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我去读小说>七零女国手,甜爽日常 > 1220(第37页)

1220(第37页)

“好,你尽快。”

沈南星乖巧地点头,继续给老师捏着手,又问需要交多少费用。

“有的话就交2块钱的资料费就行,没有就不交,带纸笔来学校自己抄,都没有的话老师那有铅笔,有草纸。”

草纸是一些大队的作坊自己手工做的,比一般的书写纸要便宜。

高云凤又交代:“不管家里有什么事,你最好还是尽快来学校上学,学校的学习氛围好,千万别给耽搁了。”

沈南星继续给老师捏着手:“知道了老师,您说好几遍了。您才应该注意一下身体,这段时间是不是老咳嗽?”

高云凤连连点头:“是老咳嗽,喝了些咳嗽水也不管用。每年换季的时候都这样,没事。”

春天是草木生发的季节,同时对身体不好的人来说,疾病也容易生发,对普通人来说换季气候变化,还有大量花粉,感冒咳嗽都是很正常的,一般人也不当回事。

不过高云凤的情况绝非如此。

沈南星:“您这情况还是去医院检查一下,化验个痰,拍个胸片最好。”

“就是感冒哪那么严重。”高云凤不在意。

沈南星:“您这只怕不是普通感冒。我给您把个脉?”

这会儿反正也没事,高云凤也不好拂了学生的好意,虽然她并不怎么相信这个学生的医术,反正看就看吧,最后用不用另说。

沈南星把脉没那么多程序,对人体气机的掌控达到她这个份儿上,随时随地捏着人的手腕,脉象就会了然于胸,甚至很多时候她给人把脉都只是做做样子,只“望气”,也就是看对方一眼,她就能知道对方是什么病症。

现在对高云凤也是如此,把脉只是做给高云凤看的。

沈南星松开高云凤的手腕:“我给您开个方子,您吃十天停一天。一个月后我再给您看看调整一下。”

高云凤皱眉:“吃一个月?”

“暂时先吃一个月。”

“这……太小题大做了吧。”高云凤不解。

沈南星:“要么您就去医院拍片。”

“行行,你开吧。”高云凤不好拂了学生的好意,反正自家弟弟在药材收购站上班,到时候让他帮着买点药吃吃,这么老是咳嗽太影响上课了。

沈南星撕了张作业纸上写个方子,又叮嘱了高云凤一遍要怎么吃,一定记着要去抓要吃,逼得高云凤亲口答应,她这才离开。

等沈南星离开之后,高云凤把纸收起来,就又开始给学生们批卷子,一摞作业批完,习惯性地伸手去拿茶杯,杯子里的水都凉了,她才忽然惊觉,自己这么长时间一直没咳嗽,所以也就没有用喝水去压咳嗽!

她不由得把那压在桌角的方子给翻出来,装进自己的衣兜里,想着放学回家就去买点药,这么咳嗽着确实难受。

从老师办公室出来,沈南星就碰到了几个同学,如今高中是两年制,这批就是去年高一的学生,沈南星还给他们带过数学课、物理课,虽然只有几次而已,但也都互相认识。

这几个同学见到沈南星就立刻打招呼:“沈同学。”

“沈同学你是回来上学了吗,你今年肯定能考上。”

“南星你来住宿舍吧,我们给你腾个床位出来。”

“是呀南星,你回来上学,也给我们讲讲题,老师讲的都听不懂。”

因为恢复高考,学生一下子就多起来,原本的学校宿舍自然是不够住的。

有那离县城近的都是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太远的,像是秦集公社这样的,那就只能住校。

宿舍不够住,那就把所有床铺打通,搞大通铺,挤一挤嘛,反正一切都是为了学习,这年代就没有谁会嫌弃学习的条件艰苦,有机会学习,就已经不苦了。

正说着话,刘兰香就从教室里跑出来,看见沈南星就问:“见过高老师了?”

“对,我想着你在上课,就没叫你。我下周一再来。”沈南星笑着说。

刘兰香拉住沈南星的手,不让她走:“这都中午了,吃过饭再回去,看过你大伯娘了?”

沈南星点头。

没办法,就被刘兰香给拉去学校食堂了。

如今的学校食堂也卖饭,但卖得很少,绝大多数学生和老师,都是自己从家里带粮食来,学校食堂给加工,或者是直接用自己带的粮食,换学校食堂的饭菜。

饭菜都很简单,多是二合面的馒头,还有红薯窝窝头、野菜窝窝头,菜更简单,豆角干、茄子干,萝卜白菜各种野菜等等,今天中午有一道猪油渣白菜炖粉条,就已经是难得的美味了。

同学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吃饭,还有不少人一边吃饭一边在学习,那可真是能把筷子送到鼻孔里的状态。

这边刘兰香和沈南星一起吃饭,还有不少认识的同学,大家知道沈南星被迫嫁人后,她婆家还愿意叫她继续参加高考上大学,也都为她高兴。

大家说着说着,就又开始讨论学习上的问题。

学生们基础薄弱,尤其是数理化方面,很多题目都看不懂。

沈南星左手拿着馒头,右手在同学的草稿纸上写写画画:“这个电路图,问双刀双掷接到那边是安培计,那边是伏特计,你们看这个图上……”

一边讲着,不断有同学围上来。认识的都知道她讲数理化的题,目比老师讲的还要好。当然,也是因为学校现在没有好的数理化老师。

高中知识其实她都忘光了,不过数学和物理题嘛,沈南星这几天在家里翻看了课本,大致能捡起来,主要这些同学问的也都是比较简单的题目,沈南星稍微思索一下,就能给出答案,一步步讲解。

刘兰香和其他同学一样,都十分认真地听着。

一开始就三五个人,等她把手里这几道题目讲完的时候,身边已经围了个水泄不通。

争分夺秒,求知若渴,对学习的态度几乎是狂热。

这种情况大概也就这个年代能看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