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颂没说话,他的目光越过殿门,落在女人福下身时露出的一片雪白的脖颈上。
一枚深红色的吻痕。
【作者有话要说】
梁颂出场指路12章
第44章大婚
梁颂拱手回了一礼,侧过身子,让开路。
女人的仪态是极好的,她端庄平稳地从他身前走了过去,没再看他一眼。梁颂垂下眼,看着那雪白的颈子上遮不住的红痕,一点一点从他视野中消失。
温婕妤给季祐风见了礼,便带着宫女向前去了。
如今后宫里头,这位温婕妤可谓是风头无二,皇帝好不容易去趟后宫,基本都是去她那。可虽说宠她,却一直不曾给她晋过位份,温雪霏自从入宫以来,一直是婕妤。
宫里人也都清楚,这是因为,她是梁人。
七年前,大魏以“游学”之名派四皇子季祐风前往梁国为质,在那场和谈中,梁国交换的条件,便是派一名宗室公主前往魏国和亲。
那一年,魏梁两国停战,边境和平,将士开颜,百姓安乐,朝臣不再因为边关吃不下睡不着,从里到外,皆大欢喜。
只有年仅十四岁的温雪霏,被重重侍卫婢女簇拥着,身后跟着不计其数的嫁妆,孤身一人踏上了前往异国的千里路途。
如今她是大魏天子盛宠的女人,跟季祐风也好,跟梁颂也罢,实是没什么可聊的。
陌路罢了。
秦德安甩着拂尘,劫后余生般松了口气,赶忙擦着汗上前:“殿下,梁大人,皇上估计是得空了,可以准备着见驾了。”
梁颂负手站在原地,恍若未闻。
秦德安又唤了一声:“梁大人?”
男人慢慢抬起头,面容似乎有些恍惚:“……有劳公公。”
随即和季祐风进了御书房。
另一边,温婕妤主仆两人拐进长街,在宫墙下慢慢地走着。
贴身丫鬟春锦扶着温婕妤,一脸担忧地道:“娘娘,您这是怎么了?”
温雪霏拿帕子沾了沾眼角,轻声说:“没事,被风吹的了。”
虽是这样说着,眼泪仍止不住地淌下来。
她几乎站不稳,全靠春锦搀着她。
慢慢走出去几步,春锦惊呼一声。
“——娘娘!”
御书房。
皇帝坐在塌上,玄色道袍松散着系在身上,领口大敞着,隐约可见胸膛上几道红色抓痕。
二人行礼,垂手敛目,没有多看。
皇帝转着茶盏,姿态闲散,先对季祐风说:“这趟去帝巳城,辛苦你了。”
季祐风俯身,恭恭敬敬地道:“回父皇的话,只要能为大魏纠察百官,造福一方百姓,儿臣便不觉辛苦。”
皇帝啜口茶,漫不经心地嗯了声,道:“这件事你办的不错,后面朕会交给大理寺,你就别插手了,养好身体。”
季祐风一时没接上话。
帝巳城属瑾王管辖,每年给朝廷缴上的税额都是地方之中数一数二的,有了政绩,瑾王说起话来腰杆自然就硬。如今帝巳城发生了这些破事,正能趁此之机打压瑾王,甚至,如果能坐实私造军火之事与瑾王有关,是非黑白便一目了然,季祐风登上皇位便再无异议。
可这世上,绝大多数时候决定结局的并不是黑与白,而是权与势,是手握权力之人心之所向。
皇帝如今不让季祐风再插手此事,显然是存了保瑾王的意思。
季祐风一颗心沉了下去,不动声色地道:“儿臣遵命,只是不知父皇属意于谁?”
皇帝看向另一人:“梁爱卿,此案交由你来审结如何?”
梁颂闻言,也不惊讶,似乎早有预料,一提下摆跪地道:“臣,领旨。”
就在季祐风离开的这两三个月里,梁颂已从从五品翰林院侍读学士升至正五品大理寺少卿,正负责审查案情。
朝中无人不知,这位新科状元从不参与党争之事,皇帝一边不让季祐风插手此事,一边又让梁颂来审结,季祐风间一时间有些拿不准他这父皇究竟对瑾王是什么态度。
皇帝道:“梁爱卿,若没有旁的事便退下吧,帝巳城一案,朕等你的结果。”
待梁颂出门,皇帝抬了抬手:“祐儿,坐。”
季祐风坐在一旁金丝楠木圈椅上,但也只坐前半边,姿态仍是恭敬的。
仿佛聊家常一般,皇帝温和地问:“回来的路上,可还顺利?”
季祐风心中一动,他回京后发动大半个王府的侍卫去寻人的消息,皇帝不可能没听说,便敛目如实道:“回父皇,不太顺利。”
皇帝果然毫不不惊讶,眉目很平和地问了一句:“遇上什么事了?”
季祐风笑笑:“不过是些刀口舔血的亡命之徒,想杀掉儿臣罢了,父皇不必担心,儿臣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