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我去读小说>拂了一身满 > 第57节(第1页)

第57节(第1页)

&esp;&esp;如此山呼海啸般的陈冤景象实在触目惊心,洛阳一派阵脚大乱、便是中书令大人也难得冷汗涔涔面色惨白,阴平王狠狠瞪了同僚一眼、又兀自断喝一声“荒唐”,恨声骂道:“宋泊!先帝待你宋氏一族不薄,尔等却负君恩至此!本王赤胆忠心天地可鉴,为护社稷甘担天下骂名,却绝不可坐视外戚乱朝欺凌幼主!”

&esp;&esp;“究竟是何人欺凌幼主!”

&esp;&esp;宋泊被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比十年前苍老许多的一张脸已经涨得通红。

&esp;&esp;“卫弼!你逆先帝之旨一意阻止迁都南渡、又拂陛下之意欲将白鹭台一介废妃推上太后之位,今又有何颜面在此堂而皇之大放厥词!”

&esp;&esp;“先帝是受了尔等蛊惑!”卫弼寸步不让高声反驳,“君侯大胜还朝、坚昆覆灭敌寇已退,何须弃中原而南逃?董太妃乃陛下生母,迎入宫中重登太后尊位又有何不可!”

&esp;&esp;“宋泊!你休想血口喷人污蔑本王——”

&esp;&esp;你来我往争执不休,便是市井泼妇争执也不似这般胡搅蛮缠,眼看大殿之上又要失控乱成一锅粥、坐在御座之上的幼主又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下一刻却见方侯不发一言只回身冷冷一招手,随即明堂之门复开、竟有无数刀兵加身的甲士面无表情鱼贯而入。

&esp;&esp;众人见之大惊、尤其那洛阳一派的文臣都骇得两腿发抖站立不稳,便是阴平王也后退一步亡魂丧胆,又拼命强压恐惧转头望向方献亭,沉声问:“敢问君侯……这是何意?”

&esp;&esp;方献亭眉眼不动,大约早在战场之上见惯尸山血海的人总不会轻易色变,彼时只漠然道:“朝堂之上争辩无益,阴平王顾左右而言他,却对一事绝口不提……”

&esp;&esp;说到此处他终于侧首看向他,冰冷的眼底戾气骤显,便似炼狱杀神一般可怖,又一字一句问:“尔等究竟,是否曾欲行刺太后?”

&esp;&esp;……在场侍奉三朝的老臣泰半都见过当年的晋国公世子。

&esp;&esp;“恰似青霜穿玉楼,又如琼英酿雪风”……虽则一贯也是沉默寡言冷冷清清,却远不似如今这般沉郁狠戾喜怒无常——他实在变了很多,尤其自七年前如奇迹般生还归朝后,便……

&esp;&esp;卫弼也被那锋利的一眼钉在原地,同时亦刚刚意识到自己与范玉成都料错了——他方献亭根本就不想同他们讲什么“进退取舍左右衡量”,他是当真要掘地三尺追根究底,也是当真要……百无禁忌大开杀戒。

&esp;&esp;惊惧之感钻心刻骨、他也终于似半多月前的幼主与太后一般体会到了为人鱼肉的绝望滋味,困兽犹斗总是激烈、那时亦在刀剑之下劈手指向方献亭,骂道:“方献亭——你这是在做什么——”

&esp;&esp;“本王乃是卫氏宗亲!更是先帝钦点辅政之臣!”

&esp;&esp;“你敢杀本王?你便不怕天下人对你口诛笔伐、不怕颍川方氏名声尽毁吗!”

&esp;&esp;声嘶力竭的质问如同沙尘没入沧海,群臣百官看得真切,那位君侯分明连眉头都不曾皱一下,只水静无波道:“谋逆犯上者论罪当诛,本侯依国法办事并无甚可惧——逆王亦是卫氏宗亲,他日却必被斩于阵前告慰我三军万千英灵。”

&esp;&esp;这话已说得狠到了底,明堂之内那些一身戎装的甲士亦只听他一人号令,他们步步向卫弼范玉成紧逼而去、锋利的长剑闪着幽幽的冷光,下一刻一切便成定局、五辅相斗大张挞伐的流言亦将传遍天下——

&esp;&esp;可——

&esp;&esp;“……方侯。”

&esp;&esp;一道清浅的声音自垂帘之后传出,便似雪中孤芳一般静雅飘摇,在那一片肃杀刚硬的朝堂上几乎轻不可闻,却依旧完完整整地落在了那个与她阔别已久的男子耳里。

&esp;&esp;“大敛之乱其情曲折,是非长短非一朝可定……况阴平王与范相伴先帝久矣、于我大周社稷又有功勋,惩戒之事还当另作考量。”

&esp;&esp;这……

&esp;&esp;这分明是在替那二人开脱、有意息事宁人化干戈为玉帛,垂帘之前的幼帝已惊诧回身、眼底分明盈满不解与不甘;群臣亦未料这位太后能有如此气量眼界,只是如今君侯大权独揽说一不二、连同朝为官的两位辅臣都是说动就动,又怎会将她一介弱质女流的阻难放在眼里呢?

