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吕颐浩眼睛眨了眨,一种名为斗志的东西,渐渐燃烧起来。
&esp;&esp;是该碰碰了!
&esp;&esp;赵桓和吕颐浩都是行动派,既然是那两句御批来的,赵桓就首先发难了。
&esp;&esp;开篇就要问一句,什么是士?
&esp;&esp;士为知己者死!
&esp;&esp;重义轻利。
&esp;&esp;先忧后乐。
&esp;&esp;君子六艺,出将入相,如何太学生就不能从军报国?
&esp;&esp;国家危亡,生死关头,贩夫走卒,慷慨从军,报国以命,东华门外,石碑之上,殉国将士,数以万计。
&esp;&esp;如何别人死的,士人就死不得?
&esp;&esp;莫非士人真就是天上星宿下凡?高人一等?只是索取,不需要承担责任?
&esp;&esp;又或者士人天生就是当官的,就要颐指气使,享受荣华富贵?
&esp;&esp;朝廷恩养士人,一百多年,国朝危亡之时,太学生便只能动嘴,不愿身体力行,为国效力?
&esp;&esp;若果真如此,士人何以道德天下,为万民表率?又何以辅佐君父?
&esp;&esp;朕与士大夫共天下,国朝有难,士人该当如何?
&esp;&esp;百姓慷慨从军,报效朝廷,拯救危亡,如此说来,是不是该与百姓共天下,非与士人共天下?
&esp;&esp;……
&esp;&esp;在檄文最后,赵桓更是写道:生而为大宋子民,确乎不该一味索取,不该问朝廷给你做什么,而应该问,你可以为这个天下做什么!
&esp;&esp;这篇署名“黄钟”的邸报,迅速给沸腾的朝野,又浇了一桶油。
&esp;&esp;谁都知道,邸报的署名是很有规矩的,如果署“月关”,则代表赵桓直接发言,署名“黄钟”则是代表圣意,署名“龙图”,则是征求天子意见之后,由编辑邸报的龙图阁发出的。
&esp;&esp;这篇文章署名黄钟,虽然属于主要出自官家之手,绝对不能等闲视之!
&esp;&esp;而就在赵桓之后,另一篇署名“龙图按”的文章也出炉了,这篇文章是解释新的税法,甚至还给起了个名字,叫做提编!
&esp;&esp;邸报已经不再局限于官吏阶层,因此文辞也越来越直白,吕颐浩同样开宗明义,抗金大业,非是为了一家一姓之尊荣,实为九州万民之乞活!
&esp;&esp;金人凶虐,南下中原,杀戮抢掠,无恶不作。
&esp;&esp;朝廷抗金,乃是保护万千生民。
&esp;&esp;富者田多人多,受益也更多。
&esp;&esp;多缴纳税赋,供应军需,等打赢金人之后,保住家产,获得的好处也更大,如此浅显的道理,谁能不明白?
&esp;&esp;朝廷必须对所有富户进行排查,编辑成册,优先向富户征税,优先征收最富裕的人。若不能满足,则将下一档富户提上来,进行补充。
&esp;&esp;故此此法名为提编!
&esp;&esp;总而言之,抗金大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同心同德,战无不胜!
&esp;&esp;赵官家和吕龙图联袂出击,加上赤壁之战的段子太爆炸了,使得整个邸报销量突破了十万,冲到了三十万!
&esp;&esp;不光是开封,其他的城市也开始流行起来,甚至在一些比较大的城市,出现了授权印刷的情况,不出意外,赵官家又能多收几个铜板了。
&esp;&esp;尤其让人讶异的是,开封的邸报竟然流到了北方,流落到了燕山府,传到了金国高层,落到了完颜宗望的手里。
&esp;&esp;他倒是对征税的事情不太感兴趣,反而是三国演义,让他如醉如痴,这位太子郎君动辄就勉励部下,当学关羽,忠义无双。
&esp;&esp;弄得不少金人都傻眼了,关羽是嘛玩意啊?能吃吗?
&esp;&esp;甚至有人私下里给宗望取了个外号,叫“关羽郎君”。
&esp;&esp;当然了,金国笑话只是个插曲,赵桓的邸报治国,还是取得了辉煌大胜,提编税终于顺利落实……江南,荆湖,巴蜀,甚至岭南……各地的税吏倾巢出动,开始了征收动作。
&esp;&esp;而就在税吏齐出之后,一直盘踞在洞庭湖的钟相终于有了动作,这一日,他大会手下,慷慨宣布,赵宋失德,百姓无以为生。
&esp;&esp;反了朝廷!
&esp;&esp;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关注即送现金、点币!
&esp;&esp;杀进东京,夺了鸟位!chapte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