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我去读小说>重生之山村人家 > 第18节(第2页)

第18节(第2页)

&esp;&esp;今天?上午其实他都还有些沮丧,有点五味杂陈。市里的一些朋友因为他回老?家,都不怎么搭理他了。也对啊,昔日优秀的学子,成了工程师,在海市的大厂有份高薪工作,说?出去是很亮眼的存在。而现在他算什么呢?说?好听点,一个乡镇小厂的企业家而已,说?得不好听,那?就是回家种地,哪里值得别人费心去结交呢?

&esp;&esp;但现在,坐在乡下?这间小小厨房里,他觉得自己的选择没有错,从零开始创业确实难,可是这样的人间烟火,他冯小河就是赴汤蹈火,也想要尽力守护啊。

&esp;&esp;第二天?早上,他醒来已经日上三竿了。昨天?不知不觉喝得有点多,早晨大家也就没叫醒他。冯小河洗漱好了下?楼,家里非常安静,只有屋后的鸟叽叽咕咕地叫着。孩子们去上学了,奶奶和?外婆又去了厂里。佳慧则正在门前菜园里移栽草莓。前段时间,她把?草莓种籽用温水催发?后,和?苗苗七宝一起洒在了门前的一小块地里,还在上面?盖了薄膜。现在,薄膜下?是一片绿色的草莓苗,一棵挤着一棵,密密地生长着。

&esp;&esp;为了种草莓,奶奶和?外婆把?门口菜园里的空心菜和?黄瓜秧都忍痛扯了,空出一大片地来。佳慧早就把?地整好了,还洒上草木灰肥翻了一遍。这会儿她正在起垄,——就是在地上培成一行一行的土埂,草莓苗栽在埂上,土质疏松透气,埂旁就是水沟,这样才不致于积水。

&esp;&esp;冯小河看了一会儿,去厨房里端出早饭来吃。早饭煮了青菜粥,配一点咸菜,正适合薄醺后的清晨。这时忽然有同学打电话来,问他昨天?是不是到市里来过,两人聊了片刻,同学又说?上次拿过来的辣椒酱家里人都非常爱吃,改天?要过来专门谢谢做酱的长辈等等。冯小河接完电话,继续吃粥,笑?容在脸上挂了很久。

&esp;&esp;冬日到

&esp;&esp;奶奶存下的那五万多元,冯小河一直不想动,但是没办法?,香菇厂需要订购一套烘烤设备,他跟佳慧凑了半天,还是差一点?。最终他们决定,先用奶奶攒的私房钱把烘烤设备买回来再说。

&esp;&esp;这个决定让冯小河消沉了小半天,他多少有点?大男子主?义,觉得啃老行为显得自?己无能又无耻。幸好佳慧和他近段时间都不断有收入,但这点?收入对于支撑一个香菇厂的运转来说还是太?微薄了。就跟游戏打到紧要关头却只剩一点血皮一样,他现在迫切需要有人来奶他一口,回一下血。问题是这个人他并不希望是年迈的奶奶。除此之外,银行倒是可以贷款,但冯小河咨询了一下就放弃了这个打算。

&esp;&esp;这件事对他的刺激是,他开始厚着脸皮给同事们甚至以前的领导打电话了。之前他还只跟自?己关系不错的朋友们联系联系,现在则是广泛撒网了。面子和不知所谓的自?尊心能搞到钱吗?既然不能,要了干嘛?有蛇没蛇先打一棍试试呗。

&esp;&esp;有些久未联系的同行还不知道他工作的变动,寒喧中得知他现在是自?由职业了,纷纷表示有合适的外包工作一定提供给他。不管这是口头客气还是出自真心,都给了冯小河很大鼓励。打完几?十个电话,他觉得自己倘若转行干推销,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esp;&esp;他的这番努力还是很见?成效的,过了一周,他的一个前同事,现在也是自?己接活儿?,给他打来电话,委托他定制一款教育类的小程序,不复杂,报酬是几?千块钱。一番交谈之后,那人也没藏着掖着,直接告诉他是手里的活儿?太?多,这种小单子觉得不是很划算才交给他。冯小河立刻投入到工作当中,两三天时间就把系统写好了。前同事很满意?,又陆陆续续交给他一些?小单,冯小河也不挑,——他都穷到要靠年迈的奶奶接济了,哪还有挑挑拣拣的资格?

