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里,朱元璋眼神微亮,随即陷入沉思;朱标则皱眉凝神,认真消化着朱棡提出的想法。
“你所提的内阁设想确实别具匠心。”
片刻之后,朱元璋抬起头,看着朱棡缓缓点头:“既能防止单一权臣擅权,又能使咱们或以后的皇帝免于琐事纷扰,同时牢牢掌控全局。”
“不过,对于内阁人选的甄选,务必万分谨慎。”
随即,朱元璋语气温重地对朱棡和朱标说道:“这些人一定要德行兼优、忠诚可靠,才能真正成为左膀右臂,而非潜在隐患。”
“不错,内阁的确能够取代宰相职能,但需要严格的筛选机制,确保大学士们既能高效履职,又不会有越权的野心。”朱标也转头看向朱棡。
“内阁人数无需太多,够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即可,职位也无须过高,毕竟他们只有建议权,并无实权,这样才能防止内阁势力膨胀。”
朱棡注视着朱标,微微点头,眼中浮现出一抹深思。
“然而还有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若内阁官员串通一气,意图蒙蔽圣听、篡改事实,该如何应对?”
朱元璋虽然认可内阁制的价值,但也清楚其中存在的隐患,于是沉声问道。
“其实解决起来并不复杂。”
为免弊端滋生,内阁成员应定期轮岗且互相回避,以防形成固定的小圈子。
此外,应强化御史台的职责,使其独立于内阁运作,并直接向皇帝汇报工作,对全体官员包括大学士实施监管。
一旦察觉不当行为,御史即可提出弹劾。
再者,内阁会议须详细记录,所有建议及决议过程均需归档留存,确保每项决定皆可追踪根源,提高透明度。
这样,就算有人心怀叵测,御史同样能够弹劾,因为证据摆在眼前,谁也推脱不了。
朱棡沉思良久,随后笑着望向朱元璋和朱标。
“嗯。”
朱元璋听罢,亦点头沉思道:“诚然如此,内阁与御史台相互配合,既监察又辅佐,这是维护皇权稳定、遏制权力滥用和欺瞒圣上的良策。”
“再者,我认为可以适度抬高内阁大学士的地位,让他们感受到荣耀,以免权力欲望增长导致变节。”
“同时,务必明确,内阁设立是为了分担皇上的负担,而非削弱皇权,这一点在制度构建时就必须清晰无误。”
朱标亦思索片刻,目光坚毅地对朱棡与朱元璋说道:
“大哥所言甚是,读书人无非求名逐利。入阁虽权势有限,但能近侍帝王左右,已是名利双收。”
“朝廷颁布诏书,若其学问广博、品德忠诚,则可参与辅政,这难道不是光宗耀祖之事?”
朱棡闻言莞尔。
“天下读书人定会蜂拥而至。”朱标附和笑道。
读书人的那些小心思几乎都写在脸上,无非是留名青史罢了。给予他们忠君爱国的美名,他们自会珍惜名誉。
“此事就交给你们兄弟俩去办吧。”
“胡惟庸嘛,就让他再多蹦跶一阵子好了。”
朱元璋拍拍朱棡和朱标的肩,脸上掠过一丝寒意说道。
------------
车辇停在大本堂前,朱棡与朱标先下了车,可朱元璋却没动。
他原本打算去大本堂发火,现在想想算了。
这理由让朱棡和朱标哭笑不得,看来这几个小祖宗真是惹恼了老爷子。
“对了,等见过这些熊孩子,我还得去给娘请安。”
在门口,朱棡转头对朱标说:“都快两天了,我还没去看娘,要是让她知道,非骂死我不可。”
“是啊,娘一向偏爱你,你确实该去看看她,到时候我陪你一起去。”
朱标点点头笑道。
“好。”
朱棡应了一声。
母妃是马皇后的妹妹,郭子兴的女儿,也是朱元璋的妻子,封号惠妃,即郭惠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