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我去读小说>拂了一身满 > 第8节(第1页)

第8节(第1页)

&esp;&esp;自宋府出来已是酉时末刻。

&esp;&esp;方家两位公子俱骑了马,自荣兴坊回国公府只需花去一炷香的工夫,入府前方云诲仍有些紧张,一直偷偷摸摸地盯着方献亭的侧脸瞧,又小声叫人:“三哥……”

&esp;&esp;方献亭随手将把缰绳交给门房小厮,濯缨抗拒地低鸣一声、似乎不想别人牵它,他安抚了它一阵,又回身看了弟弟一眼,神情有些冷清,说:“早些回去休息吧。”

&esp;&esp;……喜怒难辨。

&esp;&esp;方云诲抿嘴应了一声、看神情比方才还要惶恐,跟在兄长身后进了府门,两人在长房院前分开,方献亭独自绕过倚园回了正房。

&esp;&esp;晋国公方贺正在夫人姜氏房中,她近来染上风寒时犯头痛、已连续几日出不得门,国公爱怜妻子日日亲自煎熬汤药,夜里还要亲手喂了才可安心,实是关怀备至;方献亭进门前问了在外面守夜的侍女一句,听对方回说母亲已经睡下便未入内打扰,在屋外静候了约莫一盏茶的工夫方听到门有响动,是父亲从房中出来了。

&esp;&esp;那实在是个十分英俊的男子,正与方献亭一般高大挺拔,观之凛凛望之俨然,眉目间有浩然之气;他大概未料独子会在屋外等候,见到人时微微一愣,走到近处又感到对方衣上已染了一层浓重的寒意。

&esp;&esp;“怎么不叫人进去通传一声?”他皱眉招过仆役为独子取来大氅,“天已大寒,要当心些。”

&esp;&esp;颍川方氏门庭高贵,府宅用度却不若宋氏那般豪奢,仆役取来的大氅只以寻常香料熏过、略带些许炭盆里外烘烤的热意,也算周到妥帖。

&esp;&esp;方献亭接过大氅、对父亲道了一声谢,晋国公摆摆手,同独子一起走在府内曲曲折折的游廊间,边行边问:“见过宋家人了?”

&esp;&esp;“是,”方献亭答,“世叔未对孜行多加责备,钟济登门过府似也在宋氏意料之外。”

&esp;&esp;方贺点点头,对这个结果并不感到意外:“宋氏乃朝中清流,伯汲又非不通世故之人,自不会刻意惹是生非。”

&esp;&esp;方献亭应声称是。

&esp;&esp;“不过钟家那个后生未免太过猖狂,”方贺双眼一眯,他已年近五十,如今官至正二品辅国大将军,过去纵横沙场的名门武将眉眼间难免多有杀伐之气,“既知方氏应邀还敢招摇登门,怕是得了他父的令存心挑拨寻事。”

&esp;&esp;“今日也有我之过,”方献亭半低下头,声音略沉,“四弟年纪尚轻不知轻重,我本该同他一起去的。”

&esp;&esp;方贺摆摆手,又拍拍独子的肩,道:“你又不是三头六臂,哪来的余裕事事过心?何况前几日东宫刚出了事,太子那边也离不得你……”

&esp;&esp;说到这里方贺的神情更凝重了些,显见仍在为近来陛下与太子间的那一桩官司费神劳心,而那正与先前河北道所发水害有关。

&esp;&esp;黄河决溢频仍,近十年间便有四次之多,今岁河北道内以棣州受灾最重,夏秋两季堤溃水漫良田被毁,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地,疾疫亦有横行之势;棣州刺史上书朝廷,奏请下拨赈济粮款并迁移州治,陛下震怒,斥其抚恤不力无德无能,在朝堂上发了好大一通火。

&esp;&esp;不妙的是这棣州刺史苏瑾当初恰是东宫保举,陛下的怒火于是自然而然便烧到了亲儿子头上,叱责他识人不清用人不明、日后当如何撑起这祖宗基业万里河山,引得太子卫钦在太极殿外长跪六个时辰,更使群臣议论不休。

&esp;&esp;古往今来,天底下哪个做儿子的没受过当老子的训?叱责便叱责了,算不上多大的事;可眼下形势不同——钟贵妃盛宠不衰,二殿下在朝内亦得了大批臣子支持,他舅父钟曷如今又回了长安、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如此节骨眼上若东宫再受陛下冷眼,那这大位……

&esp;&esp;方氏历来便是太子一党,方贺的独女方冉君更早在几年前便嫁入东宫成了太子妃,如今方钟两姓党争不休、朝堂之上早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此次太子受责于方氏而言便是最棘手的要务,方献亭为此还专程去了一趟河北道助淄青观察使平息流民暴丨乱,耗时两月才归长安。

&esp;&esp;“今日入宫,太子可同你说了什么?”方贺又问独子。

&esp;&esp;太子卫钦比方献亭年长五岁,两人自幼相识情谊甚笃,在方献亭的姐姐方冉君嫁入东宫后往来更加密切,相互之间既似君臣又似手足。

&esp;&esp;“棣州形势已平,殿下稍感心安,”方献亭答,“只是陛下东巡过后将河南道御史换成了陆机陆永康,他曾在二殿下幕府供职,太子殿下忧心此调令背后意义颇深。”

&esp;&esp;方贺沉吟良久,神情亦颇为凝重,默了一阵又问:“殿下身体可好?”