&esp;&esp;他那边忙起来后,佳慧便接手了香菇厂的大部分事务。佳慧现在没什么事都泡在菇厂里。她还学会了熟练使用那套烘烤设备。新设备回来后,暂时没香菇可烤,但是他们家有别的东西烤呀。大量的小西红柿,——就是城里人称作圣女果的,摘了吃不完,想要晒干还得看天气给不给力,有了那套烘烤设备,这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佳慧制作了一批圣女果干,自?家吃不说,还分赠给姑姑、叶子君和?母亲舅舅等人。

&esp;&esp;奶奶和?外婆生平没这么随心所欲过,下雨天也能做干菜,这在过去你敢想?比方说茄子干,新鲜茄子想要晒到方便储存的干度,非得有三四个大太?阳天不可,且晒的时候要勤快翻动,一天不翻晒就要长霉腐烂。现在好了,只需要铺好了往机器里面?一塞,插上电,嗡嗡嗡的几?个小时就给你烘得干干脆脆的。这日子,简直不要太?省心!

&esp;&esp;也因此,今年家里的干菜格外多,外婆和?奶奶甚至想制作干菜到镇上去卖。然而干菜在茏山镇不是什么稀罕物什,大多数人都会自?己做,后来佳慧又把人工费、电费给他们算了算,两位老人才歇了这个心思。

&esp;&esp;天气越来越冷,门?前菜园的辣椒茄子豇豆等植株,采摘完最后一批作物后就被连根拨了,家里的晒谷坪上,只要是晴天总晒着东西。能不动用烘烤机的时候,老人们总是更喜欢放太?阳下晒。毕竟晒太?阳又不用交钱。一个个圆晒箕里,晒着红红的干辣椒、黄色的南瓜干、白?色的冬瓜干、褐色的茄子干……

&esp;&esp;红薯更是大丰收。除了他们自?家种的一小块,隔壁刘婆婆那垄红薯收成也相当可观。红薯被刨出来后,在坪上堆成小山。家里没地窖,所以为避免浪费,在这些?红薯腐烂之前,当然是要把它们全吃掉(这是不可能的),或做成方便保存的红薯干、红薯淀粉。接连好几?天,奶奶和?外婆都在洗红薯、切红薯、蒸红薯。刘婆婆种的是红心蜜薯,正好用来做倒蒸红薯干。三蒸三晒后,一块块厚实的红薯干变得像金色琥珀,咬着很筋道,吃着比蜜甜。佳慧自?己种的是那种白?心薯,则用来做了红薯淀粉。把红薯捣碎成浆,过滤后沉淀下来的淡黄色膏状物就是红薯淀粉,淘洗几?遍后,黄色变成白?色,这就算洗干净了。将?膏状物放在太?阳下晒干,晒的时候搓捏成粉,就是红薯淀粉。这种粉末拿水化开,放油锅里煎到两面?微黄,□□弹弹,切成块再和?腊肉蒜苗一炒,就是茏山镇的一道非常有名的特色菜,叫做炒红薯粉。

&esp;&esp;菜园的地被清理干净后,佳慧把两个堆肥坑的肥都起出来,腐熟的肥料掺进土里,连晒几?天后又种上了香菜、韭菜、莴苣、蒜苗、茼蒿……,刘婆婆门?前那几?块菜地,则被翻耕施肥后,洒上了白?菜萝卜籽。奶奶说了,白?菜这种东西,谁家没有啊,种在路边要是有人摘就让他摘吧,别人吃剩的就够咱们家吃了。

&esp;&esp;随着天气的变冷,佳慧觉得很有必要布置一个烤火房了。茏山镇因为地处丘陵,空气湿度大,冬天也比别处更冷些?,所以家家都有烤火炉,到了冬天围炉而坐,是一家人最为温馨闲适的时候。烤火炉倒也不用新买,从奶奶的旧居拆下来,重新安装到这边房子就是。奶奶家的那个铁炉子,是冯小河第一年上班时买的,用了已经快十年了,但这种铁家伙,只要爱惜,都是可以代代传下去的。佳慧把炉子搬过来时,只是擦了擦烟囱上熏黑的部位,装好后一样好用。

