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你这分明是在和吕氏过不去啊。”
待吕氏离开后,常清韵才略显无奈地对朱棡说。
“不过是一个侧妃罢了,我根本不在乎。”
朱棡摆摆手轻描淡写地说。
“关键在于江南吕家,吕本怎会坐视自己女儿吃亏?”
常清韵用指尖点了点朱棡额头,语气带着几分不满。
“吕本?”
朱棡嘴角浮现一丝冷笑,“姐姐尽管放心,就算他知道,他也只会缩着不敢吭声。”
但如果吕本真的不知趣,朱棡倒也不介意先对付江南吕家。
“嫂子,你是太子妃,手中权柄绝不能丢,可一个侧妃凭什么能暂代东宫之权?”
“若她以此拉拢人心,把太子府的侍女招至麾下,姐姐可曾想过自己的处境?”
接着,朱棡又盯着常清韵,语重心长地说。
“不至于吧?”
听罢,常清韵虽心中有些忐忑,但仍皱眉质疑。
“嫂子,你该懂什么叫知人知面不知心,毕竟你嫁的人是太子,未来的皇帝。”
“等老大登基,你便是皇后,到底有多少人觊觎你的位置,你有考虑过吗?”
“再说,吕氏可是江南吕家嫡女,难道她真甘愿屈居侧妃?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看着眼前有些单纯天真的嫂子,朱棡只能摇头叹息。
在大明勋贵的女儿里,只有两家的女孩性格单纯,其余的个个都精明得很。
谢钰儿正是朱棡从小疼到大的那个单纯女孩。
“嫂子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常清韵虽然性格单纯,但读书不少,自然听得出朱棡话里的意思,于是转向朱棡问道。
“整个东宫的人事都要重新安排,全权交给你来处理,毕竟这是姐姐的权力。”
“再让师父派一个既机灵又忠心于你的丫鬟来照顾你的生活,帮你管理东宫事务。”
这样,弟弟在外头也就能安心了。”
这时,朱棡换了种称呼看着常清韵,稍作停顿后接着说道:“过几天,我会让府上的大夫入宫为姐姐仔细检查一下,防患于未然。”
历史上,常清韵在洪武十一年生下朱允炆之后不久就去世了,那时她才二十四岁。
因此,为了确保她的安全,朱棡打算让东宫外的大夫为她诊治。
毕竟历史众说纷纭,对于早逝的太子妃常氏的死因,后人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被害致死,另一种认为是生产所致。朱棡觉得两种可能性都有。
“好的。”
常清韵没有拒绝朱棡的好意,点头笑道:“最近确实感觉有些疲惫,正好想请御医来看看。”
“姐姐,有需要还是要请御医,不管他们怎么诊断,开什么药,都不能吃。”
听到这里,朱棡语气坚定,眼中透着深思熟虑的光。他再次看向常清韵,说道:“这样也可以看看这些御医的想法。”
“嗯。”
常清韵轻轻点头,嘴角浮现出一抹温柔的笑容,“还是你考虑得周全,要是换成茂弟,肯定不会有你这么细致的心思。”
“再过些年头,我会把常茂带到太原锻炼一番,到时候姐姐就不用再为他操心了。”
提到常茂时,朱棡的脸上浮现出笑意。
“是啊,常家子弟理应报效国家,上战场也无妨。”
常清韵也完全认同朱棡的看法,毕竟常茂可是常遇春之子。
“我就知道你在这儿呢。”
话音未落,一阵爽朗的笑声从殿外传来。朱棡与常清韵回头一看,只见朱标已走进来。
“殿下。”
常清韵站起身施礼,而朱棡则懒得多动一下。
“清韵,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不必拘礼。”