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这个天赋是上次通关失败后,楚歌换出来的,但他之前没有选用。
&esp;&esp;因为没意义。
&esp;&esp;王文川本身就是变法的领袖,是当朝宰执,他低调有个毛用?
&esp;&esp;相较而言,慷慨陈词能说服皇帝,而意志坚定可以让自己撑着一直把变法尽可能地推进下去,对那个锐意变法的王文川来说,都是有用的天赋。
&esp;&esp;但现在,楚歌已经决定做一个不择手段、没有底线的王文川,那么反而是低调行事这个天赋更有用了。
&esp;&esp;眼前的烟雾散去,楚歌所扮演的王文川再度出现在政事堂。
&esp;&esp;面前仍旧是变法的条文。
&esp;&esp;只是这次,楚歌没有再去动这些条文的细节,而是直接将它们推到一边去。
&esp;&esp;重新起草了一份条文。
&esp;&esp;而后,他把府中的下人招呼过来:“备车,我要进宫面圣。”
&esp;&esp;……
&esp;&esp;很快,楚歌来到皇宫中,见到了皇帝。
&esp;&esp;作为当朝宰执,又是皇帝的心腹爱臣,此时的王文川在皇帝心中的好感度正是完全拉满的时候。
&esp;&esp;但王文川觉得,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好感度,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esp;&esp;齐朝时官员的地位还比较高,像这种奏对的情况下皇帝都会赐座,此时自然也不例外。
&esp;&esp;“王卿此次前来,可是为了新法的事情?”皇帝的态度,自然是和蔼可亲的。
&esp;&esp;楚歌点了点头:“正是。
&esp;&esp;“官家请看,这是臣刚刚拟好的官制法。”
&esp;&esp;皇帝愣了一下,这才将楚歌递过去的文书接过:“官制法?”
&esp;&esp;很显然,皇帝的表情是茫然的。
&esp;&esp;因为这所谓的“官制法”,并非王文川变法原本就有的内容,他自然有所疑惑。
&esp;&esp;在皇帝看来,王文川是个很有想法的大臣,同时也是个很执拗的大臣。之前君臣两人已经多次就新法的事情进行讨论,王文川的大致想法,皇帝都已经知道了,可却从没听说过要搞什么官制法啊?
&esp;&esp;此时其他的法条都没出来,却先搞出了一个官制法,这着实让皇帝有些意外。
&esp;&esp;不过意外归意外,皇帝还是认认真真地将官制法的内容给看完了。
&esp;&esp;官制法的内容很简单,一共两条,都是为了改革官制。
&esp;&esp;第一条,颁布一套官员升迁任免的标准。官员的升迁要按照这一标准进行,而不再通过宰相。
&esp;&esp;第二条,是以恢复梁朝旧制的名义,恢复三省制。三省制的核心在于分割宰相权力,分别负责门下省和中书省。这样一来,皇帝可以直接向三省官员发布命令。
&esp;&esp;通俗一点说,之前的宰相权力很大,官员的升迁和俸禄标准需要通过宰相,三省的官员也是直接向宰相负责的。而现在,这些权力实际上被收回了皇帝的手中。
&esp;&esp;虽然只有短短的两条内容,皇帝却看了很久。
&esp;&esp;甚至他抬起头来的时候,脸上还带着困惑和不可思议。
&esp;&esp;当然,也夹杂着几分欣喜。
&esp;&esp;“王卿,这是何意?”
&esp;&esp;显然,皇帝也搞不懂面前的这位王文川,到底是怎么想的了。
&esp;&esp;皇帝心动不心动?
&esp;&esp;当然太心动了!
&esp;&esp;甚至觉得,眼前的王文川突然变成了自己的知己,变成了自己肚子里的蛔虫。
&esp;&esp;甚至这官制法,不像是王文川想出来的,却更像是他这个皇帝自己想出来的……
&esp;&esp;楚歌不由得微微一笑。
&esp;&esp;熟悉吗?似曾相识吗?心有灵犀吗?
&esp;&esp;那就对了,因为这本来就是你想出来的……
&esp;&esp;他所谓的“官制法”,其实就是这位皇帝在王文川新政之后,自己搞的“元丰改制”。
&esp;&esp;这两条内容一点没变,全都是这位皇帝想出来的内容。
&esp;&esp;而这次改制,自然也十分顺利地推行下去了,毕竟是皇帝铁了心地要做的事情。
&esp;&esp;而王文川在当时,是不同意这个改制的。
&esp;&esp;原因很简单,这个改制实际上是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