&esp;&esp;按照奶奶和?外婆的要求,铁炉子装在了厨房一角。天冷下来后,厨房成了全家人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天气好的时候,两位老人就到菜地干活,或在坪子上晒太?阳;天气不好时,她们就在厨房里坐着说说话、择择菜。因为这里的大灶要做三顿饭,灶膛的余温让房间里总是比别处暖和?。

&esp;&esp;当然炉子现在还用不着,总要等进入腊月后才会烧起来。到时候一家人闲坐、孩子们放学后玩耍都会在厨房里。所以趁着中午还不太?冷,佳慧爬高上梯,把厨房的窗户、瓷砖和?排气扇什么的,里里外外全擦了一遍。家里外婆爱干净,奶奶也是勤快人,卫生状况一直保持得很好。但老人毕竟年纪大了,高处有些?地方擦不到也很正常。被擦洗过的厨房到处亮堂堂的,还被安装了厚窗帘,到时把炉子烧起来、帘子拉起来,这里就会自?成一个暖和?的小天地。

&esp;&esp;十二月初是苗苗的生日,恰适周日,姑姑便也在家里准备了饭菜,让大家过去玩一天。上午九点?多钟,几?个人在家里干完家务,佳慧还烤了一个软绵绵胖乎乎的舒芙蕾蛋糕。等蛋糕烤好了,姑姑也开着小三轮亲自?来接人了,佳慧便陪晕车的外婆坐电三轮,冯小河开车带着其他人,一起去了石桥南村。

&esp;&esp;三妹也跟着走了回亲戚,到了陌生地方,它站在姑姑家门?口,冲村里几?只大狗汪汪几?声,引来一阵狂呔。这毛团子见?势不妙,赶紧缩回屋里呆着去了。天气晴朗,大家在小院里支开桌子,坐着晒太?阳,喝喝茶水,聊聊家里和?厂里的事务。姑爹在厨房煎炒烹炸,备办了一桌丰盛的饭菜。到了午饭时间,大家围坐桌前,苗苗面?前是那个洒了糖粉的蛋糕。七宝喊:“姐姐,快许愿!快许愿!”

&esp;&esp;苗苗很羞涩地看着大家笑,佳慧拿着相机左一张右一张地拍照。大家都拍着手唱起了生日快乐歌。上次七宝生日那天,老人们唱这首歌频繁跑调,文?琳听?不下去还教他们唱,现在奶奶和?外婆又忘了,唱完大家笑成一团。然后在笑声中,苗苗闭上眼睛很虔诚地许了愿,大家分吃了那个蛋糕,七宝还分了点?给她的三妹。

&esp;&esp;蛋糕已经冷了,但仍然很好吃,甜甜的入口即化,尤其受到两位老人的钟爱。姑爹尝了一块后,也啧啧称赞,说:“这怎么做的?比镇上卖的鸡蛋糕还松软,吃着跟棉花糖一样。”

&esp;&esp;“下次您去漫水桥那边,我教您做,”佳慧说:“就是那个面?包窑不好控制温度,我上午守在旁边烤的,这旁边还烤焦了一点?。”

&esp;&esp;“焦的也好吃,”奶奶忙说:“就是吃了胃里不踏实,跟没吃东西一样。”

&esp;&esp;大家都轰笑起来,姑姑赶紧招呼大家:“那正好,吃菜吃菜!”

&esp;&esp;冬天自?然要吃锅子,因此主?菜是排骨煨藕。排骨煨得烂烂的,都离了骨,一截截白?藕也是又甜又面?,端到炉子上时还要再洒一把碧绿的蒜苗段。除了这热气蒸腾的一大锅,姑爹又做了炸肉丸、炸红薯丸、炸藕夹、炸茄夹等,奶奶看了直笑,说:“哎哟,又不是过年,怎么支起油锅炸东西来了?”

