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按照原本的历史,太子其实有两次非常严重的搞事:一次是让边军送来了五百突骑,勾结边将这是大罪;另一次是给杨文干送铠甲,而杨文干还谋反了。
&esp;&esp;在历史上,梁高祖只是大骂了他一顿,给他吃麦饭,却并没有进一步的惩罚。
&esp;&esp;别说是废太子之位,甚至没怎么削夺他的权势。
&esp;&esp;这次,太子仍旧干了这两件事,但情况却发生了变化。
&esp;&esp;梁高祖大怒,将太子府的许多臣僚治罪,或者贬官,或者让他们离开长安、到地方上去任职。同时又拆解了太子的东宫卫队,连带着与太子有勾结的边将一并惩处。
&esp;&esp;而李鸿运这个齐王,因为跟太子走得近,也被此时牵连,齐王府的势力被拆解、削弱。
&esp;&esp;“岂有此理!”
&esp;&esp;李鸿运很气,但仔细琢磨琢磨,也就回过味来了。
&esp;&esp;梁高祖的行为一点没毛病,十分符合他的人设。
&esp;&esp;梁高祖的人设从来都不是偏爱太子,若是喜欢在儿子之间搞平衡。
&esp;&esp;秦王太强了,那就针对一下秦王,对太子这边拉偏架。
&esp;&esp;但此时太子和齐王联合,势力已经明显超过了秦王,那么梁高祖自然就要削弱太子和齐王的势力,扶一扶秦王。
&esp;&esp;归根结底,梁高祖的第一诉求还是让手下的儿子们安生一点,自己能够多坐几年皇位。
&esp;&esp;被梁高祖强行平衡了一波之后,李鸿运很不爽,但也没什么办法。
&esp;&esp;重整旗鼓之后,李鸿运再次开始谋划玄武门之变。
&esp;&esp;他耐心等待着“太白经天”事件的发生。
&esp;&esp;这个时间很好掐算,等太白经天事件一出,太史令上奏“秦王当有天下”,秦王就会入宫举报太子与后宫贵妃有染,梁高祖召太子和齐王第二天早上进宫对质。
&esp;&esp;而到了那个时候,就是动手的时候。
&esp;&esp;李鸿运已经打定主意,当天他直接跟太子带上所有的私兵,全身甲胃进入玄武门,然后直接跟秦王来一场硬碰硬的大战。
&esp;&esp;此时太子和齐王的势力虽然削弱了一些,但仍有三千人。
&esp;&esp;只要这三千人不是后知后觉地等太子死了才攻打玄武门,而是从一开始就冲破玄武门,那么秦王埋伏他们的数十骑,反过来就会被他们杀个干净。
&esp;&esp;到时候秦王就算再怎么逆天,难道还能一人打三千人吗?
&esp;&esp;打定主意,李鸿运开始耐心谋划。
&esp;&esp;果然,太白经天事件如计划中发生了。
&esp;&esp;李鸿运立刻去游说太子。
&esp;&esp;在之前的环节中,他不仅拿了战斗需要的相关天赋,也拿了一个叫做【巧舌如黄】的天赋,让自己的游说能力大大增强,确保太子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办。
&esp;&esp;于是,太子领着东宫的众人,浩浩荡荡地杀向玄武门。
&esp;&esp;玄武门的守卫常何是秦王的人,当然不会放他们进来。
&esp;&esp;于是李鸿运先是不穿铠甲、带着几个死士混进玄武门,然后趁着城门打开时,立刻出手斩杀常何。
&esp;&esp;而太子和齐王的三千多私兵则是立刻一拥而上,将玄武门夺下。
&esp;&esp;李鸿运这才身披铠甲,带着刘黑闼等人闯入玄武门,直抵临湖殿。
&esp;&esp;一切都如计划中进行。
&esp;&esp;然而,就在李鸿运在临湖殿周围搜索秦王踪迹的时候,令人尴尬的情况发生了。
&esp;&esp;秦王确实出现了,只不过跟他一起出现的除了尉迟敬德、秦叔宝等武将之外,还有宫中的禁军。
&esp;&esp;李鸿运愣住了。
&esp;&esp;为什么……宫中禁军也站在秦王身后?
&esp;&esp;而后,他听到梁高祖气愤而又颤抖的声音。
&esp;&esp;“你们两个逆子!竟然真敢谋反!
&esp;&esp;“若不是秦王前来救驾,朕真的要死于你们这两个逆子之手!
&esp;&esp;“秦王,给朕将这些乱臣贼子,全都乱刃分尸!此间事了,朕就封你为太子!”
&esp;&esp;秦王看了齐王一眼,表情复杂。
&esp;&esp;显然,他一直都希望这个兄弟能站在自己这边,毕竟二人一起征战天下,曾经是多么的配合默契,又是多么的惺惺相惜。
&esp;&esp;但此时,任何的兄弟情谊都已经消失不见了。
&esp;&esp;秦王的脸色变得冷峻:“儿臣遵旨!”
&esp;&esp;李鸿运瞬间僵在原地。
&esp;&esp;不对啊!剧本不是这么写的啊!chapte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