯同自己这个声名狼藉的破落户搭话了。

&esp;&esp;“宋小姐怎么独自一人在此躲闲?合该同人多说几句话才是啊。”

&esp;&esp;轻飘飘一句笑语从高处飘落,那一声“宋小姐”却令人不知如何作答——她早嫁做人妇,称呼也变成了一声极不光彩的“万夫人”,在家中做小姐的无忧无虑的日子似乎早已一去不复返,今日听来只教她恍如隔世万分酸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