&esp;&esp;在过去,这些?费油的东西只有过年时才能享用的。但现在不同了,姑爹笑着说:“我们苗苗一年也只过一回生日嘛。我想着,反正是烧热了一锅油,干脆多炸些?。等会儿?你们也装些?带回去吃。”

&esp;&esp;姑姑也举起筷子,对外婆说:“亲家太?太?,您也尝尝我们士贵的手艺。妈,我坐得远,你给亲家太?太?夹两筷菜!”

&esp;&esp;奶奶便要给外婆挟菜,外婆忙忙地把碗端远了些?,嘴里直嚷嚷:“我自?己挟!一家人不要讲这些?虚礼,想吃什么我自?己来!”

&esp;&esp;最后她碗里仍然被挟了好几?块排骨和?炸肉丸之类的硬菜,姑姑又要给佳慧布菜,佳慧端碗站起来了,冯小河忙拉住姑姑,说:“好了好了,你让她坐下安生吃,又不是没长手,她想吃什么不会自?己挟么?”姑姑这才作罢。

&esp;&esp;饭桌上大家又说到香菇厂里的事,姑姑这边早就相中了几?个相熟村民,只等第一茬菇冒出来,便要邀别人去厂里采菇。这时节田里没什么事,有钱挣大家当然都愿意?来,况且离家又近。大家商量着是按一天多少钱计工钱,还是按采摘的香菇计工钱。

&esp;&esp;“要是不限早晚,采多少香菇算多少钱,那你要多少人我就能找多少人。”姑姑信心满满地对冯小河说。因为村里很多人,尤其是女人们,到了下午四点?左右,都是要回家接孩子喂猪做晚饭的,若限定几?点?下班,那便只有一些?男人会来菇厂干活儿?。但男人采摘起来肯定没女人手脚麻利。但若说按计件发工资,又怕这些?人贪图那点?小利,到时候胡乱采,把没长好的香菇也一并采了来,那损耗就大了。

&esp;&esp;最后商量来商量去,佳慧和?冯小河还是决定,就按计件发工钱,但是每个采摘的人都发一个有固定编号的筐,自?己采的香菇装在自?己筐里,成色怎么样,看看筐里的香菇就知道。若说不按规定采菇,那这人下次就不再请了。

&esp;&esp;奶奶在旁边听?了半天,最后笑道:“你们这个搞法?,就是资本家那一套!”

&esp;&esp;冯小河也忍不住笑了,“哎呀,我这辈子都没想到,我还能跟资产阶级沾上边。”

&esp;&esp;“怎么不沾边?”佳慧昂头说:“抵押的好几?百万资产呢。那些?厂房设备,哪样不是钱?”

&esp;&esp;冯小河挠挠头,现在提起替胡春平担保的事情,他心里不再像以前那么难受了,只是轻叹一声:“干了快一年活儿?,终于能看到钱了。”

&esp;&esp;“咱们菇厂的那些?棒子,不是我自?己夸口,连老张看了都伸大拇指。”姑爹自?豪地说。老张是姑爹请来的乡村种菇大师傅,但也只是每年在自?家门?前搭两个棚,种几?千根菇棒。“咱们什么都按小河说的办,消毒做得好,感染杂菌的棒子也少。老张看了,还在朝我打听?,我们是怎么弄的。我就照实说了。”

&esp;&esp;“你怎么说的?”姑姑忙问。

&esp;&esp;“我说,”姑爹傲然挺胸,“我们小河跟佳慧读了那么多书?,那都不是白?读的。他们有文?化的人,做事情跟我们这些?土老冒确实不一样。”

&esp;&esp;宋三婆

&esp;&esp;冯小河听了很震动,亦且有些惭愧,他自己?都没想?到,姑爹对他这么有信心。

&esp;&esp;说实话,要是没有姑爹这个行家老手,光凭他的那点理论知识,冯小河根本不敢在第一年种这么?多菌棒。种植业听着简单,可不是光有一腔热血就敢上手的,一个环节有所闪失,就会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前期投入的所有金钱和人力就都打了水漂。chapter1();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