&esp;&esp;大殿之内气氛僵滞,一切生死治乱都在那人一念之间,他却只微微抬头向御阶之上看去、目光穿过微微摇动的珠帘与那双既熟悉又陌生的眼睛相遇;短暂的一眼既确凿又飘渺,她虽深知一切不过出于君臣之义、却仍难免心神震动未能自已,下一刻他再次低下头去,在群臣百官不可置信的目光中对她俯首,答:“臣谨遵太后懿旨。”

&esp;&esp;……竟就这般容易地应了。

&esp;&esp;御阶之下一片哗然,垂帘之后却是默然无声,没人看得见那位太后眼底起伏的波澜,只听到她以平静得没有一丝破绽的声音应了一句“善”;随后他又对她一拜,转而看向卫弼范玉成的目光显得更加漠然,沉吟片刻又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犯上之责不可无人担待。”

&esp;&esp;语罢又一挥手,明堂外便再次走进若干甲士,其中两人一左一右架着一个年纪尚轻的男子,仔细看赫然正是当日欲持箭行凶的阴平王世子卫麟。

&esp;&esp;“父王——”

&esp;&esp;“父王救我——”

&esp;&esp;他被毫不顾念地用力扔到地上、接着又体面尽失地向自己的父亲呼救求援,阴平王脸色大变急怒攻心,转头质问方献亭时连嘴唇都在剧烈地发抖:“方献亭——你、你究竟要干什么——”

&esp;&esp;君侯却连看都不肯再看向他们父子一眼,峻峭的背影果然如同青霜雪风一般萧寒,只冷冷落下一个字:“打。”

&esp;&esp;其麾下之人令行禁止、皆将主君所言奉若神旨,当下立即取来军中刑棍、一下下毫不含糊地狠狠落在阴平王世子的血肉之躯上,沉闷的声响到骨到肉、伴上他和他父亲此起彼伏的哭嚎怒骂就更显得触目惊心,朝堂之上所有人都在那一刻看得清清楚楚,今时今日究竟谁才是这大周生杀予夺的无名之主。

&esp;&esp;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

&esp;&esp;……已经到来了。

&esp;&esp;

&esp;&esp;“母后方才究竟为何要出言阻止——”

&esp;&esp;朝会散后百官退去,折回积善宫时宋疏妍已身心俱疲,卫熹却是难得的精神亢奋,此前病中萎靡一扫而空、更显出几分抱恨激愤。

&esp;&esp;“那阴平王父子居心叵测罪大恶极、便是千刀万剐也不足泄儿臣心头之恨!——方侯只差一步便要杀了他们,从此朝中便再无人敢对母后不敬了!”

&esp;&esp;他追着她说了一路、甚至入了内殿还要孜孜不怠地拉扯她的衣袖,一旁的王穆始终眉眼低垂、此刻又亲自捧来香茶为幼主败火,缓声劝:“陛下且先喝口茶……”

&esp;&esp;卫熹才不理会他、只要在宋疏妍身边眼中便全装不下旁人,后者则只轻轻叹了口气,注视他的目光一半专注一半游离。

&esp;&esp;“治大国若烹小鲜,先帝与陈少师应当都教过你,”她平平整整地回答,语气像是好整以暇,“你父皇当初何以要那五人并立?其一自是为安抚朝中不同势力,其二更是为护陛下周全。”

&esp;&esp;“护朕……?”卫熹似懂非懂。

&esp;&esp;“自古人心善变情随事迁,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她耐心解答,神情泰然八风不动,“如今卫弼范玉成虽因南渡之事与孤为难、他日却未必不能再成陛下助力——同理,方侯眼下固然千好万好,可若果真放任其一家独大无人制衡、却也难保日后不会生出乱子。”

&esp;&esp;卫熹听言微微睁大眼睛,神情却是不敢置信,又问:“母后的意思是……方侯可能会反?”

&esp;&esp;——怎么会呢?

&esp;&esp;他绝不会那样做,她也绝不会那样想……只是倘若他二人间毫无旧情此刻她便应当对他怀有戒备,全心信任毫不生疑只会暴露她对他不能见光的种种私心。

&esp;&esp;“多提防些总是没错的,”她半垂下眼睛淡淡地答,一切照旧滴水不漏,“……他手中握着的东西毕竟太多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