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我去读小说>七零女国手,甜爽日常 > 1220(第25页)

1220(第25页)

这年代有存折的家庭还是非常稀有的,如今一个县级支行的客户,大概也就一千多户,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单位客户,个人客户极少。

想想也是,普通人家一分钱都恨不得掰成两半花,一年到头的,工人月光,农民压根儿就没钱,又哪儿来的钱去存银行。

这年代也不光是有存钱的存折,针对农民的还有粮食存折,是国家鼓励农民存粮,避免遇到天才人祸的时候没粮饿死。

存粮没有利息,存多少用的时候就取多少,但在丰省农村这边,基本推广不开,因为有余粮的人家极少,绝大多数普通农民,还要拿出一多半的细粮换成粗粮搭着,才勉强够吃,哪里还有多余的粮食去存。

眼前这5张存折,有一张就是粮票存折,沈南星翻开仔细看,是存了200斤小麦。

其他几张都是存的钱。

有一张是东南某省某地农村信用社的定期存折,其实就是一张纸,写着某年某月某*日存入1000元整,什么时候到期,全都是手写的,签字盖章,背面是写着注意事项,存折不记名不挂失,要妥善保管之类的话,也就是说,这存折丢了,钱就丢了。

还有一张是中夏国人民银行,丰省分行丰州市支行的存折,这个是活期存折,其实也是一张纸对折起来,外面是封面,上头还印着领导人语录,翻开里面,只有存入、支出、结余三项,也全都是手写加盖章。

这个里面存取的笔数就比较多,存入有3050的,也有100200的,最高一笔是800,还有多笔取出,取出数额都比较固定,一般都是100,也有好几笔。

最后一笔取出的时间是前年6月份,最后一笔存入的时间则是前年11月份,大概就是谈礼昏迷被送去医院的时间。

这张存折上总还有1280块。

这张存折有户名和户号,上面写了凭印鉴存取。

沈南星在盒子里翻了翻,里面果然有一个小小的私章。

另外两张存折,都是本地的南明县农村信用社。

应该是谈礼他爸,也就是谈老太的亲儿子谈中山给寄过来的钱,谈老太顺手就给存进了信用社,她一个小老太太,着实花不了多少钱。

本地信用社的存折,跟人家省银行的不一样,每次存钱都给一张,那也太多了,就每次拿旧的过去,加上又要存的钱,给换一张新的,好保管。

但一张存折上钱太多也吓人,就分了两张。

再往下翻,还有几张汇款单,这些都是没取的汇款,沈南星仔细看了看,这应该就是部队上每月给谈礼寄过来的津贴。

一个月竟然有120块,好几张呢。

而这箱子里的存折、汇款单上所有钱加起来,居然过万了!

1978年的过万啊!

巨款中的巨款。

这还不算盒子里那些零散现金、粮票。

沈南星又把零钱给点了点,好么,也有两三百块呢。

真有钱。

上辈子银行账户的零都数不完的沈南星,此刻也被这笔巨款给砸晕了。

不过,上辈子嫁过来的时候,谈老太也给她零花钱,却没提起过这个箱子。

后来她考上大学要走的时候,谈老太给了她三百块钱和不少的粮票。

叁佰也是巨款了,足够她上大学几年用。

她也从来不知道,谈家居然有钱到这个份儿上。

那这辈子,是哪里不同,谈老太竟然把家底都交给她了?

至于说谈老太怕不怕她挥霍。

呵呵,在这年代,你想挥霍,也得有票,你就是去黑市倒票,也没那么大的量给你,就是给了你,回头立马就能被公安带走调查。

再说了,即便是你有钱有票,你能买啥?

房子?没得卖。

车子?也没得卖给你私人的。

吃的喝的用的,就那些有限的种类,撑死你也花不了多少钱。

沈南星不由得吐槽,这小老太真是猴精。塞给她这么多钱,是要把她给栓得死死的啊。

沈南星把东西都给重新整理放好,想了想又拿了些钱票,她得去县城走一趟。

算算时间,高考报名工作应该已经启动,她得去一趟学校,从学校里报名。

她还想抽空去上几节课,又或者是跟老师借用一些各科的复习资料试卷等等。

既然如此,就在学校报名参加高考好了。

再者,今年高考成绩就要公开了,到时候她考出什么成绩,都会被张贴出来。

在村里人的眼中,去年12月份的高考,她没考上,说不定就是考得差,反正谁也不知道分数嘛。

这次,她就要考个足够好的成绩,好到在全县全市全省都人尽皆知的那种好。

沈南星跟小老太交代了一声,就直接出门去。

那金元宝不是因为丢死人的毛病住院了么,那别的也就没啥好担心的。

小老太又叮嘱沈南星,记得坐拖拉机,不要自己一个人走路,遇见生人搭话,不要跟人走,以及早点回来等等。

还给沈南星准备了一个小的背篓,里面是蒸好的白面馒头、葱油卷,煮好的十几个鸡蛋,另外还有20块钱,让带去医院看望大伯娘。

沈南星挥挥手,就出门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