&esp;&esp;东宫素有胸痹之症、不若其他皇子身强体健,这些年总是时不时缠绵病榻,难免令人担忧。

&esp;&esp;“在太极殿前长跪之后病了一段日子,今日虽已可下床走动,但依旧还是虚弱,”方献亭同样眉头微皱,“今年……恐怕赶不上冬狩了。”

&esp;&esp;听到这里方贺又是一声长叹,大抵也为这不妙的形势感到无奈,一顿后又感叹:“自古废嫡立庶皆生大乱,遑论二殿下身后是钟氏这等贪恋权势的骤贵之门——如今只盼陛下莫凭一时喜恶而成千古之恨……又或者,盼你姐姐能早日为殿下诞下麟儿……”

&esp;&esp;不提姐姐倒好,一提方献亭眼底的忧虑之色便更重,他看了看父亲的脸色,犹豫片刻还是斟酌着开口:“长姐那边,对棣州……”

&esp;&esp;一句话刚勉强开了个头,晋国公的脸色便已然沉到了底,他重重冷哼了一声,道:“你姐姐也是个糊涂的,为了区区儿女私情与殿下闹得不睦——这都过去多少年了,她怎么还是……”

&esp;&esp;话未说完又是沉沉一叹,许多不值一提的隐秘便藏匿在那未完的后半句里,方献亭垂下眼睛,又被父亲拍了拍肩膀,力道比方才更重上几分,沉甸甸的。

&esp;&esp;“你与你姐姐不同,比她知晓利害,”方贺声音极沉,“人生一世孰能从心所欲?无非各有各的取舍。”

&esp;&esp;“切勿任性无拘。”

&esp;&esp;这实际都是多余的嘱托——谁不知晋国公世子素来秉节持重行稳致远?长安豪族如云,子侄中却无一人可出方贻之之右,他早已是最好的。

&esp;&esp;“是,父亲。”

&esp;&esp;此刻他仍平静作答,令他的父亲深感欣慰,思及今日方云诲在宋家闹出的小风波,又嘱托:“你四弟今日举止确然出格,但终归你是做兄长的,便多担待一些吧。”

&esp;&esp;方贺为人峻厉,因少时从军而将性情锤炼得更加刚硬,无论治军治家都甚为严厉,可对长房那几个子侄却一向颇为宽容,只因他多年来始终自觉对自己的长兄有所亏欠——他与长兄方廉同为国公府嫡子,老国公去世后身为长子的方廉却主动提出由胞弟袭爵,虽则这其中有一大半原因在于方廉不喜习武身无军功,但方贺仍然认为是自己拿了本该属于兄长的东西、是以更应对长房一脉负更多的责任,多年来始终对他们甚为关照,到了下一辈更让自己的独子对那些兄弟多多照拂。

&esp;&esp;方献亭自幼受父亲耳提面命,亦早习惯照顾孜行那几个小的,此时只淡淡答:“父亲放心。”

&esp;&esp;“至于跟宋家,”方贺又继续道,“如今正是多事之秋,更不应与清流生了嫌隙,之后你便寻些机会同他家示好,不要生疏了。”

&esp;&esp;寒风萧索,世间万事也未必能剩多少余温,桩桩件件都要算得明白,如此才能谋得一番短暂的安稳。

&esp;&esp;“是。”

&esp;&esp;方献亭淡淡地答,眼中倒映着公府内外深沉的夜色。

&esp;&esp;

&esp;&esp;回观宋府内宅,因晋国公世子亲自登门而生出的微澜在多日后仍未完全平息。

&esp;&esp;宋疏浅一向惦记她的贻之哥哥,及笄前几年尚没有那么迫切、十五岁生辰一过那痴缠的小女儿心思便越发冒得厉害,天天盼着能嫁进晋国公府、再过几日便做了那尊贵无匹的公爵夫人;只是人一旦有欲便难免患得患失,如今她既忧虑那位世子瞧不上自己、又唯恐他在她不知晓的地方与别家女郎生了情意,一颗心真是七上八下难受得紧。

&esp;&esp;“你啊,莫要这般杞人忧天胡思乱想,”她母亲万氏最知晓她的心思,也常常这样劝导,“颍川方氏那般显赫,天下能有几姓堪与他家作配?这其中还要挑拣相貌周正性情可人的,左不过就剩下那几个了——你父亲如今官运正盛、与晋国公又是相熟,自会为你争得一份好姻缘。”

&esp;&esp;说起来这万氏对晋国公府的攀附之心可半点不比自家女儿少。

&esp;&esp;她为宋澹育有二女一子,长女宋疏影几年前便已出嫁,嫁的正是自己的娘家人、万氏三房的长子万昇——这万氏虽也是江南名门,可终归不比那些长安的豪族来得风光,疏影嫁过去大半是因为与那万昇有情,另一小半则是为了抬举自己母亲的娘家,如今就在扬州过日子,多少是有些吃亏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